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0種中國優質大米亮相三亞 市民遊客現場品嘗

4月7日下午,“中國好大米,從三亞起航”大米品鑒活動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舉辦。

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南海網、南海網用戶端三亞4月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肖鵬)什麼樣的米才是好大米?什麼樣的米才是人們值得依賴的大米?4月7日下午,“中國好大米,從三亞起航”大米品鑒活動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舉辦,來自海南、雲南、黑龍江、江蘇、廣東等地的100種優質大米集中亮相,吸引眾多市民遊客現場品嘗。

優質大米亮相三亞。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遊客正在試吃大米。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在啟動儀式上,三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傳統的農耕國家,稻米文化源遠流長,三亞與稻米同樣有著深厚緣份。三亞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天然溫室”為南繁育種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70年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在三亞南繁發現“野敗”雄性不育材料後,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了一批優良雜交水稻品種,水稻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興武說,尋找中國好大米活動有利於支持好大米產區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優質大米基地建設,有利於鼓勵稻穀種植戶向無害化農業轉變。

“三亞不僅是一座知名旅遊城市,更是南繁科研的重要基地。”三亞市農業局長陳文軍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三亞有常住人口近80萬人,每年消費的稻米大約為17萬噸,而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

三亞每年接待遊客近1700萬人次,消費的大米更是不計其數。陳文軍說,三亞是中國優質大米的搖籃,未來也將成為中外先進技術、成果交流的重要聚散地。

優質大米亮相三亞。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展示的優質大米。南海網記者葉俊一 實習生孫夢聰 攝

當天下午,現場還進行了中國優質大米品鑒試吃和展示活動。來自雲南、廣東、海南、江蘇、黑龍江等地的白米、紅米、黑米各有特色,包裝各異;15道以稻米為原料的美味佳餚供遊客品嘗,品飯師、美食家、媒體等組成的“品飯團”則同時對來自全國各地的100種大米米飯進行試吃品鑒。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組委會主辦,旨在通過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媒體宣傳推介,專家、消費者互動等環節,宣傳推介一批中國好大米系列產品及優質大米產地,打造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展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受到廣大百姓信賴讚譽的大米產品。同時,借助“一帶一路”把中國好大米推向世界。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組委會主辦,旨在通過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媒體宣傳推介,專家、消費者互動等環節,宣傳推介一批中國好大米系列產品及優質大米產地,打造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展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受到廣大百姓信賴讚譽的大米產品。同時,借助“一帶一路”把中國好大米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