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急急如律令”是什麼意思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推薦:他遺臭萬年,但有人懷疑,他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搞起了驚天的改革

文/項蘇農

【作者簡介】項蘇農,蘇州市人,現在蘇州從事律師工作。工作之餘愛看閒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律令與如律令

“律令”是秦漢時期,對於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統稱。

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

” 意思是說劉邦的軍隊攻入咸陽後,各位將領爭先恐後奔向府庫,把金銀布帛等財物分掉。唯獨蕭何搶先進入皇宮,搜集了秦朝丞相禦史府的法律條文等文檔收藏起來。

“如律令”是說應當象聽從法律命令一樣強制去執行。

漢朝的詔書或檄文,

在結尾處多用此語。例如司馬遷的《史記·三王世家》:“御史大夫 湯 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再例如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佈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由於如律令一詞,概念嚴謹,定義清晰,內容乾脆,作用堅決。所以無論是在公文寫作時,還是在讀而告之時,都是很有高高在上的、一錘定音的磅礴氣勢。

(二)急如律令

自從漢武帝採納如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律令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東漢以後,官方檔裡已經不再有“如律令”的慣用語,因此如律令就再也不屬於皇上的金口玉言。

也正因為如此,東漢的張道陵在創始道教時,

根據他曾經當過巴郡江州行政長官的經歷,所以他在書寫道教驅使鬼神、治病禳災經文的最後部分時,除了效仿以前官方文書中常用的如律令字眼外,還別出心裁的加推出“一如律令、”“急如律令、” 和“急急如律令”,中心意思都是號令鬼神快快承辦某件事情。

由於再也不存在犯上之罪或欺君之罪,所以如律令這一從前專門屬於皇帝用的術語,就此演變為了道教的驅妖除邪的專用咒語,

並出現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上。

最明顯的是實例是流行於東漢、魏晉時期的隨葬物鎮墓罐,也叫鎮墓瓶,在這些鎮墓罐的罐身上,都寫有鎮墓文,其最後寫的文字或者是如律令,或者是急急如律令。

在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等單位編著的《吐魯番出土文書》一書中,可以看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吐魯番出土的許多唐朝隨葬衣物疏裡,也寫有“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道教符咒。

受此影響的佛教界和尚,包括崇尚佛教的文人雅士,在詩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律令。

“自有阿持提律令,且看山衲度江雲。”(宋·吳則禮《王持中讀餘近詩跋以五絕因次其韻》)。

“信有雷霆驅律令,不須蜥蜴助喧呶。”(明·王鏊《鄒道士聽雨堂》)。

“禮議郊廟刪律令,日曆編成輯寶訓。”(清·嚴遂成《陶學士安詹學士同》)。

(三)“急急如律令”入詩歌

第一次將急急如律令作為整句,寫進詩歌裡的人,目前可考的是唐朝的和尚詩人寒山子。他的原詩是這樣寫的:“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淨。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詩三百三首 其一)。

說起寒山這個人,他可是中國佛教歷史上最最有名的高僧大德。還是在唐朝的時候,他的名氣就大的使一座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一座建築在蘇州因為火災屢毀屢建,一座建成後名稱始終叫“妙利普明塔院”的寺廟,就因為他曾經一度擔任過該塔院的主持,該塔院竟然因此改名為蘇州寒山寺,此後又因為張繼題了一首《楓橋夜泊》,從此以後姑蘇城外寒山寺,便因此詩名聞中外。

寒山有《寒山子詩集》,紀昀總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九對此提要雲:“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至雲‘不煩鄭氏箋,豈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語。大抵佛語、菩薩語也。”

這首詩是《寒山子詩集》中的第一首詩,特別是開卷的第一句詩“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淨。” 由此可見詩集的編撰者認為,這首詩對解讀寒山子的詩,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

那麼急急如律令一語,屬於“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中的哪一種語呢?

還有將急急如律令一語,寫進詩裡的做法,究竟是好呢還是不好呢?

寒山自己的回答是:“下愚讀我詩,不解卻嗤誚。中庸讀我詩,思量雲甚要。上賢讀我詩,把著滿面笑。楊修見幼婦,一覽便知妙。”

(詩三百三首 其一四一)。

在寒山子看來,這已經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而是一道測智商、測人品的測試題。

(四)“急急如律令”入醫書和小說

最早將急急如律令寫進文章裡的人,也是唐朝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他除了精通醫道,還深受道教影響,因此還有“孫真人”之稱。

無論是他的早期著作《千金要方》,還是後期著作《千金翼方》,自始至終都滲透著道教驅鬼治病的思想,自始至終都貫徹著道教急急如律令符咒的運用。

例如《千金方·溫瘧第十五》的治瘧符:“瘧小兒父字石拔,母字石錘,某甲(著患瘧人姓名,)患瘧人竊讀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灶君,今有一瘧鬼小兒罵灶君作黑面奴,若當不信,看文書急急如律令。”

再例如《千金翼方·禁蠱毒第十三》中有:“禁蠱毒法∶取一赤雄雞淳色者,左手持雞,右手持刀,來至病患戶前,去屋溜三步,便三聲門尉戶丞,某甲病蠱,當令速出,急急如律令。”

讀來很有一種筆記小說的感覺。

相比之下,同樣是唐朝的白居易,他寫的那篇《祭龍文》,其文字就相形見拙:“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

到了宋朝和明朝,更是出現了許多將急急如律令這一整句或者類似句子,寫進詩裡面的人,這些人主要是出家人。

“敕紫虛元君降攝,急急如火鈴大帥律令。” (宋·白玉蟾《木郎祈雨咒》)。

至於將急急如律令寫進小說裡,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中,在《三言兩拍》中,都有專門章節的文字進行描寫。

(五)最後看看三個名人筆下的急急如律令

南宋陸遊在《老學庵筆記》卷八中記載:“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劉季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律令也。’聞者絕倒。”

這一則筆記說的是在宋朝高宗皇帝紹興年間的末年時期,在括蒼任郡守的人是謝景思謝伋,輔佐他的人是司馬季思司馬伋,這兩個人的名字都是同一個“伋”字。於是劉季高就寫信給謝伋時說:“您做郡守,司馬伋做你副手,想必您郡州的事務均處理得如律令。”聽到這件事的人,由於這句話中暗含著伋伋(急急)如律令的意思,都不由得笑的快要暈倒在地了。

與陸遊同時代的洪邁,在志怪筆記小說《夷堅乙志》卷第五十二事“司命真君”條:在寫福州人餘嗣的夢時:“輒有壓禳之術,公到家日,取門上桃符,親用利刃所碎,以淨籃貯之。至夕二更,令人去家一裡外,於東南方穴地三尺埋之。此人出,公即靜坐,冥心咒曰:‘天皇地皇,三綱五常。急急如律令。’俟其還,乃止。”

說的是在用桃木枝避邪的同時,還要在半夜三更,在地上靜坐,在心中默念急急如律令的咒語,只有這樣這個咒語才是靈驗的。

還有一個人是近代的龔春台,他是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會工人領袖,在1906年12月領導湖南萍鄉“滅滿興漢”起義時,寫了一篇“中華國民軍起義檄文”,該檄文結尾是:“凡我漢族,宜各盡天職,各勉爾力,以速底韃虜之命,而贊中華民國之成功。用申大義,佈告同胞,急急如律令!檄。”

真是只要想得到,急急如律令就能派上革命的用處。

如此看來,律令、如律令、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不但是語義的遞進關係,還是一脈的相承關係,從文字遊戲的角度來說,結合具體的實例句子,也是蠻有趣的。

相關閱讀:

歷史丨中國歷史上戰爭最多的地方——湖南懷化

歷史丨卓文君是如何對付“小三”的?

探秘三國軍隊的建制:何為部,何為曲?

可以看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吐魯番出土的許多唐朝隨葬衣物疏裡,也寫有“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道教符咒。

受此影響的佛教界和尚,包括崇尚佛教的文人雅士,在詩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律令。

“自有阿持提律令,且看山衲度江雲。”(宋·吳則禮《王持中讀餘近詩跋以五絕因次其韻》)。

“信有雷霆驅律令,不須蜥蜴助喧呶。”(明·王鏊《鄒道士聽雨堂》)。

“禮議郊廟刪律令,日曆編成輯寶訓。”(清·嚴遂成《陶學士安詹學士同》)。

(三)“急急如律令”入詩歌

第一次將急急如律令作為整句,寫進詩歌裡的人,目前可考的是唐朝的和尚詩人寒山子。他的原詩是這樣寫的:“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淨。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詩三百三首 其一)。

說起寒山這個人,他可是中國佛教歷史上最最有名的高僧大德。還是在唐朝的時候,他的名氣就大的使一座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一座建築在蘇州因為火災屢毀屢建,一座建成後名稱始終叫“妙利普明塔院”的寺廟,就因為他曾經一度擔任過該塔院的主持,該塔院竟然因此改名為蘇州寒山寺,此後又因為張繼題了一首《楓橋夜泊》,從此以後姑蘇城外寒山寺,便因此詩名聞中外。

寒山有《寒山子詩集》,紀昀總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九對此提要雲:“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至雲‘不煩鄭氏箋,豈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語。大抵佛語、菩薩語也。”

這首詩是《寒山子詩集》中的第一首詩,特別是開卷的第一句詩“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淨。” 由此可見詩集的編撰者認為,這首詩對解讀寒山子的詩,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

那麼急急如律令一語,屬於“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中的哪一種語呢?

還有將急急如律令一語,寫進詩裡的做法,究竟是好呢還是不好呢?

寒山自己的回答是:“下愚讀我詩,不解卻嗤誚。中庸讀我詩,思量雲甚要。上賢讀我詩,把著滿面笑。楊修見幼婦,一覽便知妙。”

(詩三百三首 其一四一)。

在寒山子看來,這已經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而是一道測智商、測人品的測試題。

(四)“急急如律令”入醫書和小說

最早將急急如律令寫進文章裡的人,也是唐朝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他除了精通醫道,還深受道教影響,因此還有“孫真人”之稱。

無論是他的早期著作《千金要方》,還是後期著作《千金翼方》,自始至終都滲透著道教驅鬼治病的思想,自始至終都貫徹著道教急急如律令符咒的運用。

例如《千金方·溫瘧第十五》的治瘧符:“瘧小兒父字石拔,母字石錘,某甲(著患瘧人姓名,)患瘧人竊讀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灶君,今有一瘧鬼小兒罵灶君作黑面奴,若當不信,看文書急急如律令。”

再例如《千金翼方·禁蠱毒第十三》中有:“禁蠱毒法∶取一赤雄雞淳色者,左手持雞,右手持刀,來至病患戶前,去屋溜三步,便三聲門尉戶丞,某甲病蠱,當令速出,急急如律令。”

讀來很有一種筆記小說的感覺。

相比之下,同樣是唐朝的白居易,他寫的那篇《祭龍文》,其文字就相形見拙:“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

到了宋朝和明朝,更是出現了許多將急急如律令這一整句或者類似句子,寫進詩裡面的人,這些人主要是出家人。

“敕紫虛元君降攝,急急如火鈴大帥律令。” (宋·白玉蟾《木郎祈雨咒》)。

至於將急急如律令寫進小說裡,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中,在《三言兩拍》中,都有專門章節的文字進行描寫。

(五)最後看看三個名人筆下的急急如律令

南宋陸遊在《老學庵筆記》卷八中記載:“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劉季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律令也。’聞者絕倒。”

這一則筆記說的是在宋朝高宗皇帝紹興年間的末年時期,在括蒼任郡守的人是謝景思謝伋,輔佐他的人是司馬季思司馬伋,這兩個人的名字都是同一個“伋”字。於是劉季高就寫信給謝伋時說:“您做郡守,司馬伋做你副手,想必您郡州的事務均處理得如律令。”聽到這件事的人,由於這句話中暗含著伋伋(急急)如律令的意思,都不由得笑的快要暈倒在地了。

與陸遊同時代的洪邁,在志怪筆記小說《夷堅乙志》卷第五十二事“司命真君”條:在寫福州人餘嗣的夢時:“輒有壓禳之術,公到家日,取門上桃符,親用利刃所碎,以淨籃貯之。至夕二更,令人去家一裡外,於東南方穴地三尺埋之。此人出,公即靜坐,冥心咒曰:‘天皇地皇,三綱五常。急急如律令。’俟其還,乃止。”

說的是在用桃木枝避邪的同時,還要在半夜三更,在地上靜坐,在心中默念急急如律令的咒語,只有這樣這個咒語才是靈驗的。

還有一個人是近代的龔春台,他是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會工人領袖,在1906年12月領導湖南萍鄉“滅滿興漢”起義時,寫了一篇“中華國民軍起義檄文”,該檄文結尾是:“凡我漢族,宜各盡天職,各勉爾力,以速底韃虜之命,而贊中華民國之成功。用申大義,佈告同胞,急急如律令!檄。”

真是只要想得到,急急如律令就能派上革命的用處。

如此看來,律令、如律令、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不但是語義的遞進關係,還是一脈的相承關係,從文字遊戲的角度來說,結合具體的實例句子,也是蠻有趣的。

相關閱讀:

歷史丨中國歷史上戰爭最多的地方——湖南懷化

歷史丨卓文君是如何對付“小三”的?

探秘三國軍隊的建制:何為部,何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