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大昭:花甲之年矢志不渝,紮根昆山傳播太極

王大昭,男,漢族,1949年出生,陝西藍田人。陳氏太極拳小架第12代傳人,

太極拳名師,國家武術6段,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華太極拳優秀傳承人。1979年始習練太極拳,1984年起師從陳立清大師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大架及諸般器械。其人其事被載入《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中國太極拳優秀人才名錄》。2010年創辦昆山萃華太極武術館任名譽館長兼總教練,弟子遍及海內外,為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傳承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010年春,陳立清大師手足愛徒,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王大昭應邀來昆授拳講學。懷揣著一份簡單而純粹的期許,老人在他花甲之年,滿懷深情地在昆山大地播種著太極拳的希望,從此“陳氏太極拳小架”在水秀江南生根發芽。

時過半年,由王大昭先生授意創辦,由館長張生華辛苦籌備的昆山萃華太極武術館於2010年8月15日正式開館,這預示著昆山首家太極武術館,江南首家陳氏太極拳小架武術館正式落成。

王大昭先生1979年始習練太極拳。1982年在岳父陳氏十八世人陳祥(陳萬升)的舉薦下拜伯父陳清源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1984年,師從陳氏十九世,陳氏太極拳第11代傳人——陳立清大師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大架及諸般器械。

為得陳家太極真諦,數十年來勤學苦練,

認真專研,如癡如醉。在那個交通不甚便利的年代,輾轉于寶雞、西安尋師學藝三十餘載,雖寒冬酷暑,百事疾勞,未敢稍有懈怠。為學好拳,王大昭先生還于1986年,1989年,1991年共三次,每次月余,將陳立清老師請至陝西寶雞家中,同吃同住,手把手肩靠肩,虛心受教,傳拳授徒。多年來,更得益于陳氏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陳永福大師的悉心指導,坦誠相待,為著熟通宵達旦,
詳之又詳。悟懂勁,朝夕相處,細之再細,受益匪淺,善斯大矣。

由於其多年來對太極拳事業的熱愛和關心,對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傳播和太極拳文化的弘揚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國內太極拳屆已有一定的影響和良好聲譽。1994年,其人其事被載人《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一書。2010年入選《中國太極拳優秀人才名錄》。同年,被評定為“中國武術六段”、“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由“中華太極拳傳承譜系編纂委員會”確定為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承人”。2011年,受邀參加中華太極拳優秀傳承人大會,並被大會授予“中華太極拳優秀傳承人”和“太極拳名家”稱號。

1985-2006年,陝西寶雞石油鋼管廠、寶雞化工機械廠,寶雞市統建辦等單位舉辦陳氏太極拳學習班、培訓班八期,從學者600余人。

2007-2009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受聘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陳氏太極拳,大學師生從學者260余人。

2010年,於“昆山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授拳,從學者數十人。

2010-2012年,於“昆山華城美地小學”、“昆山國際學校”興趣班教授陳氏太極拳小架,從學者數百人。

2013年,於“啟佳通訊有限公司”高管班教授陳氏太極拳小架,從學者數十人次。

2008-2016年,於昆山親傳入室弟子40余人。

三十年來,王大昭先生深得師父陳立清大師及陳永福大師言傳身教,傾囊相授,繼承立清先生衣缽,得陳氏太極拳真傳。為完成師父遺願,他在昆山成立了自己的太極拳武館,也命名為“萃華”,繼續將陳氏太極拳小架發揚光大。

武館自開館以來,秉持著“培育太極新人,傳承民族文化”的宗旨,本著“發現人才,培育人才”的目的,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武館不斷尋求、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強館之路。從最初的求生存、求穩定,到現在求發展、求突破、不斷開拓創新、力爭上游,武館在傳播太極拳文化、造福人民健康的路上大步前進。如今,武館已擁有執行教練10人,註冊館員200余人,教授學員上千人,並在不斷發展壯大。

為進一步強壯教練隊伍,謀求持續發展,武館長期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開館以來,王大昭先生三度盛邀西安萃華武術館館長、國際太極拳大師陳永福來昆指導,傳授經驗。還組織學員、教練員參加焦作、陳家溝等國際、國內大賽及研討會,加強交流,增強信心,開拓視野。不僅如此,武館還充分響應當地政府提出的太極拳“六進”的號召,面向社會各界舉辦培訓班多起,為機關、社區、學校、企業、家庭傳授太極拳,覆蓋面日益擴大廣,受眾人群越來越多。

多年來,武館堅持太極拳“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舉辦了“暑期少年班”,“華城美地小學太極拳勵志班”、“昆山國際小學太極拳興趣班”等多種形式的少年兒童培訓班。在普及發展太極拳的同時,不斷從青少年中發現新苗、培養太極新人,使許多少年兒童在快樂中享受太極拳文化的沐浴,為陳氏太極拳小架在江南昆山發揚光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王大昭先生的辛勤耕耘及眾徒弟、太極拳愛好者的努力下,如今,昆山萃華太極武術館在景秀江南已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太極拳愛好者“仰陳溝之正宗,投萃華之門下”,受武館火熱的氣氛所感染,紛紛聚集在那裡,使得武館充滿了溫馨祥和的氣氛。

隨著武館事業的發展,陳氏太極拳小架在當地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它和其它拳種一道,在江南昆山這塊福地上競相綻放。“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我們殷切地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以太極拳為龍頭的全民健身運動之花在昆山開放的更加絢麗。

1985-2006年,陝西寶雞石油鋼管廠、寶雞化工機械廠,寶雞市統建辦等單位舉辦陳氏太極拳學習班、培訓班八期,從學者600余人。

2007-2009年,以客座教授身份受聘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陳氏太極拳,大學師生從學者260余人。

2010年,於“昆山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授拳,從學者數十人。

2010-2012年,於“昆山華城美地小學”、“昆山國際學校”興趣班教授陳氏太極拳小架,從學者數百人。

2013年,於“啟佳通訊有限公司”高管班教授陳氏太極拳小架,從學者數十人次。

2008-2016年,於昆山親傳入室弟子40余人。

三十年來,王大昭先生深得師父陳立清大師及陳永福大師言傳身教,傾囊相授,繼承立清先生衣缽,得陳氏太極拳真傳。為完成師父遺願,他在昆山成立了自己的太極拳武館,也命名為“萃華”,繼續將陳氏太極拳小架發揚光大。

武館自開館以來,秉持著“培育太極新人,傳承民族文化”的宗旨,本著“發現人才,培育人才”的目的,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武館不斷尋求、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強館之路。從最初的求生存、求穩定,到現在求發展、求突破、不斷開拓創新、力爭上游,武館在傳播太極拳文化、造福人民健康的路上大步前進。如今,武館已擁有執行教練10人,註冊館員200余人,教授學員上千人,並在不斷發展壯大。

為進一步強壯教練隊伍,謀求持續發展,武館長期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開館以來,王大昭先生三度盛邀西安萃華武術館館長、國際太極拳大師陳永福來昆指導,傳授經驗。還組織學員、教練員參加焦作、陳家溝等國際、國內大賽及研討會,加強交流,增強信心,開拓視野。不僅如此,武館還充分響應當地政府提出的太極拳“六進”的號召,面向社會各界舉辦培訓班多起,為機關、社區、學校、企業、家庭傳授太極拳,覆蓋面日益擴大廣,受眾人群越來越多。

多年來,武館堅持太極拳“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舉辦了“暑期少年班”,“華城美地小學太極拳勵志班”、“昆山國際小學太極拳興趣班”等多種形式的少年兒童培訓班。在普及發展太極拳的同時,不斷從青少年中發現新苗、培養太極新人,使許多少年兒童在快樂中享受太極拳文化的沐浴,為陳氏太極拳小架在江南昆山發揚光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王大昭先生的辛勤耕耘及眾徒弟、太極拳愛好者的努力下,如今,昆山萃華太極武術館在景秀江南已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太極拳愛好者“仰陳溝之正宗,投萃華之門下”,受武館火熱的氣氛所感染,紛紛聚集在那裡,使得武館充滿了溫馨祥和的氣氛。

隨著武館事業的發展,陳氏太極拳小架在當地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它和其它拳種一道,在江南昆山這塊福地上競相綻放。“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我們殷切地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以太極拳為龍頭的全民健身運動之花在昆山開放的更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