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這兩個區上榜“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憑啥?

各位青

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

瞭望智庫聯合舉辦的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

頒獎儀式本月在京舉行

重慶江北、江津兩區上榜

江津區濱江新城被推選為

“中國生態宜居新城”

江北區智慧城管入選

“治理創新範例”

在頒獎儀式上,瞭望東方週刊副總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組委會執行主任王啟廣在接受採訪時說,

重慶獲獎的兩個案例,體現了以人為本。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11年,累計9.86億人次參與公眾調查和抽樣調查,是目前中國極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調查推選活動。

接下來

趕快和團團菌一起去瞭解一下吧

城市管理處理的問題多了

“這不是問題變多了而是管理越來越精細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為了尋找更多的社會治理實踐,給更多城市提供借鑒,本次調查推選活動設立了社會治理創新範例獎,全國一共20多個城市申報。

其中,組委會在調查中發現,重慶江北區的智慧城管實踐做得實、有規劃,並且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環衛智慧管理系統 圖片由江北區市政園林局提供 資料圖)

數位城管更多注重利用資訊技術實現城市各領域的資訊化以提升社會生產和管理效率;智慧城管則更強調人的主體地位,人民有反應有期待,相對的就應該有動作有回饋。

重慶江北智慧城管實踐,更關注使用者視角的服務設計和提供,更強調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及其間的市民參與、用戶體驗。就是在感知百姓訴求基礎上實現了“繡花般”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一組資料可以看得出來:借助探地雷達、管道潛望鏡、爬行機器人、聲納成像儀等硬體和系統,江北區的智慧城管搭建了全區全業務“一網打盡”的大平臺。以前一年處理幾千個訴求,

現在通過智慧城管綜合監督平臺,該區兩年主動發現並解決城市管理問題113萬個。

“這不是說這裡的城市問題變得更多了,而是他們的管理服務更加細緻了。”瞭望東方週刊副總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組委會執行主任王啟廣表示,智慧城管遠不止建一個APP開發一個軟體這麼簡單,重慶江北區的實踐,值得更多城市學習。

▼江北區智慧城管頒獎詞

資訊多一點

江北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濱江臨水、依山攬泉,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佈,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萬,城鎮化率達95.7%,相繼榮獲全國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和全國和諧社會建設示範城區等榮譽稱號。

▼觀音橋商圈

▼重慶科技館

▼重慶大劇院

▼鐵山坪森林公園

▼鴻恩寺森林公園

江津濱江新城

一座充分尊重自然格局的新城

江津老城區面朝長江、背靠鼎山,形狀就像一個“幾”字形的半島。

因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用地空間有限,以至於10平方公里的城區居住了2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大,市民居住環境差,老城不堪重負。

因此,江津跨越長江,在一江之隔的對岸打造濱江新城,作為江津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區域,濱江新城被定位為江津未來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與綜合商務區和濱江宜居區。

但在濱江新城的打造上,江津濱江新城秉承的一個原則是充分尊重自然格局。

(濱江新城聖泉湖公園 資料圖)

王啟廣介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增強中小城市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尊重自然格局,依託現有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合理佈局城鎮各類空間,儘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

“在規劃建設上,江津濱江新城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尊重並利用原有的山水建城市,鳥瞰這座新城,全部保持‘原汁原味’。”

(濱江新城通暢的道路交通 資料圖)

在濱江新城, 10公里長江岸線全部規劃為濱江休閒帶,並在長江與縉雲山之間建設4條綠色廊道把山水資源巧妙地融入都市;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資源和山地起伏線,建設了多個濕地公園和城市綠地,居民走出家門300米可見大型綠地,500米可見生態公園。

除了是生態之城,這裡還是智慧之城。

王啟廣說,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江津濱江新城規劃的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就是重慶市5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之一。

▼江津區濱江新城頒獎詞

資訊多一點

江津以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始建於南齊永明五年(西元487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建縣史,1992年撤縣設市,2006年撤市設區。江津是聶榮臻元帥的故鄉、陳獨秀晚年寓居地,是中國長壽之鄉、武術之鄉、楹聯之鄉、花椒之鄉、柑橘之鄉、富硒美食之鄉,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城。

▼濱江新城

▼四面山

▼中山古鎮

▼太公山花卉苗木基地

聽到這個好消息

你是不是和團團菌一樣

幸福感滿滿

又充滿幹勁呢

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把重慶建設得更加美好

資訊多一點

江北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濱江臨水、依山攬泉,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佈,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萬,城鎮化率達95.7%,相繼榮獲全國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和全國和諧社會建設示範城區等榮譽稱號。

▼觀音橋商圈

▼重慶科技館

▼重慶大劇院

▼鐵山坪森林公園

▼鴻恩寺森林公園

江津濱江新城

一座充分尊重自然格局的新城

江津老城區面朝長江、背靠鼎山,形狀就像一個“幾”字形的半島。

因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用地空間有限,以至於10平方公里的城區居住了2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大,市民居住環境差,老城不堪重負。

因此,江津跨越長江,在一江之隔的對岸打造濱江新城,作為江津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區域,濱江新城被定位為江津未來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與綜合商務區和濱江宜居區。

但在濱江新城的打造上,江津濱江新城秉承的一個原則是充分尊重自然格局。

(濱江新城聖泉湖公園 資料圖)

王啟廣介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增強中小城市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尊重自然格局,依託現有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合理佈局城鎮各類空間,儘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

“在規劃建設上,江津濱江新城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尊重並利用原有的山水建城市,鳥瞰這座新城,全部保持‘原汁原味’。”

(濱江新城通暢的道路交通 資料圖)

在濱江新城, 10公里長江岸線全部規劃為濱江休閒帶,並在長江與縉雲山之間建設4條綠色廊道把山水資源巧妙地融入都市;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資源和山地起伏線,建設了多個濕地公園和城市綠地,居民走出家門300米可見大型綠地,500米可見生態公園。

除了是生態之城,這裡還是智慧之城。

王啟廣說,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江津濱江新城規劃的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就是重慶市5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之一。

▼江津區濱江新城頒獎詞

資訊多一點

江津以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始建於南齊永明五年(西元487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建縣史,1992年撤縣設市,2006年撤市設區。江津是聶榮臻元帥的故鄉、陳獨秀晚年寓居地,是中國長壽之鄉、武術之鄉、楹聯之鄉、花椒之鄉、柑橘之鄉、富硒美食之鄉,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城。

▼濱江新城

▼四面山

▼中山古鎮

▼太公山花卉苗木基地

聽到這個好消息

你是不是和團團菌一樣

幸福感滿滿

又充滿幹勁呢

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把重慶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