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穿著婚紗的“一千零一夜” ——摩洛哥旅拍遊記

摩洛哥回來已經有3個多月了,一直想等寫好博士論文再好好寫篇遊記,

無奈論文一直憋不出來,不停看到《神探夏洛克》在馬拉喀什的場景,《越獄》在非洲橫店的場景勾起我的回憶,於是匆匆忙忙地抽出一點時間把這段旅程記錄下來,好給這個美好的記憶暫時畫上句號。(太久沒有寫作文了,文采不夠,照片來湊,還請讀者多多包涵。如果看到語句不通,錯別字啥的,請不要吐槽,這會兒是半夜12點,眼睛已經花了。)

簽證

摩洛哥從16年6月1日開始對中國公民免簽,

之前的簽證可謂全球最難辦的簽證之一,現在拿著護照就可以順利過海關啦。

交通

我們乘坐的是上海浦東-戴高樂-卡薩布蘭卡的航班,中國到摩洛哥沒有直達的航班,所以只能選擇在歐洲中轉,在戴高樂中轉時可以預留較長時間買買買,法國,免稅,你懂的~~

全程包車,時間很自由,也不用提著行李到處跑,這是我們團員一致認為最明智的安排,

也是旅程順利的基礎,司機Mbarek是沙漠地區的柏柏爾人,又高又帥,還會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柏柏爾語,所以全程交流無障礙,還省了請導遊的費用。我不小心落在車上的手機,讓司機撿到,不遠萬里送回國寄還給我,可見女神公司有多靠譜了。下圖右三就是司機Mbarek啦。全程用車是陸地巡洋艦,在公路、沙漠上肆意馳騁都沒問題。

貨幣

我從國內帶著美金過去,機場裡美金兌換摩洛哥迪拉姆的匯率很差,好像才9.2的樣子記不清了,機場門口的一家匯率稍微好一點,反正就是越靠近關口越差。後來在馬拉喀什集市旁邊的一家兌換點可以有9.9,司機本來帶我們去卡薩布蘭卡市內一家兌換點的,不過那天是周日沒有開門。所以我建議以後過去的遊客先在機場內換取少量到達市內的費用,

再在市內兌換。摩洛哥大部分旅店、餐館、商店都只收摩洛哥迪拉姆,所以要帶上充分的現金,國內不能兌換迪拉姆,所以只能帶上歐元或者美元去當地換。

通信

過了海關坐扶梯下來有個免費領取手機卡的台,用護照可以免費領取兩張電話卡,但是不能充值,出了機場門口就有充值的店,裡面會有工作人員幫忙充值,

分別有20、50、100不等的充值卡,我充了50迪拉姆的,裡面包含一定的通話時間和上網流量,我用了10來天都還有剩餘,甚至在戴高樂機場都還能上網,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就是信號一般,在沙漠上就更差了,還要大半夜爬上沙丘舉著手機尋找信號,想想也是醉了。民宿的wifi信號也是很差的,為了上網半夜在大堂窩著也是常有的事,可能是這個國家電信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善吧。

氣候

人們一聽非洲,會馬上想到炎熱、暴曬、乾燥、暴亂等等,但其實摩洛哥和這些都搭不上邊,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所以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被成為“北非花園”、“歐洲的後花園”是有道理的。我是12月初到的摩洛哥,當時剛入冬,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還有十幾度,晚上和清晨只有5度左右,沙漠的溫差就更大了。不過等我回國後就聽說撒哈拉下雪了,錯過了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景略可惜啊~~

安全

做攻略的時候看到說在馬拉喀什的集市上要注意小偷、路中間的商販、纏著要做導遊的當地居民和宰客的司機。可能是因為我們團員中有兩名男士,所以全程都沒有遇到被騙、被宰的經歷,反而感受到的都是遊客還不是很多的城市像撒哈拉地區的柏柏爾人以及舍夫沙萬居民的淳樸和熱情好客。

食物

摩洛哥菜主要是塔吉tajine和古司古司couscous,配以類似饢的一種餅。在摩洛哥吃的第一頓,我們把羊肉、牛肉、雞肉各種肉類的tajine點個遍,還把配的餅都吃光了,還饒有興致地把couscous粗粒小麥粉吃了一半,覺得 “啥都好好吃啊”。吃到第2天的時候已經是,翻開菜譜,“怎麼都是tajine和couscous啊”。吃到第3天,就成了“隨便點吧,反正就是tajine和couscous。老闆,餅就不用送了”。其實摩洛哥應該有很多正宗的法國菜餐館,只是我們沒有時間去細找,往往是累得就在民宿附近隨便吃點了事。

住宿

摩洛哥的民宿Riad非常有特色,在Booking上找評價多分數高的訂往往不會出錯。

路線

我們的行程路線是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撒哈拉-菲斯-舍夫沙萬-拉巴特-卡薩布蘭卡,如果時間充裕我還想去索維拉,那裡是權利的遊戲中阿斯塔波的拍攝地。我認為在摩洛哥如圖環形走一圈,用上14天是最合適的,能好好看看景色,找找好吃的,淘淘工藝品。因為我們全程趕著拍照片,所以很多吃、喝、玩、樂都沒來得及,還是留了一丟丟遺憾的。

卡薩布蘭卡

我們下了飛機就直奔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下午2點是最後一批參觀時間,裡面其實並不像我原先認為的一個房間又一個房間,主要就一個大廳,所以全程參觀時間就不到一小時。裡面很宏偉(有多宏偉請看照片),用相機難以表現,只能通過肉眼才能體會那種空間感和精雕細刻。這裡有個好笑的小插曲,我老公因為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頂了個油頭,所以進清真寺之前去洗手間洗了個頭,幾個中國人經過看到了,感慨道“這裡的人真虔誠啊,進清真寺之前還要洗頭”,2333~~

來之前就知道由於宗教的特殊性,在摩洛哥公共場合最好不要穿著暴露,雖然歐美遊客穿著吊帶短褲也照樣到處逛,但我們還是很擔心在摩洛哥街頭穿婚紗會不會被打。果然,穿了婚紗的我們被工作人員提醒清真寺不能拍婚紗照,所以我們只能在遠處的堤壩上和這個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合了個影。

馬拉喀什

由於我們在卡薩布蘭卡訂的房間出了點問題,所以在司機的建議下我們連夜奔赴馬拉喀什。我們訂的民宿riad irhalne在麥迪那(摩洛哥的古城都叫麥迪那Medina)裡面,男前臺可能也是老闆溫文爾雅,每天的早餐非常豐盛,是我起床的動力。

麥迪那裡面是禁止開車的,當然巷子太小車輛也過不去,靠近麥迪那門口的幾條大路每天也有車輛通行的固定時間,路邊停滿和警車,到處可以看到員警在注視著人群。不眠廣場Jemaa-el-Fna square上有整排整排的大排檔,賣著燒烤、羊頭之類的各色食物,我最喜歡的是果汁攤,4迪拉姆就可以買一杯橙汁,甜到心坎裡,10迪拉姆可以買一杯石榴汁,還可以看到小鮮肉。廣場周圍很多餐館都有露臺,可以在露臺上邊吃著晚飯邊欣賞著廣場夜景。

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我們決定穿著集市上買的當地服裝卡夫坦和自己的便服在馬拉喀什拍片。

阿裡本尤素福神學院Ali Ben Youssef Medersa的參觀人流一直沒有停過,我們觀察了很久都不能拍到一張背景中人少一點的鏡頭,別看下圖中只有我們兩個人,其實原片中背景裡還有10多位遊客,可見攝影師Seeler有多厲害了吧。

馬約爾花園Majorelle Garden是我原先抱期望最大的拍攝點,但也是唯一讓我失望的,可能是我們的卡夫坦顏色和房子的藍色不搭,也可能是絡繹不絕的遊客使我們沒辦法在一個點取景太久,可能是花園裡景點少得就一棟房子的外觀值得觀賞,可能這裡更適合小清新的旅拍吧。

回到集市,我們幾乎逛遍全部店鋪,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色彩最漂亮也是在各攻略裡出鏡率最高的陶器店鋪,還順帶買了幾個小塔吉鍋和盤子。

集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摩洛哥拖鞋,純羊皮手工製作,可以殺價到五六十迪拉姆一雙,同伴穿了說非常舒服,適合作為木質地板上行走的居家拖鞋,可惜我以為在後面的城市還有的賣,所以就錯過了,直到旅程結束都沒再見過這種拖鞋了,現在還在後悔中……

還有望一眼就像瞬間穿越到“一千零一夜”童話中的極具阿拉伯特色的銅燈。(不要問我為什麼一直在摸燈,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不會輕易說出去的)

馬拉喀什除了傑馬夫納廣場、阿裡本尤素福神學院、馬約爾花園外,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名勝古跡,像庫圖比亞清真寺、巴西亞皇宮、梅納拉花園等等,只是我們沒有時間……

豪華沙漠團

選擇了豪華女神團是最值得慶倖的事。據說在不眠廣場上報的沙漠團雖然便宜,但是不包水和餐費,十幾個人擠一輛大巴,甚至在沙漠上還要露天睡墊子。我們的豪華沙漠團,直接坐著原先的陸地巡洋艦進出沙漠,住的是古堡酒店和帶衛浴的沙漠豪華帳篷,包的三餐種類有沙拉、烤魚、塔吉、水果,當然還有每餐必不可少的餅啦,每人才300多歐,還包括了騎駱駝的費用,是相當划算的。

在進沙漠的第一天,我們經過了艾本哈杜 Kasbah Ait-Ben-Haddou和瓦爾扎扎特 Ouarzazate。艾本哈杜是柏柏爾人建的古城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權力的遊戲》、《星戰前傳》和《盜墓迷城》都在這裡拍攝過。

瓦爾扎扎特就是非洲的橫店啦,最新一季的《越獄》、《通天塔》、《耶穌受難記》、《天國王朝》、《諜影重重3》、《撒哈拉奇兵》、《波斯王子:時間之沙》、《欲望都市2》都是在這裡拍攝的,不過我們並沒有進去參觀。

第一天晚上住的土堡酒店位於達德斯峽谷邊上,峽谷的日出和日落一覽無餘。

第二天在去沙漠的路上穿越壯麗的多德哈峽谷Todgha Gorge,隨處都是可以拍成大片的美景。

路邊遇到幾個當地柏柏爾人,很興奮地跑來要求合影,於是有了下面這張照片,他們可愛的笑容極富感染力。遇到的不管是當地的還是外國的遊客,看到我們都會用不同語言恭喜我們,祝我們新婚快樂。

到達梅祖卡的營地,騎上駱駝,就可以開始拍攝啦。

為了拍星空,我們在只有零度的晚上,在沙漠上尋尋覓覓最佳位置和角度,在嚴寒中保持15秒甚至不能眨眼,才有了下面這張圖片,但為了拍出最完美的照片,鬼知道我們拍了多少個15秒。是的,美得像ps的,但沙漠上的星空就是有這麼美,肉眼看到的銀河更浩瀚、更壯美。

是的,我們還在沙漠上做公益了……

我們是前一天騎著沙漠到的帳篷,想第二天早上再借駱駝出去拍照片,於是和管理者商量是否可以借幾隻駱駝給我們,我們可以另外付錢,管理者說“好的,不用錢,你們付的錢裡面包括騎駱駝的費用了,你們要騎隨時可以。”於是第二天日出前,小哥就牽著駱駝在帳篷外等我們了。多麼淳樸善良的人們啊~~這樣的服務,給再多小費都是樂意的。豪華帳篷不僅提供衛浴、豐盛的早餐和晚餐,還有篝火表演,還教旅客們如何使用他們的樂器。柏柏爾人應該都是能歌善舞的吧,我們的司機都能直接加入到表演隊伍中,打著樂器唱著民族歌曲。

菲斯

出了沙漠的晚上我們來到了菲斯。我們訂的民宿在古城裡面,古城的巷子小得只夠驢通過,晚上在巷子裡穿梭,身邊不時有當地人經過,使我們感覺很不安。雖然民宿非常漂亮,但是老闆給人勢利的感覺,菲斯的一切讓人喜歡不起來,所以我們放棄第二天拍攝皮革染坊的計畫,一大早就出發去舍夫沙萬了。

舍夫沙萬

還沒到舍夫沙萬,我們就被遠遠看到的一片藍色吸引了。

這裡的家家戶戶都把房子刷成了藍色,而且每家每戶的藍色各不相同,因為他們認為把房子粉刷成藍色可以得到上帝的庇護,還有一種說法是藍色可以驅蚊子。舍夫沙萬和撒哈拉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不僅因為美景,還因為當地的居民。我們在馬拉喀什借店鋪拍完照片都會給上小費,店主也都會收下,但是舍夫沙萬的店主不僅主動邀請我們去店裡面拍,還拒絕接受小費。最讓我感動的是,路邊經過一個小學全體師生出遊,他們看到我穿著婚紗以為我們當天要舉行婚禮,竟然都停下來,集體為我們唱起了他們當地的婚禮歌曲,還有很多老師和學生橫過馬路跑來和我們合影,甚至還有路過的司機停下車和我們合影。我甚至萌生了就這樣在舍夫沙萬舉辦婚禮的念頭,這些可愛的人們的祝福,是最棒的新婚禮物!

晚上回到民宿,前臺和我們說當地一位居民拍了我們的照片發到facebook上,已經收穫了很多贊,我們成舍夫沙萬紅人了,哈哈~~

最後一天在離開舍夫沙萬去往卡薩布蘭卡機場的路上,順道經過首都拉巴特,來了個半日游,司機還帶我們去吃了海鮮,這可是我們第一頓非摩洛哥菜,一大盤海鮮才90迪拉姆。

至於拉巴特,我覺得坐在車上,走馬觀花就足夠了。

如此完美的摩洛哥之旅,還是有幾個小遺憾的:

1. 不能帶無人機。出發前看到香港過去的攝影師因為帶無人機被扣留了全部器械,最後大使館的人出面才得以拿回。想像一下在沙漠用無人機航拍出來的效果,該有多美啊~

2. 沒有在馬拉喀什買買買,幾個土豪酒店也沒來得及住。

3. 沒有品嘗到好吃的法國菜以及摩洛哥菜以外的其他美食。

4. 一直沒喝到傳說中的蝸牛湯。據說馬拉喀什集市上有,但是太大了我們沒仔細找。舍夫沙萬的廣場上有一個小攤有,但是我們每次都是傍晚過去,蝸牛早已賣光只剩豆子湯可以喝了。

感謝看到這裡的讀者,語言如此樸素的遊記,我自己都要看哭了……

最後,放上我們的旅拍小視頻,視頻後面還有照片哦~~

謝謝誇獎

是帶了專業攝影師的哦

人們一聽非洲,會馬上想到炎熱、暴曬、乾燥、暴亂等等,但其實摩洛哥和這些都搭不上邊,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所以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被成為“北非花園”、“歐洲的後花園”是有道理的。我是12月初到的摩洛哥,當時剛入冬,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還有十幾度,晚上和清晨只有5度左右,沙漠的溫差就更大了。不過等我回國後就聽說撒哈拉下雪了,錯過了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景略可惜啊~~

安全

做攻略的時候看到說在馬拉喀什的集市上要注意小偷、路中間的商販、纏著要做導遊的當地居民和宰客的司機。可能是因為我們團員中有兩名男士,所以全程都沒有遇到被騙、被宰的經歷,反而感受到的都是遊客還不是很多的城市像撒哈拉地區的柏柏爾人以及舍夫沙萬居民的淳樸和熱情好客。

食物

摩洛哥菜主要是塔吉tajine和古司古司couscous,配以類似饢的一種餅。在摩洛哥吃的第一頓,我們把羊肉、牛肉、雞肉各種肉類的tajine點個遍,還把配的餅都吃光了,還饒有興致地把couscous粗粒小麥粉吃了一半,覺得 “啥都好好吃啊”。吃到第2天的時候已經是,翻開菜譜,“怎麼都是tajine和couscous啊”。吃到第3天,就成了“隨便點吧,反正就是tajine和couscous。老闆,餅就不用送了”。其實摩洛哥應該有很多正宗的法國菜餐館,只是我們沒有時間去細找,往往是累得就在民宿附近隨便吃點了事。

住宿

摩洛哥的民宿Riad非常有特色,在Booking上找評價多分數高的訂往往不會出錯。

路線

我們的行程路線是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撒哈拉-菲斯-舍夫沙萬-拉巴特-卡薩布蘭卡,如果時間充裕我還想去索維拉,那裡是權利的遊戲中阿斯塔波的拍攝地。我認為在摩洛哥如圖環形走一圈,用上14天是最合適的,能好好看看景色,找找好吃的,淘淘工藝品。因為我們全程趕著拍照片,所以很多吃、喝、玩、樂都沒來得及,還是留了一丟丟遺憾的。

卡薩布蘭卡

我們下了飛機就直奔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下午2點是最後一批參觀時間,裡面其實並不像我原先認為的一個房間又一個房間,主要就一個大廳,所以全程參觀時間就不到一小時。裡面很宏偉(有多宏偉請看照片),用相機難以表現,只能通過肉眼才能體會那種空間感和精雕細刻。這裡有個好笑的小插曲,我老公因為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頂了個油頭,所以進清真寺之前去洗手間洗了個頭,幾個中國人經過看到了,感慨道“這裡的人真虔誠啊,進清真寺之前還要洗頭”,2333~~

來之前就知道由於宗教的特殊性,在摩洛哥公共場合最好不要穿著暴露,雖然歐美遊客穿著吊帶短褲也照樣到處逛,但我們還是很擔心在摩洛哥街頭穿婚紗會不會被打。果然,穿了婚紗的我們被工作人員提醒清真寺不能拍婚紗照,所以我們只能在遠處的堤壩上和這個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合了個影。

馬拉喀什

由於我們在卡薩布蘭卡訂的房間出了點問題,所以在司機的建議下我們連夜奔赴馬拉喀什。我們訂的民宿riad irhalne在麥迪那(摩洛哥的古城都叫麥迪那Medina)裡面,男前臺可能也是老闆溫文爾雅,每天的早餐非常豐盛,是我起床的動力。

麥迪那裡面是禁止開車的,當然巷子太小車輛也過不去,靠近麥迪那門口的幾條大路每天也有車輛通行的固定時間,路邊停滿和警車,到處可以看到員警在注視著人群。不眠廣場Jemaa-el-Fna square上有整排整排的大排檔,賣著燒烤、羊頭之類的各色食物,我最喜歡的是果汁攤,4迪拉姆就可以買一杯橙汁,甜到心坎裡,10迪拉姆可以買一杯石榴汁,還可以看到小鮮肉。廣場周圍很多餐館都有露臺,可以在露臺上邊吃著晚飯邊欣賞著廣場夜景。

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我們決定穿著集市上買的當地服裝卡夫坦和自己的便服在馬拉喀什拍片。

阿裡本尤素福神學院Ali Ben Youssef Medersa的參觀人流一直沒有停過,我們觀察了很久都不能拍到一張背景中人少一點的鏡頭,別看下圖中只有我們兩個人,其實原片中背景裡還有10多位遊客,可見攝影師Seeler有多厲害了吧。

馬約爾花園Majorelle Garden是我原先抱期望最大的拍攝點,但也是唯一讓我失望的,可能是我們的卡夫坦顏色和房子的藍色不搭,也可能是絡繹不絕的遊客使我們沒辦法在一個點取景太久,可能是花園裡景點少得就一棟房子的外觀值得觀賞,可能這裡更適合小清新的旅拍吧。

回到集市,我們幾乎逛遍全部店鋪,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色彩最漂亮也是在各攻略裡出鏡率最高的陶器店鋪,還順帶買了幾個小塔吉鍋和盤子。

集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摩洛哥拖鞋,純羊皮手工製作,可以殺價到五六十迪拉姆一雙,同伴穿了說非常舒服,適合作為木質地板上行走的居家拖鞋,可惜我以為在後面的城市還有的賣,所以就錯過了,直到旅程結束都沒再見過這種拖鞋了,現在還在後悔中……

還有望一眼就像瞬間穿越到“一千零一夜”童話中的極具阿拉伯特色的銅燈。(不要問我為什麼一直在摸燈,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不會輕易說出去的)

馬拉喀什除了傑馬夫納廣場、阿裡本尤素福神學院、馬約爾花園外,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名勝古跡,像庫圖比亞清真寺、巴西亞皇宮、梅納拉花園等等,只是我們沒有時間……

豪華沙漠團

選擇了豪華女神團是最值得慶倖的事。據說在不眠廣場上報的沙漠團雖然便宜,但是不包水和餐費,十幾個人擠一輛大巴,甚至在沙漠上還要露天睡墊子。我們的豪華沙漠團,直接坐著原先的陸地巡洋艦進出沙漠,住的是古堡酒店和帶衛浴的沙漠豪華帳篷,包的三餐種類有沙拉、烤魚、塔吉、水果,當然還有每餐必不可少的餅啦,每人才300多歐,還包括了騎駱駝的費用,是相當划算的。

在進沙漠的第一天,我們經過了艾本哈杜 Kasbah Ait-Ben-Haddou和瓦爾扎扎特 Ouarzazate。艾本哈杜是柏柏爾人建的古城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權力的遊戲》、《星戰前傳》和《盜墓迷城》都在這裡拍攝過。

瓦爾扎扎特就是非洲的橫店啦,最新一季的《越獄》、《通天塔》、《耶穌受難記》、《天國王朝》、《諜影重重3》、《撒哈拉奇兵》、《波斯王子:時間之沙》、《欲望都市2》都是在這裡拍攝的,不過我們並沒有進去參觀。

第一天晚上住的土堡酒店位於達德斯峽谷邊上,峽谷的日出和日落一覽無餘。

第二天在去沙漠的路上穿越壯麗的多德哈峽谷Todgha Gorge,隨處都是可以拍成大片的美景。

路邊遇到幾個當地柏柏爾人,很興奮地跑來要求合影,於是有了下面這張照片,他們可愛的笑容極富感染力。遇到的不管是當地的還是外國的遊客,看到我們都會用不同語言恭喜我們,祝我們新婚快樂。

到達梅祖卡的營地,騎上駱駝,就可以開始拍攝啦。

為了拍星空,我們在只有零度的晚上,在沙漠上尋尋覓覓最佳位置和角度,在嚴寒中保持15秒甚至不能眨眼,才有了下面這張圖片,但為了拍出最完美的照片,鬼知道我們拍了多少個15秒。是的,美得像ps的,但沙漠上的星空就是有這麼美,肉眼看到的銀河更浩瀚、更壯美。

是的,我們還在沙漠上做公益了……

我們是前一天騎著沙漠到的帳篷,想第二天早上再借駱駝出去拍照片,於是和管理者商量是否可以借幾隻駱駝給我們,我們可以另外付錢,管理者說“好的,不用錢,你們付的錢裡面包括騎駱駝的費用了,你們要騎隨時可以。”於是第二天日出前,小哥就牽著駱駝在帳篷外等我們了。多麼淳樸善良的人們啊~~這樣的服務,給再多小費都是樂意的。豪華帳篷不僅提供衛浴、豐盛的早餐和晚餐,還有篝火表演,還教旅客們如何使用他們的樂器。柏柏爾人應該都是能歌善舞的吧,我們的司機都能直接加入到表演隊伍中,打著樂器唱著民族歌曲。

菲斯

出了沙漠的晚上我們來到了菲斯。我們訂的民宿在古城裡面,古城的巷子小得只夠驢通過,晚上在巷子裡穿梭,身邊不時有當地人經過,使我們感覺很不安。雖然民宿非常漂亮,但是老闆給人勢利的感覺,菲斯的一切讓人喜歡不起來,所以我們放棄第二天拍攝皮革染坊的計畫,一大早就出發去舍夫沙萬了。

舍夫沙萬

還沒到舍夫沙萬,我們就被遠遠看到的一片藍色吸引了。

這裡的家家戶戶都把房子刷成了藍色,而且每家每戶的藍色各不相同,因為他們認為把房子粉刷成藍色可以得到上帝的庇護,還有一種說法是藍色可以驅蚊子。舍夫沙萬和撒哈拉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不僅因為美景,還因為當地的居民。我們在馬拉喀什借店鋪拍完照片都會給上小費,店主也都會收下,但是舍夫沙萬的店主不僅主動邀請我們去店裡面拍,還拒絕接受小費。最讓我感動的是,路邊經過一個小學全體師生出遊,他們看到我穿著婚紗以為我們當天要舉行婚禮,竟然都停下來,集體為我們唱起了他們當地的婚禮歌曲,還有很多老師和學生橫過馬路跑來和我們合影,甚至還有路過的司機停下車和我們合影。我甚至萌生了就這樣在舍夫沙萬舉辦婚禮的念頭,這些可愛的人們的祝福,是最棒的新婚禮物!

晚上回到民宿,前臺和我們說當地一位居民拍了我們的照片發到facebook上,已經收穫了很多贊,我們成舍夫沙萬紅人了,哈哈~~

最後一天在離開舍夫沙萬去往卡薩布蘭卡機場的路上,順道經過首都拉巴特,來了個半日游,司機還帶我們去吃了海鮮,這可是我們第一頓非摩洛哥菜,一大盤海鮮才90迪拉姆。

至於拉巴特,我覺得坐在車上,走馬觀花就足夠了。

如此完美的摩洛哥之旅,還是有幾個小遺憾的:

1. 不能帶無人機。出發前看到香港過去的攝影師因為帶無人機被扣留了全部器械,最後大使館的人出面才得以拿回。想像一下在沙漠用無人機航拍出來的效果,該有多美啊~

2. 沒有在馬拉喀什買買買,幾個土豪酒店也沒來得及住。

3. 沒有品嘗到好吃的法國菜以及摩洛哥菜以外的其他美食。

4. 一直沒喝到傳說中的蝸牛湯。據說馬拉喀什集市上有,但是太大了我們沒仔細找。舍夫沙萬的廣場上有一個小攤有,但是我們每次都是傍晚過去,蝸牛早已賣光只剩豆子湯可以喝了。

感謝看到這裡的讀者,語言如此樸素的遊記,我自己都要看哭了……

最後,放上我們的旅拍小視頻,視頻後面還有照片哦~~

謝謝誇獎

是帶了專業攝影師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