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叫科甲的山沖,歷史上竟然真的出了這麼多官員!

科甲沖雲峰洞與雲峰禪寺

——安慶寺廟道觀與安慶風景系列

第1239篇

圖、文:過河卒子

本文由金凱曲文化獨家代理《卒子走遍安慶》長篇遊記系列文章,觀眾朋友感謝你的轉載和閱讀!

卒子遊記:您好!觀眾朋友,

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路長篇旅行專輯。位於安慶市大觀區山口鄉科甲沖,是群山之間的一個小山沖,因地處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徵,這裡的山裡有一處名為雲峰洞的風景點,古人在此修廟祈福,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紹這裡。

圖一:遠望科甲沖

山口鄉隸屬于安慶市大觀區,以境內山口鎮而得名,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裡有城隍廟、禦葬、古井、古城牆遺址,圓寂塔、官債渡古橋遺跡、皖口老街、古戰壕址等;還有中共柏子山區委舊址“殺盡(汗)奸”石刻、柏子晴覽景點、游水可觀“石門秋泛”、“雁叉魚燈”、龍舟觀賞、畫舫遊船、桃源裡景點、七裡亭遺跡等,是安慶周邊不可多得的旅遊和文化聖地。

圖二:科甲沖雲峰禪寺

山口鄉在宋朝,就有大文豪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曾開辦櫻桃書院和芝台書院。延引四方學子,黃庭堅等曾就學於此。宋朝理學家周敦頤任分甯主簿時,曾開辦書院,後稱濂溪書院。徐、祝等大姓亦辦有書院,培養眾多人才。

圖三:科甲沖

山口鄉的科甲沖自唐朝、宋朝直至清朝,就出過多位進士、舉人,這些人後來成為朝廷中的丞相、尚書等要職,僅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就有數位。所以科甲沖以科舉中甲而得名。

圖四:雲峰禪寺

現位於科甲沖的雲峰寺,因山間有一名為雲峰洞而得名。現雲峰洞早已被填,僅留洞名,雲峰寺修建在海拔約三百米的山腰間。古刹在清朝被毀,清末民國期間又重修了雲峰寺。

圖五:雲峰禪寺

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之後,卒子瞭解到,雲峰禪寺原名雲峰洞,舊址座落於山口雲峰山,據說始建于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擴建大雄寶殿初具規模。幾經歲月滄桑,雲峰禪寺多次兵焚重建。現雲峰禪寺占地五百三十平米。

圖六:科甲沖雲峰禪寺介紹

雲峰寺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古稱雲峰山,原古建築群據說磅礴軒昂、氣勢恢宏,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山口歷史悠久,比懷寧縣還早185年,比安慶建城早1035年。唐宋時期,皖口兩度成為懷寧縣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挾皖河,瀕長江,擁石門湖,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圖七:科甲沖雲峰禪寺

山口鄉的科甲沖山川秀美、景色迷人。附近還有紗帽山,山勢奇特。登極遠眺,如虹大江,煙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樓。春暖滿山杜鵑紅似火,夏涼鳥鳴蟬噪山林靜,秋色紅葉染西山,冬令風輕暖朝陽。石門湖水面遼闊,煙波浩渺,漁帆點點,少鷗翔集。“柏子晴嵐”、“石門泛秋”、“雁汊漁燈”是懷寧縣十二景的三景。

圖八:科甲沖雲峰禪寺

獨特的山水風光,令歷代文人墨客迷戀往返。留下古人在此作詩多首,其中唐朝詩人李涉的《井欄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過皖口》、《至皖口》、《別皖口》,黃庭堅的《向皖口》、明劉基的《江行》、清方都鎬的《石門秋泛》,均成為令人擊節稱歎的千古絕唱。

圖九:科甲沖雲峰禪寺

明末戲劇家阮大鋮獨慕柏子山,自號“柏子山樵”。“下有七裡長亭,上有五裡大廟,日有千人作捐,夜有萬盞明燈”,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皖口當年的繁華與興盛。

圖十:科甲沖雲峰洞

觀眾朋友感謝你的轉載和閱讀,動動小手請轉閱!

(本篇完)

雲峰寺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古稱雲峰山,原古建築群據說磅礴軒昂、氣勢恢宏,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山口歷史悠久,比懷寧縣還早185年,比安慶建城早1035年。唐宋時期,皖口兩度成為懷寧縣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挾皖河,瀕長江,擁石門湖,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圖七:科甲沖雲峰禪寺

山口鄉的科甲沖山川秀美、景色迷人。附近還有紗帽山,山勢奇特。登極遠眺,如虹大江,煙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樓。春暖滿山杜鵑紅似火,夏涼鳥鳴蟬噪山林靜,秋色紅葉染西山,冬令風輕暖朝陽。石門湖水面遼闊,煙波浩渺,漁帆點點,少鷗翔集。“柏子晴嵐”、“石門泛秋”、“雁汊漁燈”是懷寧縣十二景的三景。

圖八:科甲沖雲峰禪寺

獨特的山水風光,令歷代文人墨客迷戀往返。留下古人在此作詩多首,其中唐朝詩人李涉的《井欄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過皖口》、《至皖口》、《別皖口》,黃庭堅的《向皖口》、明劉基的《江行》、清方都鎬的《石門秋泛》,均成為令人擊節稱歎的千古絕唱。

圖九:科甲沖雲峰禪寺

明末戲劇家阮大鋮獨慕柏子山,自號“柏子山樵”。“下有七裡長亭,上有五裡大廟,日有千人作捐,夜有萬盞明燈”,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皖口當年的繁華與興盛。

圖十:科甲沖雲峰洞

觀眾朋友感謝你的轉載和閱讀,動動小手請轉閱!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