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軍暴行之巴丹死亡行軍——9萬美菲俘虜活下來的不到一半

亞洲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盟軍隨即組織了馬尼拉軍事法庭,對戰爭期間在菲律賓犯下戰爭暴行的日本戰俘進行審判。戰爭前期擔任侵菲日軍最高指揮官的本間雅晴中將,

也被判處死刑,於1946年4月3日被美軍槍決。戰爭後期擔任日軍駐菲律賓部隊最高指揮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于1945年12月8日被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6年2月23日被送上絞刑架。為什麼美國人放過了很多日本戰犯,而沒有放過這幾個人呢?這就要說到巴丹死亡行軍。

1942年3月11日,美菲聯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奉命離開菲律賓飛往澳大利亞就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留守呂宋島的喬納森·溫萊特被提升為中將,負責指揮美菲聯軍。同年4月3日,日軍再次發起總攻。9日,日軍突破美菲聯軍最後防線,巴丹半島失守。認為抵抗已經毫無意義的巴丹半島最高指揮官金將軍投降,7.5萬多名美菲聯軍官兵被日軍俘虜。同年5月6日,克雷吉多島也被日軍攻陷。

溫萊特將軍向華盛頓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後,率1.5萬美菲盟軍投降。

在巴丹半島投降的美菲聯軍戰俘在日本士兵的押運下,於1942年4月10日,從馬里韋萊斯機場東面兩英里的167號里程碑開始徒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步行軍,前往120公里以外的奧德內爾集中營。120公里的行軍對於一名軍人來說不算遠。然而對於連續幾個月沒有能源補給和食物供應仍堅持作戰的美菲聯軍而言,

卻苦不堪言,他們整整行軍了6天。在這6天的行軍中,戰俘們遭到日軍肆意毆打、侮辱和屠殺,路邊隨處可見戰俘的屍體。這次行軍暴露了日軍滅絕人性的暴行,被稱為"巴丹死亡行軍"。

炎炎的烈日下,戰俘們口乾舌燥,拖著虛弱的身體步履蹣跚的前行著。

他們不知道前面的路還有多遠,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日軍並沒有按照國際公約對戰俘的規定來優待他們。就在行軍開始之前,日本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已經命令這些押解的日軍對任何不能堅持走到戰俘營的巴丹戰俘都要消滅掉。因此,日本兵對戰俘加倍折磨,哪還能隨意給他們水喝。

行軍開始的第三天,他們依舊沒有水和食物。巴丹半島上有很多的泉水和自流井,

但日本人就是不讓戰俘們喝。日夜行軍,使得戰俘疲憊不堪,饑渴難忍。一個日本兵很奇怪他們為什麼要水喝。一次,他們經過一個水塘,兩頭水牛正在那裡打滾,水面上泛著綠色的泡沫,成群的蒼蠅在水面上飛舞。水本來很髒了,還滲入了海水,惡臭難聞的氣味兒撲面而來,讓人作嘔。一個菲律賓士兵跑到日本軍官那用手語請示是否可以喝水。得到准許後,他朝水塘跑去。接著另兩個人跟了過去,又有兩個人也跟了過去,然後第六個人也離隊了。當人對生命之源的渴望達到極限時,什麼樣的水他們都不在乎。可即便這樣,日軍也是不能容忍的。所有的日本衛兵都舉起了步槍,當那6個人跑到離水塘只有一兩公尺時,日本兵便開槍射擊,直到6個人都死了才停止。

幾乎每到一處水源,就會有踩踏事件發生,坦尼希望情況能變得好起來,但是沒有。高溫之下,人們極端口渴,遭受的苦難也就更多。一看到水,戰俘們依舊像發瘋一樣,越來越多的屍體倒在了井邊,有被踐踏而死的,也有被日本兵槍托和刺刀捅死的……

如此,經過強行不吃不喝的趕路行軍,最後雖抵達目標營地,但沿路上因饑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饑餓無濟才選擇投降)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而抵達戰俘營後也不就意味著擺脫了死亡,由於日軍也在營地內虐待戰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勞務、刻意讓其挨餓等,如此在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

得到准許後,他朝水塘跑去。接著另兩個人跟了過去,又有兩個人也跟了過去,然後第六個人也離隊了。當人對生命之源的渴望達到極限時,什麼樣的水他們都不在乎。可即便這樣,日軍也是不能容忍的。所有的日本衛兵都舉起了步槍,當那6個人跑到離水塘只有一兩公尺時,日本兵便開槍射擊,直到6個人都死了才停止。

幾乎每到一處水源,就會有踩踏事件發生,坦尼希望情況能變得好起來,但是沒有。高溫之下,人們極端口渴,遭受的苦難也就更多。一看到水,戰俘們依舊像發瘋一樣,越來越多的屍體倒在了井邊,有被踐踏而死的,也有被日本兵槍托和刺刀捅死的……

如此,經過強行不吃不喝的趕路行軍,最後雖抵達目標營地,但沿路上因饑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饑餓無濟才選擇投降)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而抵達戰俘營後也不就意味著擺脫了死亡,由於日軍也在營地內虐待戰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勞務、刻意讓其挨餓等,如此在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