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封面」人為什麼要吃“五穀雜糧”?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 顏芳 鄧賢斌

據不完成統計,越來越多人都不吃主食,特別是年輕一代。專家提醒,這可是捨本逐末。試想一下,生長在在陰暗避光或者用黑塑膠薄膜蓋起來的“豆芽菜”,

不吃主食,就相當於人不見光!

《內經》有雲:“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穀是最主要的食物,用來充養五臟之氣,猶如蓋高樓大廈的地基,是基礎。關於 “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

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谷”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俗名分別為黃米、穀子(北方俗稱小米)、水稻(俗稱大米)、小麥、豆類,後泛指糧食類作物。

據鄧賢斌醫生介紹,五穀除了性味甘平,還飽含生命能量。想想你們吃的都是一顆顆種子,都是保留遺傳信息最豐富的部分,是足以成長為一棵植物的能量,這可是真正“養”人的東西。中醫講求“以形補形”的,植物的種子最養脾胃、最補腎!

民間把“五穀”劃分為“天谷”、“地谷”、“懸谷”、“風谷”、“水穀”。

天、地、懸、風、水所代表“五穀”大都是含澱粉高、生命力強的果實。“天谷”含諸如稻、穀、高粱、麥等果實長在頭頂類的作物;“地谷”含諸如花生、番薯等果實長在地面下的作物;“懸谷”含諸如豆類、瓜類等果實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長果實的作物;唯有“風穀”特殊,指玉米是通過風傳播花粉,將頭頂花粉吹到作物中節長出的須上從而結出果實的作物。

同時,飲食主要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此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南方地區多屬丘陵地帶,水資源豐富,氣候炎熱,所以盛產水稻,長期吃水稻為主食的南方人體質普遍是脾胃虛寒多濕,火浮於上,上實下虛,且濕氣易從熱化而衍變成濕熱,如果是長期生活在珠三角地帶的“老廣”,經常會說自己容易“濕滯”。

北方地區多數平原地帶,水資源相對匱乏,氣候寒冷乾燥,所以盛產小麥。以小麥為主食的人脾胃健運,

體格相對南方地區而言要壯實。

據鄧賢斌醫生指出,依靠不吃主食來長期控制體型的人,大多容易有厭食症、抑鬱症的傾向。這就如體內沒有陽光一樣,心底裡沒了熱量,幹什麼都沒勁沒樂趣。試想一下,生長在在陰暗避光或者用黑塑膠薄膜蓋起來的“豆芽菜”,不吃主食,就相當於人不見光!

專家簡介

鄧賢斌,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醫生,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從事中醫治療危急重症、疑難雜病的研究,對應用經典中醫理論及名老中醫經驗治療急、慢性心力衰竭、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造詣,擅長食療、針灸、小兒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痛風性關節炎、亞健康調理等。

不吃主食,就相當於人不見光!

專家簡介

鄧賢斌,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醫生,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從事中醫治療危急重症、疑難雜病的研究,對應用經典中醫理論及名老中醫經驗治療急、慢性心力衰竭、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造詣,擅長食療、針灸、小兒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痛風性關節炎、亞健康調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