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煉成記:投資方集體逃跑,演員總片酬不如當紅小生

最近幾天,茶餘飯後最火的話題,莫過於這部《人民的名義》。

自2004年總局頒佈“反腐、涉案劇不能登陸黃金檔”以來,這是首部被“解凍”的反腐大劇。

《人民的名義》一開局,就拿下全國網和城市網“雙網”收視冠軍。截止到發稿為止,豆瓣有43萬人參與評分,分數高達8.8,儼然成為現象級口碑作品。

但這部熱劇開播前,卻經歷過50家投資方逃跑、導演為了請到好演員,把自己在電視劇行業十幾年的“臉”都刷了進去的冒險故事……

投資方“雷聲大雨點小” 逃跑了50家

這部由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兼製片的反腐劇一開播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網收視就飆升至2.41,網路播放量也早已突破10億,同時刷新首播劇多項紀錄……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該劇的五家投資方皆為民營中小企業,不見影視大公司蹤影。

以寫政治小說聞名的編劇周梅森曾發出這樣的感慨,“以往我的作品都是和大型文化國企合作,這一次竟全都是中小民企,

甚至是個體資本,有的大型文化國企以集體決策為由,不參與投資。也堅決不購片,而對一部還沒定下演員的宮鬥劇就一路綠燈買下,令人十分不解。”

儘管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但《人民的名義》一路走來,在融資上受過的苦難卻讓導演李路歷歷在目,遠超他的想像。

在接受採訪時,他也表示“沒有尚方寶劍”,他手裡所謂的政治資本,不過是最高檢影視中心給他的一份授權文件。

這份檔授權李路全權負責這個專案的劇本開發、演員挑選、資金籌措和宣傳發行。

“幾十家談完之後,簽約不打款。大型企業,國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視界領軍公司都有,跟我談的時候特別慷慨陳詞,一定要投!路哥、李導,這個項目投多少都行!馬上做協議!最後,都因各自的原因沒有投。”

李路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自己在尋找投資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狀況,“一些大型文化公司,

一聽題材來了精神,可是回去之後一‘請示研究’,態度就變成了觀望。”

儘管這兩年,國產影視圈是一個資本湧動的時代,熱錢湧入,圈內圈外都想分一杯羹。但李路面對的,卻是“簽合同,毀約,簽合同,毀約……”的迴圈。在他看來,大多數公司還是喜歡看風向,在當時的市場裡沒有這類劇,更談不上成功的先例,“他們害怕錢打了水漂,更怕敏感題材不好掌控。”

2016年正月初三,

《人民的名義》在投資尚未全部到位的情況下,勉強開機了。由於資金短缺2000萬元,李路差一點要賣房子。這時候一家民營企業的老闆陳靜柱在去片場參觀後,決定投資。後來,他和李路解釋說,“我去哪個劇組投電視劇,一般都是導演、製片人晚上請我吃個飯,或者是唱唱歌,你理都不理我,你直接上樓拍戲了,但我認為你是個實幹的,所以這個戲要投。”

在拍攝現場,被劇本的水準和李路的決心打動的演員高亞麟也表示:“這部劇我一定要投,並且已經做好了賠本40%的準備。”

最終,是五家民營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毫無例外也都是電視劇行業的新手。除了最高檢、江蘇省委宣傳部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之外,演員高亞麟的天津嘉會文化、北京正和順、上海利達影業、安曉芬的大盛國際、弘道影業等五家民營公司共出資一億,順利組局《人民的名義》。

採訪中,李路也多次提到並對五家民營投資方表示感謝,“是我把他們圈進這個坑的,都扛了風險,幸好結果是好的,他們都盈利了。”

40余位實力派戲骨彪戲 不問片酬

這部演員平均年齡在70後的電視劇,沒有“小鮮肉”和“國民老公”,甚至可能連根愛情線都沒有,似乎跟當下流行的一切娛樂化元素絕緣,也和越來越趨向短平快和羽量級的國產劇市場格格不入。

但《人民的名義》成功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胡靜、柯藍、張志堅、高亞麟、張凱麗等數十位老中青演員,各個都是能挑大樑的“老戲骨”。陸毅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別的劇組我是年齡最大的演員,在這部劇反而成了年齡最小的。”

然而這部大咖雲集的劇,演員整體片酬卻只占了不到一半的製作經費,幾乎回到很多年前做劇的水準,四六開。李路也承認劇中主要演員片酬都是“打了折上折”的。

這部劇的總投資約1.2億,算下來,80多位演員的總片酬只有4800萬,其中還包括龍套和群眾演員的費用。按照現在的市價,一個小鮮肉一部戲的片酬都不夠。要知道,當年的《如懿傳》中,僅僅兩位主角的片酬就已經達到了1.5億。

但導演李路也強調,“雖然這些演員幾乎都給了遠低於行情的‘友情價’,但並不是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由於出品方的特殊身份。”

當下的影視圈,IP當道;流量明星為“番位”爭得不可開交,堅決不給別人當配角;一線明星一部戲動輒就能掙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在這個普遍流行“天價片酬”的大環境下,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片酬占比不到50%的影視劇幾乎在市場上找不到了。

當聽記者說現在演員總片酬能占比到投資比例的7成時,李路搖頭道:“那還得了?”

在談到當前的行業亂象時,國家一級演員,十多年前就獲得過華表影帝、金鷹視帝等諸多榮譽的侯勇表示,“現在衡量一個演員,都在衡量他的收入了,那要企業家幹嘛呀?當下一個怪現象是,我們的企業家都像明星,我們的明星都像企業家。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對於“小鮮肉”現象,侯勇則表示,“所謂年輕演員也好、‘小鮮肉’也好,他們是沒有過錯的,是我們從業者的審美出問題了,我們的思想和判斷出了問題。”

近幾年,市面上不乏很多三觀不正的電視作品被吹捧,對此,李路也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了不滿與不屑。“我這麼多年來看著些被吹得像神一樣的狗屁劇,我都恨得咬牙切齒,你播得好掙大錢也就算了,你還要在藝術價值上、在政治價值這個影響力上還要撈一票,我特別憎惡這一點。”

而《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李路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高效的時代,對堅持自我又不願被資本綁架的最好回答。他說,“就是想讓大家靜下來想一想,快就能賺到錢嗎?就能幸福嗎?”

並且已經做好了賠本40%的準備。”

最終,是五家民營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毫無例外也都是電視劇行業的新手。除了最高檢、江蘇省委宣傳部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之外,演員高亞麟的天津嘉會文化、北京正和順、上海利達影業、安曉芬的大盛國際、弘道影業等五家民營公司共出資一億,順利組局《人民的名義》。

採訪中,李路也多次提到並對五家民營投資方表示感謝,“是我把他們圈進這個坑的,都扛了風險,幸好結果是好的,他們都盈利了。”

40余位實力派戲骨彪戲 不問片酬

這部演員平均年齡在70後的電視劇,沒有“小鮮肉”和“國民老公”,甚至可能連根愛情線都沒有,似乎跟當下流行的一切娛樂化元素絕緣,也和越來越趨向短平快和羽量級的國產劇市場格格不入。

但《人民的名義》成功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胡靜、柯藍、張志堅、高亞麟、張凱麗等數十位老中青演員,各個都是能挑大樑的“老戲骨”。陸毅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別的劇組我是年齡最大的演員,在這部劇反而成了年齡最小的。”

然而這部大咖雲集的劇,演員整體片酬卻只占了不到一半的製作經費,幾乎回到很多年前做劇的水準,四六開。李路也承認劇中主要演員片酬都是“打了折上折”的。

這部劇的總投資約1.2億,算下來,80多位演員的總片酬只有4800萬,其中還包括龍套和群眾演員的費用。按照現在的市價,一個小鮮肉一部戲的片酬都不夠。要知道,當年的《如懿傳》中,僅僅兩位主角的片酬就已經達到了1.5億。

但導演李路也強調,“雖然這些演員幾乎都給了遠低於行情的‘友情價’,但並不是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由於出品方的特殊身份。”

當下的影視圈,IP當道;流量明星為“番位”爭得不可開交,堅決不給別人當配角;一線明星一部戲動輒就能掙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在這個普遍流行“天價片酬”的大環境下,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片酬占比不到50%的影視劇幾乎在市場上找不到了。

當聽記者說現在演員總片酬能占比到投資比例的7成時,李路搖頭道:“那還得了?”

在談到當前的行業亂象時,國家一級演員,十多年前就獲得過華表影帝、金鷹視帝等諸多榮譽的侯勇表示,“現在衡量一個演員,都在衡量他的收入了,那要企業家幹嘛呀?當下一個怪現象是,我們的企業家都像明星,我們的明星都像企業家。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對於“小鮮肉”現象,侯勇則表示,“所謂年輕演員也好、‘小鮮肉’也好,他們是沒有過錯的,是我們從業者的審美出問題了,我們的思想和判斷出了問題。”

近幾年,市面上不乏很多三觀不正的電視作品被吹捧,對此,李路也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了不滿與不屑。“我這麼多年來看著些被吹得像神一樣的狗屁劇,我都恨得咬牙切齒,你播得好掙大錢也就算了,你還要在藝術價值上、在政治價值這個影響力上還要撈一票,我特別憎惡這一點。”

而《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李路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高效的時代,對堅持自我又不願被資本綁架的最好回答。他說,“就是想讓大家靜下來想一想,快就能賺到錢嗎?就能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