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肺炎腹瀉侵擾滄州!幼稚園空了,醫院擠滿了孩子!

二醫院兒科病房,超負荷運轉。十一月中旬開始,兒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秋季腹瀉呈現“井噴式”增長。醫院醫護全員上崗,輪軸轉。為醫護人員們點贊。也希望孩子們早日康復,

病毒滾的遠遠的。

——小編朋友圈

醫護人員

工作

狀態

入冬以來,我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秋季腹瀉患者呈現“井噴式”增長。

昨天,記者從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二醫院三家醫院瞭解到,兒科接診量劇增,住院病房一床難求。

“學校裡出現了流感,孩子也被傳染了。”12月8日上午,在市中心醫院,正陪孩子看病的唐女士說,孩子前一天夜裡燒到了39度多,所以趕緊來醫院檢查。沒想到看病的孩子這麼多,掛號、看病、檢查、拿藥,樣樣都得排長隊。“去拿藥時,聽說藥都快賣沒了!”

在頤和婦產醫院兒童門診,走廊裡、輸液室裡擠滿了輸液的孩子。

因為座位有限,很多家長只能手舉液袋,抱著孩子在走廊輸液。

市二醫院一名醫生告訴記者,目前,由於患兒增多,醫院兒科醫生取消休假全部在崗,護理人員也是加班加點,下班時間由晚6點延長到晚10點。

記者在市中心醫院兒科住院部瞭解到,不但病房裡的床位已滿員,就連走廊裡的加床也都占滿了。兒內三科主任趙玉岐告訴記者,從11月中下旬開始,

兒科患兒明顯增多。目前,門診量和住院人數是平時的近兩倍,達到了近兩年的最高值。

據趙玉岐介紹,冬季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秋季腹瀉的多發季。目前,肺炎和秋季腹瀉占到患兒總數的3/4。她提醒,易反復感染肺炎的患兒,冬季來臨之前可以注射預防肺炎的疫苗。秋季腹瀉患兒應少去公共場所,不能進食或出現脫水跡象時,要及時就診。

為啥呢?

一到冬天,

孩子們就這麼容易紮堆生病???

01

室內溫度高

能不能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天,室內溫度的是關鍵指標。如果室內溫度長時間過高,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鼻咽幹痛。同時,由於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家庭有寶寶的家庭,一般情況下,室內溫度以20℃左右為宜,濕度宜保持在50%~60%。

02

環境的適應

上幼稚園這件事可能是出生以來生活中最大的變化。

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第一次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要按規律喝水、吃飯、玩等等。分離焦慮、新環境的適應焦慮、生活規律的改變等都需要孩子面對,和大人一樣,壓力大了,也容易生病。

03

飲食不調

由於長久的積食,吃生冷寒涼的水果、飲料,加重了脾的負擔,使得脾胃虛弱,也是造成兒童呼吸及消化疾病的重要因素。應給孩子多食用新鮮蔬菜,少油膩,少甜或過鹹的食品。切忌夜晚不要睡前加餐。

04

交叉感染

有的孩子往往疾病沒有全好就又去幼稚園或學校了。在幼稚園或學校裡,小朋友座位一個挨一個,睡午覺的小床一個挨一個,非常容易發生呼吸道交叉感染,這也是進入幼稚園或上學後“一月一病”的重要原因。教室空氣濕度會隨溫度升高降低。濕度一低,通過打噴嚏、咳嗽等飛沫傳播的病毒就會更加容易存活和繁殖。同時,因為空氣乾燥,人們自身的呼吸道也會相應比較乾燥,當這些病毒進入呼吸道後,就更容易在呼吸道上“安家落戶”。

家長們除了要注意孩子飲食合理,飲水充足,溫度及濕度調節。還能怎樣幫助孩子呢?

睡前泡腳

熱水泡腳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冬天由於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中醫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禁☆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促進代謝、健身防病的功效。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到33℃時感到最舒服。

睡前推拿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補脾

位置:脾經穴位於拇指橈側緣,操作時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能調理脾胃,加強脾胃運化功能。

次數:300次

3、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4、清肝平肺

位置:食指、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

作用:降肝火,清肺化痰。

次數:100-300次

5、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6、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應給孩子多食用新鮮蔬菜,少油膩,少甜或過鹹的食品。切忌夜晚不要睡前加餐。

04

交叉感染

有的孩子往往疾病沒有全好就又去幼稚園或學校了。在幼稚園或學校裡,小朋友座位一個挨一個,睡午覺的小床一個挨一個,非常容易發生呼吸道交叉感染,這也是進入幼稚園或上學後“一月一病”的重要原因。教室空氣濕度會隨溫度升高降低。濕度一低,通過打噴嚏、咳嗽等飛沫傳播的病毒就會更加容易存活和繁殖。同時,因為空氣乾燥,人們自身的呼吸道也會相應比較乾燥,當這些病毒進入呼吸道後,就更容易在呼吸道上“安家落戶”。

家長們除了要注意孩子飲食合理,飲水充足,溫度及濕度調節。還能怎樣幫助孩子呢?

睡前泡腳

熱水泡腳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冬天由於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中醫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禁☆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促進代謝、健身防病的功效。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到33℃時感到最舒服。

睡前推拿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補脾

位置:脾經穴位於拇指橈側緣,操作時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能調理脾胃,加強脾胃運化功能。

次數:300次

3、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4、清肝平肺

位置:食指、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

作用:降肝火,清肺化痰。

次數:100-300次

5、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6、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