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娃踢球引入“英超”訓練分析系統,人民日報、新華社為他們打call!

新合村小學的門將正在訓練。記者喻志勇 攝

萬松園路小學的學生在上足球課。記者喻志勇 攝

義大利外教正在指導輔仁小學的足球小將。記者喻志勇 攝

西班牙外教在新合村小學為學生做戰術指導。記者喻志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11日訊(記者俞國偉 鄧小龍)職業球隊使用的訓練分析系統被引入中小學校園,小學足球課應用目前國際流行的分組教學……11日,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10餘家媒體記者組成的“中國足協新聞團”來漢觀摩礄口區新合村小學、江漢區萬松園路小學等學校的足球課程及訓練,為武漢校園足球發展的“專業化”點贊。

本次考察是中國足協首次組織新聞團聚焦城市足球發展與變革。近年來,武漢足球青訓成果顯著,校園足球蓬勃發展,城市聯賽規模迅猛擴大,專業場地等城市足球設施數量逐年增長,引起亞足聯等各方關注。

當天上午,新合村小學的一節校園足球課上首次應用了名為“spiideo”的訓練分析系統。

記者在現場看到,球場週邊架設的4台攝像機組成3個機位,40多名學生在足球場上訓練時,每人身上都掛著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監測設備。一旁的教練手持一部平板電腦,螢幕上顯示著訓練實況視頻,通過不同子功能表,教練可以查看場上學生的跑動路線、即時速度、體能消耗等參數。學生休息時,教練使用平板電腦就能重播訓練過程,並通過螢幕佈置、討論戰術。

礄口區教育局體衛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訓練分析系統核心技術源於瑞典,目前英超、俄超部分球隊和瑞超、挪威聯賽的所有球隊均在使用。該區將其引進校園足球課程,在全國中小學中尚屬首次,希望借助專業化手段記錄廣大學生身體素質變化,讓他們更加科學地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同時也為一批高水準學生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資料支撐。

在萬松園路小學,一塊完整的足球場被圍欄分成了四個區域,比賽、技術訓練、足球遊戲等不同專案同時進行,每隔10-20分鐘,不同區域的學生進行一次輪換。該校足球總教練鄧世俊介紹,這種將場地“分割”、分組練習的做法是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訓練模式,使每個學生在練習、比賽的交替進行中度過一節課,既保證了教學品質,又讓學生的專注度得以延續。

中國足協新聞委員會主任汪大昭表示,武漢素有足球傳統,城市足球改革的步伐也走在全國前列。此次“中國足協新聞團”通過對走訪、觀摩發現,通過近兩年開展校園足球的探索與嘗試,武漢許多中小學建立了從普及到提高、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足球教學、訓練體系。此外,不同區域、不同學校都在探索適合各自特點的模式和方法,“這種開展校園足球的良好氛圍更加值得全國各地學習、借鑒。”

【編輯李露】

此次“中國足協新聞團”通過對走訪、觀摩發現,通過近兩年開展校園足球的探索與嘗試,武漢許多中小學建立了從普及到提高、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足球教學、訓練體系。此外,不同區域、不同學校都在探索適合各自特點的模式和方法,“這種開展校園足球的良好氛圍更加值得全國各地學習、借鑒。”

【編輯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