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公為什麼要輔周成王,他們是什麼關係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沒過兩年就得病而死,

周武王死後便由他的兒子姬誦繼位,這便是周成王,那是,他年僅十三歲,再者,周王朝剛剛建立,根基不穩,於是便由武王的弟弟輔助他的侄子成王繼位,幫助他管理國家大事,這便是代理天子行使職權,史書上稱他為周公,一般不稱周公旦的名字。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但是他要留在京都説明成王處理國家事務,不能經常到封地,所以,他就傳位給他的兒子伯禽,讓伯禽去做魯國的國君。

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麼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麼樣?”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髮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髮,

把頭髮握在手裡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為了鞏固周王朝的奴隸主貴族統治,倒真是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傳說他常常在吃飯時聽到有人來報告事情,就連忙將口中的飯吐出來,

立刻與人交談;在洗頭時臨時有事情要處理,便用手握著濕淋淋的頭髮就辦起公來。這就是後來“周公吐哺”成語的來歷。

周公的做法也招來了一些王室人員的疑忌,他的弟弟管叔,蔡叔,說周公有野心,想謀權篡位。

商紂滅亡後,紂王的兒子武庚被封為一地諸侯,

即使這樣,武庚也不安生,由於受到周王朝的監視,他巴不得周王朝起內亂,重新恢復王位,便和管叔,蔡叔,聯合起來陷害周公,成王年紀小不懂事,分不清真真假假,差點就相信了外邊的謠言,對他的叔叔周公也起了疑心。

周公為了制止謠言,穩定大局,一面立刻為成王舉行了“冠禮”儀式,表示馬上可以讓他親政了,一面用非常懇切的態度將手中的行政權託付給了太公和召公,

自己離開了鎬京。臨走時,還寫了一首名叫《鴟鴞》的詩送給了成王。詩中,周公將成王比作可愛的小鳥,將自己比作護巢哺幼的老鳥,而將武庚比作兇惡的鴟。

周公走了之後,武庚和東夷的一些部落來往密切,蠢蠢欲動。成王得到消息,方才打消了對周公的懷疑,趕忙與太公、召公商議,將周公緊急召回,以應付眼前危險的局勢。

再說周走了之後,其實他並沒有放棄,只是在暗中搜集證據,,他便立刻出兵東征。討伐武庚,平定了武庚叛亂之後,隨後又將管叔,蔡叔,處罰,以示懲戒。

周公為年幼的成王輔政七年,終於建立了一個繁榮的周朝。在周成王二十歲時,周公便將國家大權交給了他

只是在暗中搜集證據,,他便立刻出兵東征。討伐武庚,平定了武庚叛亂之後,隨後又將管叔,蔡叔,處罰,以示懲戒。

周公為年幼的成王輔政七年,終於建立了一個繁榮的周朝。在周成王二十歲時,周公便將國家大權交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