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商時代,常德橋南市場何去何從?

前些時間一段關於常德橋南市場經營戶和管理者因稅費收取發生衝突的視頻在朋友圈流傳,最終哪一方獲得“勝利”不得而知。我願意相信不管哪一方都不願意走到劍拔弩張這一步,

因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對整個橋南市場而言,經營者和管理者都是相輔相成的。
​這背後透露出整個實體經濟的無奈,生意一年比一年不好做,成本卻不見下降甚至反而增加。好多仍然堅守的朋友將這生意比作“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畢竟大部分人做了一輩子批發生意,有的甚至是兩代人,要說轉型,談何容易。每次回常德,總要往橋南市場走一走,當年讀書的時候,市場三樓的書市熱鬧非凡,現在關門大半,這股“關門風”還蔓延到了二樓的服裝批發市場。
​當年橋南有一批人走出去,
將服裝超市開遍雲貴川和湖南湖北,基本比較大一點的城鎮都有常德人的超市。這些超市的貨源,橋南市場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近幾年在外的超市越開越少,對橋南市場也有一定影響。
​如果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南站碼頭露天市場算起,橋南已經風風雨雨走過了三十年歷程。
她一步步成長為湘西北商品集散中心,位列全國十大綜合批發市場之一,上繳稅費曾占鼎城區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這是她的榮耀也是全常德的驕傲。無論你內心承認與否,橋南市場與常德人的吃穿用度息息相關,就像米粉和王煙一樣,深深鐫刻為城市生活的符號。2004年的一場特大火災,讓橋南市場飽經傷痛,不過她很快在廢墟中崛起,
這一路走來,又是十多年。然而她終究還是要直面實體經濟的“凜冬”,最不忍見“美人遲暮”,或許是我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