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竟然與此人相比,可見三下揚州後的隋煬帝已經徹底絕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隋煬帝可以說是評價最複雜的皇帝之一。論功業與才華,中國上沒有幾個皇帝能與隋煬帝相比。可是黎民百姓在隋煬帝的治理下則是民不聊生,強盛的大隋皇朝也在短短的幾年裡便分崩離析、走向滅亡,

留下了千古駡名。

隋朝的快速滅亡有多種原因,但隋煬帝自身性格缺陷導致的各種決策失誤肯定導致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大業十二年(616年)第三次下江都(揚州)之後,隋煬帝的性格缺陷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精神上也趨向絕望與崩潰。

據史書記載,第三次下江都之後,精力一向旺盛,生活檢點的隋煬帝開始縱情聲色,整天沉浸在美酒美女的麻痹之中,完全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與雄心壯志。據說此時的隋煬帝已經基本放棄了中國北方,

開始準備徹底在江南割據偏安。

據《資治通鑒》第三次下江都之後,隋煬帝經常跟自己的蕭皇后說:“外間大有人圖儂,然儂不失為長城公,卿不失為沈後,且共樂飲耳!”隋煬帝在這裡將自己比為長城公,將蕭皇后比沈後,覺得咱們夫婦以後過得跟長城公夫婦一樣也不錯。

長城公就是南朝陳的著名亡國之君——陳後主,也就是當年隋煬帝平定江南時的手下敗將,早年的隋煬帝也是非常瞧不起陳後主。陳後主死的那年正趕上隋煬帝登基,隋煬帝認為陳後主這樣的亡國昏君太沒有出息,親自為其上諡號為“煬”。

可沒想到三下揚州之後,隋煬帝竟然開始自比為當年他非常瞧不起的陳後主,可見此時的隋煬帝已經徹底絕望。而後來的唐朝在某種意義上也遵照了隋煬帝的“遺願”,給他上的諡號也是“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