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圖!跨海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科技與顏值齊飛

■現場工人們加緊在為港珠澳大橋做最後的裝飾施工。

■中鐵大橋局負責施工的CB05標段在兩年前就率先于全橋完成了主體工程,作為指揮長的譚國順如今仍然情有獨鍾地往尚未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現場跑。

■現場工人們在九洲航道橋主塔下處理拉索表面油漆。

新快報記者走近工程建設進入尾聲的港珠澳大橋

新快報訊 記者李潔軍 陳昆侖 通訊員馬永紅報導 12月,珠海天氣晴朗,中鐵大橋局的譚國順獨自開車通過邊防等兩道關卡,駛上尚未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作為指揮長,雖然他負責施工的CB05標段在兩年前就率先于全橋完成了主體工程,但他仍然習慣于逮著機會就往現場跑。

從海邊望去,已經貫通的港珠澳大橋起伏著向伶仃洋深處蜿蜒而去,如龍,如練,如虹,如白色的精靈,它的美麗怎樣形容都不過分。這美麗背後有多少科技和艱辛作支撐,譚國順是最清楚不過了。

“美腿”意味著什麼

■港珠澳大橋最直觀的一個美麗之處便是“露腿不露腳”。橋墩以下的承台不得露出海面。 (資料圖)

如果說橋墩是橋樑的腿,橋墩下面的承台就是橋樑的腳。港珠澳大橋最直觀的一個美麗之處便是“露腿不露腳”。為確保大橋的高顏值,港珠澳大橋在設計中就被要求,橋墩以下的承台不得露出海面(當然,通航孔處的橋墩除外,因為那裡還有防撞要求)。

承台埋入海面以下,為防海水的浸蝕,粗壯的承台與纖巧的橋墩之間就不能有施工接縫,這意味著承台和第一節墩身必須一次性澆築完成。

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長約50公里,劃分為橋樑工程和島隧工程兩部分,其中橋樑工程長約22.9公里,又劃分為三個標段,每個標段各有一個通航孔橋,分別是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和九洲航道橋。

佇立海邊眺望大橋,目力所及的只有九洲航道橋,因此這個處於最複雜海域的標段是最吸睛,也是被要求最多最高的。“露腿不露腳”的要求就是首先在九洲航道橋得以實現的。至於如何實現的,譚國順覺得,橋樑完成了,人們盡情地享受大橋的功能和美麗就夠了,不必人人要弄清施工細節。

“風帆”如何豎起來

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和九洲航道橋主塔的造型分別為“中國結”、“海豚”和“風帆”,三對精緻挺拔的主塔擔起了三座斜拉橋,現在靜靜地矗立海中,猶如淩波仙子,可當時是如何淩于海波之上的?

▲九洲航道橋的“風帆”是鋼混結構,淨高120米。上部的鋼結構部分長67.94米,重約1168噸。兩個體重1000多噸的大傢伙,又是不規則造型,豎轉的過程也堪為施工奇跡。

九洲航道橋臨近機場,施工中高空作業受限高度為122米。120米的“風帆”如何安裝,曾是施工中的一個難題。但這個難題在中鐵大橋局面前迎刃而解,這個由武漢長江大橋出發,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建設了2000餘座橋樑的專業橋樑施工企業已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

(資料圖)

不能吊裝,就來豎轉。九洲航道橋的“風帆”是鋼混結構,淨高120米。上部的鋼結構部分長67.94米,重約1168噸。兩個體重1000多噸的大傢伙,又是不規則造型,豎轉的過程也堪為施工奇跡。當時,許多媒體來做過直播。現在,不論誰對“豎轉”表示出驚歎,譚國順還是很願意給你娓娓道來。

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這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橋樑工程中最長的設計壽命。多了20年,不僅僅是說可以多使用幾千天,這在100年基礎上多出來的20年,使這座超級工程的施工要求從量變到了質變。

一邊施工一邊科研,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中就已取得了許多的科研成果。僅譚國順領導的CB05標,就累計完成科研結題驗收1項,組織撰寫、發表相關專題論文24篇,申報工法4項,申報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其中《複雜海況長距離組合梁橋快速施工技術》《矩形無內支撐雙壁鎖口鋼套箱圍堰施工技術》等七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進步獎。

“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備受世界矚目,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一項極具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的超級工程,但譚國順常想,聚建築、地質、材料等等幾十個學科的科技進步技術於一身的港珠澳大橋更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也必然會給三地的百姓帶來便利。

■從海邊望去,已經貫通的港珠澳大橋起伏著向伶仃洋深處蜿蜒而去,如龍,如練,如虹,如白色的精靈。

■佇立海邊眺望大橋,目力所及的只有九洲航道橋,因此這個處於最複雜海域的標段是最吸睛,也是被要求最多最高的。

▲九洲航道橋的“風帆”是鋼混結構,淨高120米。上部的鋼結構部分長67.94米,重約1168噸。兩個體重1000多噸的大傢伙,又是不規則造型,豎轉的過程也堪為施工奇跡。

九洲航道橋臨近機場,施工中高空作業受限高度為122米。120米的“風帆”如何安裝,曾是施工中的一個難題。但這個難題在中鐵大橋局面前迎刃而解,這個由武漢長江大橋出發,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建設了2000餘座橋樑的專業橋樑施工企業已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

(資料圖)

不能吊裝,就來豎轉。九洲航道橋的“風帆”是鋼混結構,淨高120米。上部的鋼結構部分長67.94米,重約1168噸。兩個體重1000多噸的大傢伙,又是不規則造型,豎轉的過程也堪為施工奇跡。當時,許多媒體來做過直播。現在,不論誰對“豎轉”表示出驚歎,譚國順還是很願意給你娓娓道來。

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這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橋樑工程中最長的設計壽命。多了20年,不僅僅是說可以多使用幾千天,這在100年基礎上多出來的20年,使這座超級工程的施工要求從量變到了質變。

一邊施工一邊科研,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中就已取得了許多的科研成果。僅譚國順領導的CB05標,就累計完成科研結題驗收1項,組織撰寫、發表相關專題論文24篇,申報工法4項,申報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其中《複雜海況長距離組合梁橋快速施工技術》《矩形無內支撐雙壁鎖口鋼套箱圍堰施工技術》等七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進步獎。

“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備受世界矚目,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一項極具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的超級工程,但譚國順常想,聚建築、地質、材料等等幾十個學科的科技進步技術於一身的港珠澳大橋更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也必然會給三地的百姓帶來便利。

■從海邊望去,已經貫通的港珠澳大橋起伏著向伶仃洋深處蜿蜒而去,如龍,如練,如虹,如白色的精靈。

■佇立海邊眺望大橋,目力所及的只有九洲航道橋,因此這個處於最複雜海域的標段是最吸睛,也是被要求最多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