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下自主汽車雖一片欣欣向榮,但論成功還為時尚早

文 | H2

延續上週五的話題,邦叔在此前給我們說到了如今(尤其是2017年以來)國產汽車發展可以說一片欣欣向榮,爆款車型層出,不少的自主品牌在市場銷量、技術、設計以及整車品質等方面都展現出比肩甚至趕超合資(含豪華)品牌的能力。

那麼,我們的汽車是否已經成功了呢?

排開愛國與否的感性,從理性的角度出發H2恐怕仍要對咱們的國產汽車說上一句:NO!

在這裡H2並不是要自己懟自己,而是此前邦叔所討論到的,自主品牌汽車在多方面所獲得的成績,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僅僅只是個別自主品牌所展現而來的情況。國產汽車是一個“大集團”,少數品牌所獲的成績並不能代表這個整體。而當下的大多數自主品牌卻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也嚴重的影響到了這個整體。

01

山寨仍然層出不窮

山寨一詞可以說始終都是中國汽車工業心底的痛。就設計而言,儘管當下長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已經在車型的設計上擁有了明確的原創風格。

但是擁有山寨設計的車型卻仍然在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中佔有大比例。

從一線自主的長城,到我國五大車企之三的北汽、一汽、東風,再到二三線的江淮、眾泰、陸豐等,山寨的設計至今仍舊統治著我國自主品牌的半壁江山。

設計是個門面,若連最基礎的門面功夫我們都不能做到自己的特色與理念,還怎麼去跟合資鬥?還拿什麼去亮瞎外國人的雙眼?

此外,除了設計,在原創、正向、自主的核心三大件技術上,在國產汽車當中也仍然只有少數的車企才有所掌握。上幾十上百款的在售自主品牌車型中,至今也搭載著山寨三菱4G6和4G1,4G9系列後的發動機,這是更紮心的!

02

改不掉的自欺欺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上一段所說的眾多自主品牌的山寨行為其實就是自欺欺人。除此之外,自主品牌們的自欺欺人的手段至今也比比皆是。

比如說上市不久的WEY系列汽車不斷鼓吹自己的那一台2.0T發動機(最大馬力234匹馬力,最大扭矩360牛米,實則逆向EA888)動力強勁,

燃油經濟性突出。結果被諸多網友的“零百加速”和38號的測評中頻繁打臉。

另外,在VV5的上市中,WEY更是找來了6噸的重物平壓車頂,以此來證明作為“豪華品牌”的它,為了營造所謂的豪車質感,不惜加重車身從而提高車輛的安全性。隨後更以“重量=安全”之說佐證車型動力和油耗。

但是網上隨便一搜,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等車型車頂承重能力都已經超過了6噸,相比之下VV5的水準只能算及格。把60分的產品以及整車設計的缺陷呈現給消費者還自賣自誇,一次性三連(油耗、安全、動力)打臉。

除此之外,最明顯且範圍最大的還當屬自主品牌對於自身品質的吹捧,什麼航太品質,軍工製造,超越德系......就汽車界常有發生的召回事件,在自主品牌中基本就沒有召回這說法!2016年國內各品牌汽車召回總量高達1100多萬,其中所有自主品牌汽車加起來的召回數卻僅10萬,占比不足全年1%。

所以,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NBlity?NO!在國家質檢總局投訴報告中,自主品牌汽車的投訴量卻是位列所有車系之最。而在這背後卻是,自主品牌召回體系的不健全甚至缺失、自主品牌廠商不負責任畏懼輿論的掩蓋、以及對於召回成本過高有傷利益的推脫!(詳見連結:國產車品質真如此牛逼?今年所有國產車召回數不如大眾一款高爾夫!)

03

明明是突破口的新能源反倒成了傷疤

在傳統汽車行業裡,品牌及技術底蘊相對薄弱的自主品牌,想在這一點上進行追趕和超越其實蠻有難度。不過好在隨著全球環保事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推進,讓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與一眾合資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新能源汽車似乎就成為了我國追趕歐美列強的突破口,並且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中,我國的自主新能源車還很“爭氣”的佔據整個國內市場的80%之多!但事實卻真是如此麼?

NO!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僅僅只是虛假的繁榮。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有著很高的補貼鼓勵政策,而這也讓無數的“機會主義者”有機可乘,以騙補盈利手段......一時間國內湧出了無數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品牌多得你聽都沒聽過,甚至連吉奧、永源這類已死的品牌都能殺回新能源。

一個個依靠著簡單的電池/電機/電控+一個車殼,便可上市銷售,獲得大量的補貼,于消費者便宜,于自己有錢賺。最終,上百甚至幾百個新能源品牌及其旗下車型流向國內市場,車海戰術與價格戰術便造就了自主新能源的“繁榮”。但品質與技術呢?呵呵~

隨著近年補貼政策的不斷退坡,自主新能源的瘡疤開始顯現。例如,比亞迪新能源儘管今年的業績與之去年基本持平,但是淨利潤卻暴跌;而增長迅猛的北汽新能源也基本靠著政策拿牌照度日。至於,其他的野雞新能源汽車也開始紛紛出現了倒閉或被取消生產資質的現象.......

最終,除了比亞迪講了好多年的老梗“542”,與北汽的460km續航,自主新能源留給自主品牌汽車的都又是些什麼呢?遠看2020年合資新能源的即將大量湧入,沒有任何技術優勢的自主新能源,前景並不明朗。這個看似突破口的新能源,到最後恐怕反而會成為外人嘲笑我們的疤痕。

04

嚴重依靠SUV,沒有轎車“一條腿走路”

近年來國產汽車迅猛發展離不開SUV市場的火熱,儘管單靠SUV不少自主品牌汽車便能夠在銷量上比肩合資,但是僅有SUV的自主車企,卻相比SUV轎車共同發展的眾合資們在發展前景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就連長安這個年銷百萬的國產汽車龍頭,其高層在公開的演講中都曾提到在轎車市場較為缺乏的他們(1-11月長安轎車銷量占比不足10%),屬於一條腿走路,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他們向上的發展。可見缺乏轎車已然成為了影響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一大難題。

也許當下自主品牌借著SUV熱潮下還能繼續收穫不錯的業績,但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的不斷理性,以及人們對於生活/用車習慣的不斷改變,在未來轎車甚至以轎車為藍本所衍生出的旅行車、跨界車都或將成為人們汽車消費的選擇。

此時依舊沉迷追求SUV的自主品牌,在未來的發展中很有可能錯失先機,從而再次陷入被動落後的局面。

總結

俗話說“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一塊板”,國產汽車是一個整體,儘管當下已經出現了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的自主品牌車企,但這為數不多的“長板”卻無法彌補讓諸多自主品牌的短板,最終使得整體國產汽車的水準人難以提升。責之深愛之切,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希望自己國家的東西是最好的。對此,也希望國內諸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及時改正並提高,為整體國產汽車的向上添薪加火。否則國產汽車想要成功遙遙無期......

但是網上隨便一搜,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等車型車頂承重能力都已經超過了6噸,相比之下VV5的水準只能算及格。把60分的產品以及整車設計的缺陷呈現給消費者還自賣自誇,一次性三連(油耗、安全、動力)打臉。

除此之外,最明顯且範圍最大的還當屬自主品牌對於自身品質的吹捧,什麼航太品質,軍工製造,超越德系......就汽車界常有發生的召回事件,在自主品牌中基本就沒有召回這說法!2016年國內各品牌汽車召回總量高達1100多萬,其中所有自主品牌汽車加起來的召回數卻僅10萬,占比不足全年1%。

所以,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NBlity?NO!在國家質檢總局投訴報告中,自主品牌汽車的投訴量卻是位列所有車系之最。而在這背後卻是,自主品牌召回體系的不健全甚至缺失、自主品牌廠商不負責任畏懼輿論的掩蓋、以及對於召回成本過高有傷利益的推脫!(詳見連結:國產車品質真如此牛逼?今年所有國產車召回數不如大眾一款高爾夫!)

03

明明是突破口的新能源反倒成了傷疤

在傳統汽車行業裡,品牌及技術底蘊相對薄弱的自主品牌,想在這一點上進行追趕和超越其實蠻有難度。不過好在隨著全球環保事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推進,讓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與一眾合資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新能源汽車似乎就成為了我國追趕歐美列強的突破口,並且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中,我國的自主新能源車還很“爭氣”的佔據整個國內市場的80%之多!但事實卻真是如此麼?

NO!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僅僅只是虛假的繁榮。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有著很高的補貼鼓勵政策,而這也讓無數的“機會主義者”有機可乘,以騙補盈利手段......一時間國內湧出了無數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品牌多得你聽都沒聽過,甚至連吉奧、永源這類已死的品牌都能殺回新能源。

一個個依靠著簡單的電池/電機/電控+一個車殼,便可上市銷售,獲得大量的補貼,于消費者便宜,于自己有錢賺。最終,上百甚至幾百個新能源品牌及其旗下車型流向國內市場,車海戰術與價格戰術便造就了自主新能源的“繁榮”。但品質與技術呢?呵呵~

隨著近年補貼政策的不斷退坡,自主新能源的瘡疤開始顯現。例如,比亞迪新能源儘管今年的業績與之去年基本持平,但是淨利潤卻暴跌;而增長迅猛的北汽新能源也基本靠著政策拿牌照度日。至於,其他的野雞新能源汽車也開始紛紛出現了倒閉或被取消生產資質的現象.......

最終,除了比亞迪講了好多年的老梗“542”,與北汽的460km續航,自主新能源留給自主品牌汽車的都又是些什麼呢?遠看2020年合資新能源的即將大量湧入,沒有任何技術優勢的自主新能源,前景並不明朗。這個看似突破口的新能源,到最後恐怕反而會成為外人嘲笑我們的疤痕。

04

嚴重依靠SUV,沒有轎車“一條腿走路”

近年來國產汽車迅猛發展離不開SUV市場的火熱,儘管單靠SUV不少自主品牌汽車便能夠在銷量上比肩合資,但是僅有SUV的自主車企,卻相比SUV轎車共同發展的眾合資們在發展前景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就連長安這個年銷百萬的國產汽車龍頭,其高層在公開的演講中都曾提到在轎車市場較為缺乏的他們(1-11月長安轎車銷量占比不足10%),屬於一條腿走路,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他們向上的發展。可見缺乏轎車已然成為了影響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一大難題。

也許當下自主品牌借著SUV熱潮下還能繼續收穫不錯的業績,但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的不斷理性,以及人們對於生活/用車習慣的不斷改變,在未來轎車甚至以轎車為藍本所衍生出的旅行車、跨界車都或將成為人們汽車消費的選擇。

此時依舊沉迷追求SUV的自主品牌,在未來的發展中很有可能錯失先機,從而再次陷入被動落後的局面。

總結

俗話說“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一塊板”,國產汽車是一個整體,儘管當下已經出現了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的自主品牌車企,但這為數不多的“長板”卻無法彌補讓諸多自主品牌的短板,最終使得整體國產汽車的水準人難以提升。責之深愛之切,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希望自己國家的東西是最好的。對此,也希望國內諸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及時改正並提高,為整體國產汽車的向上添薪加火。否則國產汽車想要成功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