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索政府資料共用新模式,助力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建設|電科有方案·系列報導

點擊藍字“中國電科”,關注CETC品牌微刊

作為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域領軍企業,

中國電科始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動雙創工作開展,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和重大創新,形成了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禦、藍海資訊網路、系列預警機、智慧無人集群、新型智慧城市、5G技術、大資料、安全可靠等一系列領域的頂尖解決方案。小推帶你一起走近,一探這些炫酷的“電科方案”。

近年來,以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引領的資訊革命受到各國政府重視,世界各國先後制定了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的國家戰略,探索政府資料共用、開放及其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以資料集中和共用為途徑來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資料中心;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

實現部門間資料共用,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在39號文中頒佈了推進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的十件大事。

同時,國家在政務資料共用交換的政策檔、標準和指南方面也給予了極大力度的支撐。從2015年9月5日印發的《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開始,到今年5月18日印發的《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實施方案》,在推進方式和實施內容上都做出了頂層設計。

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城市陸續開展政府資料共用交換平臺建設,但各地建設情況參差不齊,亟需探索建立一套體系化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政府資料共用交換總體解決方案,在整體規劃設計、重點工程建設、標準規範制定、法律制度保障、管理辦法配套、實施途徑細化、典型案例解讀等方面將現有的建設經驗總結提煉為通用化建設模式,

為全國政府資料共用交換平臺建設提供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典範。

先行先試,探索共用交換新模式

近日,中電科大資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資料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貴陽市塊資料城市建設有限公司精誠合作,立足貴陽市區兩級政務資料一體化工程和資料開放平臺建設經驗,

推出政府資料共用開放(貴陽)解決方案。

該方案以政府資料資原始目錄體系建設為主線,以一網一目錄一企業五平臺為載體(一網:電子政務外網;一目錄:政府全量資料資原始目錄;五平臺:統一的政府雲平臺、政府資料共用交換平臺、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政府資料增值服務平臺、資料安全監控平臺;一企業:政府資料運營管理公司),構建一體化的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

政府資料共用交換體系以資料管道技術為核心,在不改變資料資產本身“權責利”的條件下,打造連通政府部門各委辦局資訊系統的資料通路,構建“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按需獲取”的政府資料共用交換新模式,實現政府資料的“聚、通、用”。

2017年5月18日,《政府資料共用開放(貴陽)總體解決方案》通過了國家資訊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組認為:該解決方案體現了國家以及貴州省關於促進大資料發展、深入實施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有關開展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的要求。該方案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管理體系,解決了資料資源“按需、按約、按規、按主題”聚集與服務的關鍵技術,探索了“政府授權、企業運營”的建設模式,具有創新性。該方案的實施,促進了政府資料資源的共用開放,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和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資料共用開放試驗,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該方案具有三大創新亮點。

模式創新。本方案首創“索引管道式”資料共用交換模式,共用平臺不留存資料,只提供目錄索引。相比傳統的資料大集線模式而言,能夠保障資料“鮮活、按需、有效”,支援資料“受控、分級、分類、溯源”。

技術創新。本方案採用資料管道技術,能夠在不同軟體架構的業務系統間智慧地生成“資料管道”(API介面),並為資料管道運行提供高效的引擎和可審計的監管,實現了“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資料共用模式。

機制創新。提出核心領導機制、制度配套機制、績效考核機制和經費協商機制,推動政府在資料共用交換的監督、規範、激勵和保障等方面給予行政管理方面的支持。

成功應用,開啟共用交換新征途

截止目前,已有55家市直部門和7個區(市、縣)的500餘個業務系統接入貴陽市政府資料共用交換平臺,共梳理4600餘個資料目錄字典項。此外,以應用為抓手,完成全市機動車輛、公積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住建局房產資訊等10餘個資料管道建設工作,合計已完成155個標準API資料管道的建設工作。

該平臺資料支撐了築民生、精准扶貧、聯合懲戒、信用主題庫、黨建紅雲、人口基礎庫、工商法人庫、國資監管等25個示範性應用工程。其中,聯合懲戒系統通過共用交換平臺從法院獲取到92849條失信被執行人資訊,並通過這套系統攔截了197名失信被執行人在市住建局、市工商局、市國土局等36個單位的業務辦理。聯合懲戒系統得到了最高法院的高度肯定。

政府資料共用交換總體解決方案的推出是落實《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39號)的重要舉措,能夠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資料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資料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這麼牛的方案,如果您想和我們合作,請在微信後臺留言聯繫我們喲~

通訊員/劉汪洋

主編/任青鋒 責編/彭丹 校對/李曉輝

猜你喜歡構建一體化的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

政府資料共用交換體系以資料管道技術為核心,在不改變資料資產本身“權責利”的條件下,打造連通政府部門各委辦局資訊系統的資料通路,構建“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按需獲取”的政府資料共用交換新模式,實現政府資料的“聚、通、用”。

2017年5月18日,《政府資料共用開放(貴陽)總體解決方案》通過了國家資訊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組認為:該解決方案體現了國家以及貴州省關於促進大資料發展、深入實施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有關開展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的要求。該方案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政府資料共用開放管理體系,解決了資料資源“按需、按約、按規、按主題”聚集與服務的關鍵技術,探索了“政府授權、企業運營”的建設模式,具有創新性。該方案的實施,促進了政府資料資源的共用開放,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和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資料共用開放試驗,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該方案具有三大創新亮點。

模式創新。本方案首創“索引管道式”資料共用交換模式,共用平臺不留存資料,只提供目錄索引。相比傳統的資料大集線模式而言,能夠保障資料“鮮活、按需、有效”,支援資料“受控、分級、分類、溯源”。

技術創新。本方案採用資料管道技術,能夠在不同軟體架構的業務系統間智慧地生成“資料管道”(API介面),並為資料管道運行提供高效的引擎和可審計的監管,實現了“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資料共用模式。

機制創新。提出核心領導機制、制度配套機制、績效考核機制和經費協商機制,推動政府在資料共用交換的監督、規範、激勵和保障等方面給予行政管理方面的支持。

成功應用,開啟共用交換新征途

截止目前,已有55家市直部門和7個區(市、縣)的500餘個業務系統接入貴陽市政府資料共用交換平臺,共梳理4600餘個資料目錄字典項。此外,以應用為抓手,完成全市機動車輛、公積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住建局房產資訊等10餘個資料管道建設工作,合計已完成155個標準API資料管道的建設工作。

該平臺資料支撐了築民生、精准扶貧、聯合懲戒、信用主題庫、黨建紅雲、人口基礎庫、工商法人庫、國資監管等25個示範性應用工程。其中,聯合懲戒系統通過共用交換平臺從法院獲取到92849條失信被執行人資訊,並通過這套系統攔截了197名失信被執行人在市住建局、市工商局、市國土局等36個單位的業務辦理。聯合懲戒系統得到了最高法院的高度肯定。

政府資料共用交換總體解決方案的推出是落實《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39號)的重要舉措,能夠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資料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資料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這麼牛的方案,如果您想和我們合作,請在微信後臺留言聯繫我們喲~

通訊員/劉汪洋

主編/任青鋒 責編/彭丹 校對/李曉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