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護士接連被打,如何正確看待打針回血這件事?

12月9日,通山縣委已免去徐良路城管局長職務。

局長被免職,結果顯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除了譴責,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顯然尤為迫切。那麼,打針為什麼會回血呢?真的是護士的操作不當導致的嗎?

根據《基礎護理學》內容規定:在皮下、肌內注射的步驟中要求進針後回抽活塞,檢查有無回血,如無回血再緩慢注入藥液,以避免注射時誤入血管。肌內注射主要適用於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由於皮下組織及肌肉組織血管較豐富,為避免藥物直接注入到血管,操作規範中要求在注藥前抽回血。

動、靜脈注射必須見有回血後方可注入藥物。皮下、肌內注射如有回血,須拔出針頭重新進針,不可將藥液注入血管內。

所以,護士注藥前的回抽動作,是為了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避免皮下、肌內注射變成動、靜脈注射。如果不回抽,可能導致用藥方法改變,甚至會造成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中毒。

各種注射的角度☝

注射抽到回血怎麼辦?

如果是靜脈注射的話,回抽時有回血則表示注射部位正確可以注射;如果沒有回血,表示針頭未進入靜脈中,需要重新注射。我們一般注射是有穿過血管而到達肌肉層,因此在回抽時並不會回血的,不過等到針頭拔出時,因為血管刺穿破損了,針頭拔出時,

血管會有傷口,自然血會從傷口滲出。

如果是注射肌肉等靜脈以外之處,回抽針筒時沒有回血則代表注射部位正確可以繼續注射;如果有回血,代表針頭誤插血管,需立即拔出針, 換位置重新注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對她們每個人應有一份尊重,一味的指責與辱駡會造成醫務人員不安的心理,最終影響到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