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曾幫太子李建成對抗李世民,常頂撞李世民,為何還受李世民重用

這個人的名子叫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其實,魏徵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並幫助李建成對抗過李世民,

後來又經常頂撞李世民,為何還受李世民重用呢?

魏徵原來是李密的手下。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佔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佔據這麼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

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於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後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裡。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

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魏徵經常進諫,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甚至常常與李世民當面爭執,即使李世民大怒,也還是神色不變,堅持自己的看法。

西元626年,李世民下詔徵兵,規定不滿十八歲而個頭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徵卻扣住了這道詔書不發,太宗連催幾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

召來魏徵訓斥他大膽抗旨。魏徵鎮定地說:“臣聽說竭澤而漁,就無魚可捕了。陛下將不滿18歲但身強力壯的男子征來當兵,以後再到哪裡去徵兵呢?再說,國家的賦稅讓誰來負擔呢,並且陛下以前宣佈18歲以上的男子才征,現在的詔書一下,你不是失言於天下嗎?”李世民聽了,啞口無言,良久,才承認自己錯了,撤銷了這道詔書,還提升魏徵為太子太師。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隻小鷂(即雀鷹,比鷹小,可幫助打獵),見魏徵進來,怕他責怪,忙將它藏在懷中,魏徵裝作沒看見,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時間。等他離開,小鷂已經悶死了。

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怒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徵常常當面頂撞我,使我難堪。”長孫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禮服再進來,向李世民道賀道:“君主聖明,臣下才敢直言進諫,魏徵敢於當面頂撞陛下,說明陛下是聖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聽了皇后委婉的批評和規勸,怒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於天下興亡的重要性。

貞觀中期以後出現了盛世,大臣都極力歌頌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給李世民指出了10個缺點,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鄭重地將它抄在屏風上,以便早晚閱讀,引為戒鑒。

西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筆者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他深知忠言逆耳的道理,魏徵也是一個敢於直諫的人,有了明主,有了賢臣,所以才會出現貞觀之治。

比鷹小,可幫助打獵),見魏徵進來,怕他責怪,忙將它藏在懷中,魏徵裝作沒看見,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時間。等他離開,小鷂已經悶死了。

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怒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太宗說:“魏徵常常當面頂撞我,使我難堪。”長孫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禮服再進來,向李世民道賀道:“君主聖明,臣下才敢直言進諫,魏徵敢於當面頂撞陛下,說明陛下是聖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李世民聽了皇后委婉的批評和規勸,怒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於天下興亡的重要性。

貞觀中期以後出現了盛世,大臣都極力歌頌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給李世民指出了10個缺點,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鄭重地將它抄在屏風上,以便早晚閱讀,引為戒鑒。

西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筆者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他深知忠言逆耳的道理,魏徵也是一個敢於直諫的人,有了明主,有了賢臣,所以才會出現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