華文網

AltSchool創始人:個性化、智慧化、資料化將成教育“標配”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對人類的威脅現在常被我們提起,打造個性化教育的公司漸漸走入我們的視野。此前,由Google工程師一手創辦,紮克伯格投資的AltSchool就是其中一家。

孩子門從互聯網接受的教育效果顯著嗎

在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否願意讀科技小說、科幻小說,還是並不感興趣?我覺得選擇不感興趣、不看科幻小說的人,一定是過往經歷非常有意思的一群人,選擇看科幻小說的人群是非常執著於現在的,而選擇看科技小說的人群是更關注未來的,

這是個簡單的評價。

我希望“未來教育”結合這三者,成為一個既瞭解過去發展,又可以讓學生們著眼現在,同時可預測未來的大趨勢,從而能夠自如的應對未來的變化。

引用孔子的話,“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如果我們理解現在,就能預知未來,因為歷史都是循環往復的,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未來還是能趕上的,要努力爭取。

在過去的一萬年間我們發生了什麼歷史性的變化?我展示了一些驚人的資料,

證明這個世界曾經有多少人來過、生活過。

8000年前,我們看到很多人從水準發展過渡到垂直發展,隨後迎來了工業革命,人類開始自由進行體力勞動,這種體力勞動,逐漸改變了社會的發展。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又即將進入一個同樣需要創新和革新的時代,而這種創新不僅關於體力勞動,更多的是自由的腦力勞動。

如果我們暢想一下後代可能面對的未來,我們應首先回想從人類大腦到電腦我們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如果再過100年,電腦的勞力成本將遠低於人類的腦力活動,也就是說我們的後代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需要做成人所承擔的工作,因為簡單的工作都被電腦取代了,而當他們長大成人,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

所以,縱觀教育體系和系統,包括美國、歐洲、亞洲整體的教育系統,

我認為技術應用比較廣泛的國家,從小培養孩子電腦思維的國家,一旦擁有並適應這樣的思維,他們的腦力工作會變得非常沉穩、非常高效。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電腦普及的影子,例如孩子可以從電子設備上開展學習,一台電腦就可以教授孩子很多知識。

那麼如何來評估孩子從電腦等平臺接受的教育是效果顯著的呢?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以高中學生為例,從1900年左右基本沒有高中畢業生,到70年代,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出現在社會上,大概70%的人口都能得到高中教育,因為人們開始具備經濟能力和時間。

我們在考慮人群是否願意接受教育的時候,需要考慮的是他們是否感興趣,學習程度怎麼樣、學習情況怎麼樣,同時進行一定的評價。

對於普通學校來說,學生的興趣度會越來越低,從小學的76%到高中就會降到44%的興趣率,也就是說,學生對於學習感興趣的程度,是隨著年紀的增高逐年遞減的。

我們也進行了研究,和教育專家交流去瞭解,實際上不僅僅是學業成績,包括情商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無論是5歲的孩子,還是50歲的孩子,誰也不願意被別人左右,被人告訴他應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

在個性化學習中技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怎麼樣去改觀呢?大家都認為技術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然而到底技術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夠帶來什麼樣的貢獻?

據悉,學校90%的預算都放在了明星老師、權威性老師及基礎設施上,其中只有10%的學校資源是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的,如何能夠把不同系統和學校的10%預算給融合在一起,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老師,這就是技術優勢所在。

在教育系統當中,硬體是不斷提高的,現在只有一些少數的供應商和硬體的提供商,以高成本價格給到教育系統這些硬體。以後,我們會讓技術實現低門檻、低成本,並且能夠從硬體和軟體的內容方面進行更好地融合,讓老師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大家能夠對正確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達成更深入的共識。

Altschool創建了軟體培訓技術平臺,不斷地研究,在過去教育系統的中發展、教育技術的發展,比如說,我們會用Snapchat,它這種截圖的形式,Snapchat一開始擴展非常快,但到了一定價值局限的時候,我們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發、需要更多的人機交互、需要在擴充之前積累實驗,總體來說教育的技術是按這樣的曲線在發展。

雖然,教育的技術還沒有到達右邊這個非常高價值、高意義的層面,但是我們仍然在路上。總體來說,Altschool在擴充之前,融資到2億元,初創公司可以融資2億元做真正的技術研發,搭建教育平臺,是非常罕見的。這樣的教育平臺從很多缺陷小的系統開始,逐漸做得越來越好,逐步完善得越來越好。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就並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教育科技,是把教育和科技結合在一起,這和科技本身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公司的領導團隊,是一批有很多教育經驗的領軍專家以及工程師,同樣教育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一樣多,像另一位公司創始人,他之前在另外一家科技公司有10年的工程師經驗,我們把這些人聚合在一起。首先創造學校,我們在美國的東西海岸都有我們自己的學校,每天3-14歲的學生到這個學校接受教育,這正是我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的教育。

我們做得不僅僅是學校本身,還有教育家和工程師也會參與進來,思考如何使得理想的教育呈規模化,惠及所有的學生和老師。

現在我們已經創建了這樣的模式,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一個真正的教室環境中,和他們的同伴、同學一起學習、成長,不是在虛擬的環境,而是在一個現實的教室環境中。在這個環境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給予學生正確的建議和指導。

在現存的環境中,我們不憑空創造一個新的概念或者新的學校,而是把新技術、教育技術應用到已有的學校中去。我們講教育並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個實踐,教育就是生活,學生需要從教師那裡詢問最近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它有什麼意義,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學生和教師之間應該有這樣的互動。

我們設計這個平臺,就是使這樣的互動存在於學習週期中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可以評估學生的進步情況,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軌跡,可以為學生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畫,使學生、教師、家長、學校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實現共同協作。

如果我們只有技術沒有教師,或者如果我們的教師不懂科技的話,我們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教師真正有對科技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如果我們要想創造一個理想的平臺,我們希望運用已有的智慧設備和聯通性,創建一個共同的平臺,使得學校和教育系統,他們的使用方式無論是教學、內容、課程,都可以自己選擇,並且部署於不同的教室環境。

我們從最底層開始融合,事實上就可以實現在最上層獲得更多的自由和多樣化,使得政府、學校理解學生,繼而做出最明確的決策。這一切都在一個共同的聚合資源的平臺上發生。

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Altschool做了什麼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平臺,我們有Playlist 平臺,這個平臺允許每個學生定制化學習內容,並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堂。例如要瞭解芝加哥的資訊或者讀一本書,兩個在同一個現實教室的學生,可以共同進行,這使得教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做計畫、寫教案、評估學生的進步,並且和學生度過更高品質的學習時光。

同時,為了提升教室裡老師和學生的相處效率,我們也提升了教室空間的利用率,在一個教室裡學習的同學們,既可以從事單獨的活動,也可以開展團隊合作。

我們也在現實的教室中花了一段時間去瞭解學生、理解學生,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瞭解他們有怎樣的能力,怎樣能夠更好的服務於他們?我們開始基於這個系統觀察結果和收集的資料更好的理解學生,這裡我們需要用機器學習採集學生進步的資料,比如來自教師的回饋或者標準化的考試、學習材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系統越來越智慧化,這些資料將回饋給教師一些資料,資料可以回饋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意味著什麼。但是無論提供什麼樣的課程或者學習內容,在現實中都有不同類型的學校,用同樣的方式使用同樣的工具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教學,他們的體驗和經歷都是不同的。在學校的時間非常寶貴,所以需要儘量利用這些時間。

美國有一場特別的考試叫線上標準化考試Map,旨在定位學生學業進步量的考試。對學生學業在各個指標上做量化,通過一段時間的指標對比,將進步的程度視覺化。更直觀的瞭解學習掌握程度和進步速度,以便於給予學生的學業成長以個性化的指導。

通過學校間,學區間的橫向對比,可以便於學校與教師掌控進度,修正課堂進度與計畫,方便教師確定各個教學組的增強重點與以及需要強化的技能與概念。說通俗點,就是方便教師做出教學決策。

我們發現在一學年內,學生的成績比之前進步了20%,在幾個學年內提升了50%。使在校時間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相信這樣的平臺系統會越來越好的理解學生的成績取向,這樣使得教育者、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把握學生的現狀。

這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快地學習,我們相信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也相信最好的老師都是被培訓的,而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要更好地培訓優秀教師的話,我們需要協作,並給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

我們知道,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比起以教師或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更難。所以,如果我們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就需要為教師、學校提供支持,這樣我們可以幫助所有的學生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我們相信在未來是可能的,教育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現在正逢其時,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解決諸如疾病和貧窮等眾多困擾世界的問題。

文丨Max Ventilla

編丨Scott

往期精選

也就是說,學生對於學習感興趣的程度,是隨著年紀的增高逐年遞減的。

我們也進行了研究,和教育專家交流去瞭解,實際上不僅僅是學業成績,包括情商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無論是5歲的孩子,還是50歲的孩子,誰也不願意被別人左右,被人告訴他應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

在個性化學習中技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怎麼樣去改觀呢?大家都認為技術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然而到底技術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夠帶來什麼樣的貢獻?

據悉,學校90%的預算都放在了明星老師、權威性老師及基礎設施上,其中只有10%的學校資源是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的,如何能夠把不同系統和學校的10%預算給融合在一起,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老師,這就是技術優勢所在。

在教育系統當中,硬體是不斷提高的,現在只有一些少數的供應商和硬體的提供商,以高成本價格給到教育系統這些硬體。以後,我們會讓技術實現低門檻、低成本,並且能夠從硬體和軟體的內容方面進行更好地融合,讓老師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大家能夠對正確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達成更深入的共識。

Altschool創建了軟體培訓技術平臺,不斷地研究,在過去教育系統的中發展、教育技術的發展,比如說,我們會用Snapchat,它這種截圖的形式,Snapchat一開始擴展非常快,但到了一定價值局限的時候,我們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發、需要更多的人機交互、需要在擴充之前積累實驗,總體來說教育的技術是按這樣的曲線在發展。

雖然,教育的技術還沒有到達右邊這個非常高價值、高意義的層面,但是我們仍然在路上。總體來說,Altschool在擴充之前,融資到2億元,初創公司可以融資2億元做真正的技術研發,搭建教育平臺,是非常罕見的。這樣的教育平臺從很多缺陷小的系統開始,逐漸做得越來越好,逐步完善得越來越好。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就並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教育科技,是把教育和科技結合在一起,這和科技本身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公司的領導團隊,是一批有很多教育經驗的領軍專家以及工程師,同樣教育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一樣多,像另一位公司創始人,他之前在另外一家科技公司有10年的工程師經驗,我們把這些人聚合在一起。首先創造學校,我們在美國的東西海岸都有我們自己的學校,每天3-14歲的學生到這個學校接受教育,這正是我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的教育。

我們做得不僅僅是學校本身,還有教育家和工程師也會參與進來,思考如何使得理想的教育呈規模化,惠及所有的學生和老師。

現在我們已經創建了這樣的模式,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一個真正的教室環境中,和他們的同伴、同學一起學習、成長,不是在虛擬的環境,而是在一個現實的教室環境中。在這個環境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給予學生正確的建議和指導。

在現存的環境中,我們不憑空創造一個新的概念或者新的學校,而是把新技術、教育技術應用到已有的學校中去。我們講教育並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個實踐,教育就是生活,學生需要從教師那裡詢問最近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它有什麼意義,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學生和教師之間應該有這樣的互動。

我們設計這個平臺,就是使這樣的互動存在於學習週期中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可以評估學生的進步情況,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軌跡,可以為學生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畫,使學生、教師、家長、學校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實現共同協作。

如果我們只有技術沒有教師,或者如果我們的教師不懂科技的話,我們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教師真正有對科技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如果我們要想創造一個理想的平臺,我們希望運用已有的智慧設備和聯通性,創建一個共同的平臺,使得學校和教育系統,他們的使用方式無論是教學、內容、課程,都可以自己選擇,並且部署於不同的教室環境。

我們從最底層開始融合,事實上就可以實現在最上層獲得更多的自由和多樣化,使得政府、學校理解學生,繼而做出最明確的決策。這一切都在一個共同的聚合資源的平臺上發生。

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Altschool做了什麼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平臺,我們有Playlist 平臺,這個平臺允許每個學生定制化學習內容,並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堂。例如要瞭解芝加哥的資訊或者讀一本書,兩個在同一個現實教室的學生,可以共同進行,這使得教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做計畫、寫教案、評估學生的進步,並且和學生度過更高品質的學習時光。

同時,為了提升教室裡老師和學生的相處效率,我們也提升了教室空間的利用率,在一個教室裡學習的同學們,既可以從事單獨的活動,也可以開展團隊合作。

我們也在現實的教室中花了一段時間去瞭解學生、理解學生,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瞭解他們有怎樣的能力,怎樣能夠更好的服務於他們?我們開始基於這個系統觀察結果和收集的資料更好的理解學生,這裡我們需要用機器學習採集學生進步的資料,比如來自教師的回饋或者標準化的考試、學習材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系統越來越智慧化,這些資料將回饋給教師一些資料,資料可以回饋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意味著什麼。但是無論提供什麼樣的課程或者學習內容,在現實中都有不同類型的學校,用同樣的方式使用同樣的工具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教學,他們的體驗和經歷都是不同的。在學校的時間非常寶貴,所以需要儘量利用這些時間。

美國有一場特別的考試叫線上標準化考試Map,旨在定位學生學業進步量的考試。對學生學業在各個指標上做量化,通過一段時間的指標對比,將進步的程度視覺化。更直觀的瞭解學習掌握程度和進步速度,以便於給予學生的學業成長以個性化的指導。

通過學校間,學區間的橫向對比,可以便於學校與教師掌控進度,修正課堂進度與計畫,方便教師確定各個教學組的增強重點與以及需要強化的技能與概念。說通俗點,就是方便教師做出教學決策。

我們發現在一學年內,學生的成績比之前進步了20%,在幾個學年內提升了50%。使在校時間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相信這樣的平臺系統會越來越好的理解學生的成績取向,這樣使得教育者、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把握學生的現狀。

這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快地學習,我們相信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也相信最好的老師都是被培訓的,而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要更好地培訓優秀教師的話,我們需要協作,並給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

我們知道,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比起以教師或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更難。所以,如果我們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就需要為教師、學校提供支持,這樣我們可以幫助所有的學生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我們相信在未來是可能的,教育對於未來世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現在正逢其時,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解決諸如疾病和貧窮等眾多困擾世界的問題。

文丨Max Ventilla

編丨Scott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