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吳地田園生活就該這個樣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東山鎮

近年來,吳中區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和美麗城鎮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文明、有根的鄉村和城鎮振興之路,全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吳地田園生活。

就在昨天,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佈了《2017年度蘇州市村鎮建設優秀示範項目》名單,

示範項目包括傳統村落保護、特色建築實例、危房改造實例三大類。

在評出的5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中,吳中獨佔四席,金庭鎮的明月灣古村和東蔡村春熙堂保護工程、香山街道舟山核雕村提升工程、東山鎮楊灣古村古街保護工程上榜。

在9個特色建築實例中,吳中也有3個,分別是木瀆鎮巡檢司紀念館、甪直鎮下塘街魯望客棧、臨湖鎮呼吸森林咖啡館。

評出僅有的2個危房改造實例皆在吳中,光福鎮漁民陸上定居工程和甪直鎮戴佰平、沈寬夫危舊老宅改造。

楊灣古村安慶堂

明月灣古村

今後,這些項目將在引導小城鎮科學建設理念、提升城鎮品位內涵和加快推進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等方面發揮示範作用。

柳舍村

走進太湖之畔的吳中區臨湖鎮石舍村柳舍,粉牆黛瓦的村落彰顯著江南水鄉的建築風貌,具有水鄉特色的石板路、完善的雨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設施讓人很難相信這裡幾年前還是個不起眼的小村莊。

柳舍村

與園博園隔湖相望,讓石舍村柳舍這個剛剛上榜“2017年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的村莊,與精緻典雅的園博園相映成趣,這只是吳中“守護水鄉田園,留住點滴鄉愁”的一個成功縮影。

特色田園鄉村“形魂”並重增強農民獲得感

今年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啟動了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行動

吳中區臨湖鎮靈湖村黃墅

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村

對標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我市啟動了市一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施。“十三五”時期,蘇州全市將打造50個左右的市級特色田園鄉村。今年首批市級試點村莊20個,吳中區的3個村上榜,分別是:

臨湖鎮靈湖村黃墅東山鎮楊灣村西巷橫涇街道上林村東林渡

黃墅自然村

靈湖村黃墅

位於臨湖鎮西南、沿太湖一公里生態保護區內。以往,這裡只是遊人去東山島時經過的一處不起眼的村落。

森林的秘密

如今,很多人會在週末慕名到這個特色田園鄉村一探究竟,看看“離古太湖一裡零一尺”的裡尺橋如何歷經歷史的斑駁挺立至今;近距離感受十萬棵白楊樹時刻守護太湖和吳中水土的風姿。

位於林間的初見書房

鄉村的“形”

吳中區認為,打造特色田園鄉村,首先要在風貌上留住鄉村的“形”。為此,吳中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組織規劃設計團隊多次深入靈湖村黃墅實地調研,並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的設計團隊赴靈湖村黃墅進行“匠心學社”專案基礎資料調研收集和方案討論。

精品民宿雲端樹屋

管理制度

同時,吳中組織住建、規劃、國土、農業、財政等聯席單位,討論制定相關專案管理制度,明確區級資金獎補政策,用“真金白銀”支援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裡尺園文化交流基地

新制定的《吳中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試點申報、專案建設、產業發展、村莊治理、監督管理等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環節,確保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每一步都科學高效。

呼吸森林咖啡館

鄉村文化的根、田園鄉村的魂

鄉村文化的根在於人。下一步,吳中區將圍繞“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六大目標,瞭解村民需求,發掘鄉賢資源,聚焦產業、生態、文化特色,留住每一個特色田園鄉村的‘魂’,讓農民有切實的獲得感,強化田園鄉村的軟實力。

林中為遊人準備的休憩平臺

傳統村落保護“擴容”數量搶救更多古建築

明月灣古巷

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皮日休到西山祭祀水神時,寫下了傳頌至今的詩篇。坐落於太湖西山島最南端的明月灣,相傳因2500年前吳王夫差攜西施到此賞月而得名。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至今仍保留著原始風貌。

明月灣

如果說打造特色田園鄉村是吳中區著眼未來、振興鄉村的新舉措,那麼多年來對傳統村落不遺餘力的保護,則是吳中區對歷史的保護和繼承。

古村新貌

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吳中區有太多古跡值得尋訪,散落在轄區內的傳統村落,如同遺珠般,更為吳中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傳統村落對吳中區來說,既是需要保護的遺產,也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東山雕花樓

目前,陸巷村三有堂及民國菜場的修復工程已完成,三山村完成中心道路綠化項目,楊灣村老街核心區三線入地專案也已全部完成。對村民們來說,家正變得越來越美,生活在其中自然也越來越舒心。

會老堂

傳統村落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且資金需求大。吳中區一方面組織相關部門申請中國傳統村落中央補助資金;另一方面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擴容”傳統村落數量,把更多古建築納入搶救和保護的隊伍中來。

幸福鄉村

截至目前

吳中共有“中國傳統村落”12個,列入中央財政補助範圍的有10個,每個村能獲得300萬元的中央財政支持,區一級還有相關的貸款貼息和獎勵辦法,為這些古村落盡可能幫他們申請到最大的支持。

田園

美麗城鎮建設從環境整治邁向產鎮融合

木瀆壽桃湖新顏

作為蘇州首批啟動建設的美麗城鎮示範鎮,這幾年來,木瀆鎮和甪直鎮面貌明顯改善,而壽桃湖景區就是這種變化的一大縮影。之前,這裡是一座廢棄礦山,前幾年啟動的“兩山一鎮”綜合整治專案,讓壽桃湖徹底換了新顏,現在這裡成為了市民休閒、健身、運動的生態中心。

甪直水鄉

自2013年啟動美麗鎮村城鎮建設起 4年多來,吳中區美麗城鎮建設,從打造首批示範鎮走向了以被撤並鎮整治提升、首批示範鎮優化提升、其餘建制鎮環境整治三大任務並重的新階段,走出了一條以點帶面、分類推進的道路。

浦莊拆遷安置社區

早期的美麗城鎮建設更注重綜合環境的改善,包括鎮容鎮貌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河塘水系整潔以及違章搭建拆除等工作。這兩年,工作的重心逐漸轉向了統籌設施建設,配套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

木瀆影視城

對於木瀆和甪直這兩個示範鎮,吳中區將以鎮總體規劃為方向,引導它們因地制宜打造高產高效、生態環保的特色產業,加快培育產鎮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2個被撤並鎮區木瀆鎮藏書片區、臨湖鎮聯盟社區被確立為改造提升示範區,將分別以“原味藏書,打造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和“集商貿、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宜居片區”為目標,走特色發展道路。

臨湖悅達廣場

臨湖、東山、胥口、金庭、光福5個建制鎮,今年預計總投資3.3億元,完成“九整治三規範”共60個專案,通過改善鎮區環境面貌,逐步配套基礎設施,挖掘特色內涵,把美麗城鎮的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太湖藍

今年,吳中區美麗村鎮建設計畫總投資9.5億元,完成專案109個。截至10月底,累計投資8.42億元,完成項目62個。累計完成投資占計畫投資的百分比88.63%。

柳舍村

與園博園隔湖相望,讓石舍村柳舍這個剛剛上榜“2017年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的村莊,與精緻典雅的園博園相映成趣,這只是吳中“守護水鄉田園,留住點滴鄉愁”的一個成功縮影。

特色田園鄉村“形魂”並重增強農民獲得感

今年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啟動了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行動

吳中區臨湖鎮靈湖村黃墅

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村

對標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我市啟動了市一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施。“十三五”時期,蘇州全市將打造50個左右的市級特色田園鄉村。今年首批市級試點村莊20個,吳中區的3個村上榜,分別是:

臨湖鎮靈湖村黃墅東山鎮楊灣村西巷橫涇街道上林村東林渡

黃墅自然村

靈湖村黃墅

位於臨湖鎮西南、沿太湖一公里生態保護區內。以往,這裡只是遊人去東山島時經過的一處不起眼的村落。

森林的秘密

如今,很多人會在週末慕名到這個特色田園鄉村一探究竟,看看“離古太湖一裡零一尺”的裡尺橋如何歷經歷史的斑駁挺立至今;近距離感受十萬棵白楊樹時刻守護太湖和吳中水土的風姿。

位於林間的初見書房

鄉村的“形”

吳中區認為,打造特色田園鄉村,首先要在風貌上留住鄉村的“形”。為此,吳中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組織規劃設計團隊多次深入靈湖村黃墅實地調研,並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的設計團隊赴靈湖村黃墅進行“匠心學社”專案基礎資料調研收集和方案討論。

精品民宿雲端樹屋

管理制度

同時,吳中組織住建、規劃、國土、農業、財政等聯席單位,討論制定相關專案管理制度,明確區級資金獎補政策,用“真金白銀”支援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裡尺園文化交流基地

新制定的《吳中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試點申報、專案建設、產業發展、村莊治理、監督管理等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環節,確保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每一步都科學高效。

呼吸森林咖啡館

鄉村文化的根、田園鄉村的魂

鄉村文化的根在於人。下一步,吳中區將圍繞“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六大目標,瞭解村民需求,發掘鄉賢資源,聚焦產業、生態、文化特色,留住每一個特色田園鄉村的‘魂’,讓農民有切實的獲得感,強化田園鄉村的軟實力。

林中為遊人準備的休憩平臺

傳統村落保護“擴容”數量搶救更多古建築

明月灣古巷

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皮日休到西山祭祀水神時,寫下了傳頌至今的詩篇。坐落於太湖西山島最南端的明月灣,相傳因2500年前吳王夫差攜西施到此賞月而得名。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至今仍保留著原始風貌。

明月灣

如果說打造特色田園鄉村是吳中區著眼未來、振興鄉村的新舉措,那麼多年來對傳統村落不遺餘力的保護,則是吳中區對歷史的保護和繼承。

古村新貌

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吳中區有太多古跡值得尋訪,散落在轄區內的傳統村落,如同遺珠般,更為吳中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傳統村落對吳中區來說,既是需要保護的遺產,也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東山雕花樓

目前,陸巷村三有堂及民國菜場的修復工程已完成,三山村完成中心道路綠化項目,楊灣村老街核心區三線入地專案也已全部完成。對村民們來說,家正變得越來越美,生活在其中自然也越來越舒心。

會老堂

傳統村落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且資金需求大。吳中區一方面組織相關部門申請中國傳統村落中央補助資金;另一方面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擴容”傳統村落數量,把更多古建築納入搶救和保護的隊伍中來。

幸福鄉村

截至目前

吳中共有“中國傳統村落”12個,列入中央財政補助範圍的有10個,每個村能獲得300萬元的中央財政支持,區一級還有相關的貸款貼息和獎勵辦法,為這些古村落盡可能幫他們申請到最大的支持。

田園

美麗城鎮建設從環境整治邁向產鎮融合

木瀆壽桃湖新顏

作為蘇州首批啟動建設的美麗城鎮示範鎮,這幾年來,木瀆鎮和甪直鎮面貌明顯改善,而壽桃湖景區就是這種變化的一大縮影。之前,這裡是一座廢棄礦山,前幾年啟動的“兩山一鎮”綜合整治專案,讓壽桃湖徹底換了新顏,現在這裡成為了市民休閒、健身、運動的生態中心。

甪直水鄉

自2013年啟動美麗鎮村城鎮建設起 4年多來,吳中區美麗城鎮建設,從打造首批示範鎮走向了以被撤並鎮整治提升、首批示範鎮優化提升、其餘建制鎮環境整治三大任務並重的新階段,走出了一條以點帶面、分類推進的道路。

浦莊拆遷安置社區

早期的美麗城鎮建設更注重綜合環境的改善,包括鎮容鎮貌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河塘水系整潔以及違章搭建拆除等工作。這兩年,工作的重心逐漸轉向了統籌設施建設,配套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

木瀆影視城

對於木瀆和甪直這兩個示範鎮,吳中區將以鎮總體規劃為方向,引導它們因地制宜打造高產高效、生態環保的特色產業,加快培育產鎮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2個被撤並鎮區木瀆鎮藏書片區、臨湖鎮聯盟社區被確立為改造提升示範區,將分別以“原味藏書,打造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和“集商貿、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宜居片區”為目標,走特色發展道路。

臨湖悅達廣場

臨湖、東山、胥口、金庭、光福5個建制鎮,今年預計總投資3.3億元,完成“九整治三規範”共60個專案,通過改善鎮區環境面貌,逐步配套基礎設施,挖掘特色內涵,把美麗城鎮的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太湖藍

今年,吳中區美麗村鎮建設計畫總投資9.5億元,完成專案109個。截至10月底,累計投資8.42億元,完成項目62個。累計完成投資占計畫投資的百分比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