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摳門的四位帝王,最後一位摳門到,上朝如丐幫大會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皇帝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家產,然而節儉卻是古代傳統的美德。所以歷史上有四位皇帝把這種美德做到了極致,

有人為此開創了繁榮盛世,也有人為此得到相反的結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四位帝王節儉的一生。

第一位: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親薄姬。漢文帝繼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據記載,漢文帝劉恒在位23年,

沒有蓋過宮殿,沒有修過園林,出入的車輛儀仗隊都非常簡單。而且他上朝的龍袍一穿就是一年多,龍袍破了就讓皇后補補再穿。他也是中國封建帝王中,第一個穿補丁龍袍上朝的皇帝。

正是因為漢文帝這種節儉愛民的精神,使全國形成一股節儉之風。

劉恒在位期間還輕徭薄賦,親自下地耕作,為天下農民做表率。正是因為漢文帝這一些列的節儉作為,開創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繁榮盛世,後人稱作“文景之治”。

第二位:隋文帝楊堅

楊堅,隋朝的開國皇帝,由於楊堅從小就生活在寺廟之中,慢慢的也就養成了節儉持家的思想。

即使等他當上皇帝以後,生活作風基本上還和做臣子時一樣,每日吃飯只有一道燴菜,宮中的妃子都不允許使用金玉飾品裝飾自己,甚至就連他每天上朝坐得馬車都是經過多次翻修的。

楊堅登基稱帝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厲行節儉政治,

使民眾在較輕的剝削下得以發展生產。正是由於楊堅推行的這種樸實的社會風氣,使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隋朝也被後人稱作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第三位: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出身了,他來自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正是靠自己的不斷努力,終於開創了大明王朝。所以朱元璋登基後,非常瞭解民間的疾苦,因此他也非常痛恨貪官和浪費奢侈之風。

有一次馬皇后過生日,等百官來到以後,朱元璋只上了四道素菜,並且當眾拿自己的親侄子開刀,直接整治了當時的不正之風。據說後來朱元璋規定,官員請客,只能是四菜一湯,膽敢違反,嚴懲不貸。所以朱元璋也被後人稱作是最愛惜百姓的一位帝王。

第四位: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大清入關以來,第一個以皇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等他繼位以後,大清已經走向了衰落,為了整治官場,他本人厲行節儉,勤於政務。由於道光資質不高,所以他當時總結出的一條富國之道就是“省”。

據說道光每餐只有四道菜,龍袍也只有一件,破了就讓皇后給他打上補丁,同時他也規定,後宮嬪妃不得穿錦繡衣服。據說有一次道光上朝,大臣們見道光龍袍上有一處非常明顯的補丁。於是聰明的大臣就找出自己破舊的朝服穿來上朝,一時間市面上破舊的朝服比新的還貴。有些窮京官買不起舊朝服,只能把新的朝服打上補丁。一時間,道光每次上朝,都如同開丐幫大會。只可惜道光當時的這種理念不僅沒有使大清走向富強,反而更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朱元璋只上了四道素菜,並且當眾拿自己的親侄子開刀,直接整治了當時的不正之風。據說後來朱元璋規定,官員請客,只能是四菜一湯,膽敢違反,嚴懲不貸。所以朱元璋也被後人稱作是最愛惜百姓的一位帝王。

第四位: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大清入關以來,第一個以皇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等他繼位以後,大清已經走向了衰落,為了整治官場,他本人厲行節儉,勤於政務。由於道光資質不高,所以他當時總結出的一條富國之道就是“省”。

據說道光每餐只有四道菜,龍袍也只有一件,破了就讓皇后給他打上補丁,同時他也規定,後宮嬪妃不得穿錦繡衣服。據說有一次道光上朝,大臣們見道光龍袍上有一處非常明顯的補丁。於是聰明的大臣就找出自己破舊的朝服穿來上朝,一時間市面上破舊的朝服比新的還貴。有些窮京官買不起舊朝服,只能把新的朝服打上補丁。一時間,道光每次上朝,都如同開丐幫大會。只可惜道光當時的這種理念不僅沒有使大清走向富強,反而更增加了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