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略施小計就瓦解了清美德同盟

德國在19世紀70年代強勢崛起,成為新興強國的代表,面對著已經幾乎被以英國為代表的老牌強國瓜分完的世界,德國與英國的矛盾與日俱增,到19世紀末,已經成為世界列強間的主要矛盾。

1902年,英國與日本結成同盟,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敗沙俄,遠東出現了英日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嚴重損害了德國和美國在遠東的利益,於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率先提出清美德三國同盟的概念。

威廉二世是著名的黃禍論者,當然他說的黃禍主要是說的日本,在威廉二世看來,日本的強勢崛起,將會嚴重挑戰白種人的地位。而大清國雖然是弱國,但畢竟是大國,

所以,威廉二世決定拉攏大清,對抗英日。在1906年,威廉二世接見大清駐德國公使孫寶琦時,就提出了歐洲最強的德國、亞洲最大的中國、美洲最強的美國結成同盟的想法。但慈禧對此並不感冒,清廷也未作出積極的回應。

威廉二世

1907年,在英國的調解下,此前在東北廝殺的日本、沙俄達成了諒解,

簽訂了《日俄密約》,共同劃分了在東北的勢力範圍。此時,主持外務部的是軍機大臣袁世凱,他敏銳的察覺到,英日俄同盟如此發展下去,大清丟掉東北那是早晚的事,因此,袁世凱力勸慈禧考慮清美德同盟。

慈禧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先派貝勒載濤以考察陸軍為名訪問德國。載濤與威廉二世會談了45分鐘,威廉二世對清廷的積極回應非常高興,

建議清廷派要員訪問美國,商談結盟一事。為表達清德親善,威廉二世還決定派皇太子訪問中國。

載濤訪問德國

1908年9月,袁世凱派出得力幹將唐紹儀訪問美國,表面上,唐紹儀打的旗號是感謝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實際上,唐紹儀的核心任務是就清美同盟進行實質上的接觸。

清廷一系列動作的真實用意,被日本諜報網獲取,為了瓦解清美德同盟,日本開始頻頻出招。先是唐紹儀訪問美國過路日本時,想方設法拖住唐紹儀,抓緊時間與美國簽訂了《路特-高平協議》,以同意美國資本進入中國東北為代價換取了美國對東北現狀的承認。

白宮草坪上的清國外交官

唐紹儀在11月5日抵達美國時,該協定也正式簽訂,清美同盟已經無法形成了。此後,光緒、慈禧相繼駕崩,載灃上臺後,罷免了清美德同盟的推動者袁世凱,清廷政局一系列變化,讓美國頗為不安,1909年1月2日,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希歐多爾.羅斯福就致電德皇威廉二世,認為與清廷應慎重打交道。

清美德同盟眼見無望,但德國還想繼續推進,依然籌畫皇太子訪華。此時,正好東北發生鼠疫,日本抓住機會,重金買通了歐洲各大報紙,盡力誇張中國的疫情,威廉二世猶豫了,皇太子訪華一拖再拖,到1911年春,乾脆將這一外交活動取消。就這樣,日本略施小計,清美德同盟就無疾而終了。

但德國還想繼續推進,依然籌畫皇太子訪華。此時,正好東北發生鼠疫,日本抓住機會,重金買通了歐洲各大報紙,盡力誇張中國的疫情,威廉二世猶豫了,皇太子訪華一拖再拖,到1911年春,乾脆將這一外交活動取消。就這樣,日本略施小計,清美德同盟就無疾而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