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書法備受爭議的“流行書風”

中國書法備受爭議的“流行書風”

關於認識中國書法備受爭議的“流行書風”

題記:我對流行書風無話可說,但對人為宣導的“流行書風”存有異議。

從事理論工作,離不開演繹推理;在演繹推理中,我們常用到複合三段論。複合三段論是省略了一些前提或結論的幾個三段論的結合。如果我們要從“流行書風”宣導者的言論中舉出一個複合三段論的例子,那麼,何應輝先生的下述語句便是:

任何藝術流派的成功,必須立足於一批真正的傑作。

處於發展進程中的流行書風,既應……有待于其優秀的代表作者群……創造出更多無愧於時代並超越前人的精品。

從“既應”兩字可以看出:“處於發展進程中的流行書風,既應……有待于其優秀的代表作者群……創造出更多無愧於時代並超越前人的精品”是這個複合三段論的結論,它省去的是一些前提。根據形式邏輯和複合三段論的知識,何先生不僅省去了“真正的傑作是指無愧於時代並超越前人的精品”、“只有優秀的代表作者群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傑作”這兩個前提,

而且更重要的是省去了“流行書風是一個藝術流派”前提。

因此,從何應輝先生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所宣導的“流行書風”是一個藝術流派。

但是,當記者向另一位元“流行書風”宣導者王鏞先生提問:“聽有些人說,你們四位主持人想通過這個展覽和藝術形式的角度來看待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總會表現出以下四種存在方式之一:①意境美+形式美;②意境美+形式醜;③意境醜+形式美;④ 意境醜+形式醜。藝術作品應著力構建獨特、明晰、誠摯的藝術意境,而藝術作品構建意境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這種借助僅僅是為尋求一種載體,對載體的美、醜沒有要求——只要有利於構建獨特、明晰、誠摯的藝術意境,不管形式是美是醜都可以拿來使用。因此,①②兩種存在方式都表明作品是成功的,
而③④兩種存在方式只能說明作品是失敗的。這個道理連中小學生都能朦朧地認識到——他們饒有興致地品讀漫畫就是明證,我們學有專攻的書法理論工作者自然也會懂得這個道理!

但“流行書風”的宣導者似乎並不瞭解這一點。在人們批評“意境醜+形式美”和“意境醜+形式醜”這兩類書法作品時,他們錯誤地把批評者的批評對象理解為“意境美+形式醜”的“醜書”和“民間書法”;在把批評者當作假想敵之後,

他們不惜用大量的篇幅、或作專題大文論證“醜書” 和“民間書法”存在的合理性、辨別這類作品與“意境醜”的作品的區別、同時順便對假想敵進行一番嘲弄挖苦。——似乎在他們“醜書”和“民間書法”的車旅前面,有一大批虎狼當道,他們不得不為“醜書”和“民間書法”保駕護航!

如果“流行書風”的宣導者確實不瞭解這一點,那麼,他們貶低了理論工作者的智慧和學識水準!如果他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麼他們就是無事生非、虛張聲勢!!

在“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引領時風”的流派宗旨中,“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都是“流行書風”宣導者所宣導的“流行書風”存在的手段,而“引領時風”是流派存在的根本目的。“引領時風”雖然再次表明“流行書風”宣導者強烈的流派意識,但在同時,在我們瞭解了“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等論點所存在的問題後,我們只能斷定:它要麼使人們無所適從,要麼把人們引入歧途!

……

正是由於“流行書風”的宣導者對“流行書風”本質的含糊不清與敷衍塞責,才使得他們每一步都踩在了地雷上,並註定所謂“流行書風”的曇花一現和宣導者流派夢幻的最終破滅!——填補歷史空白的只能是時代“焦慮病”所造成的“欲速則不達”的經驗教訓!!

那麼他們就是無事生非、虛張聲勢!!

在“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引領時風”的流派宗旨中,“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都是“流行書風”宣導者所宣導的“流行書風”存在的手段,而“引領時風”是流派存在的根本目的。“引領時風”雖然再次表明“流行書風”宣導者強烈的流派意識,但在同時,在我們瞭解了“植根傳統”、“面向當代”、“張揚個性”等論點所存在的問題後,我們只能斷定:它要麼使人們無所適從,要麼把人們引入歧途!

……

正是由於“流行書風”的宣導者對“流行書風”本質的含糊不清與敷衍塞責,才使得他們每一步都踩在了地雷上,並註定所謂“流行書風”的曇花一現和宣導者流派夢幻的最終破滅!——填補歷史空白的只能是時代“焦慮病”所造成的“欲速則不達”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