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桂林市回民小學:讓每個學生從小根植民族團結之心

在風光旖旎的桃花江西岸邊,有一所以少數民族命名的學校——桂林市回民小學,這也是廣西唯一一所以少數民族命名的學校。學校擁有包括漢族在內的十幾個民族的學生共1100多人,

而學校也一直以“承傳統文化,揚民族精神”為教學特色,目前已經有許多民族元素課程被納入到學校教育大綱中。從這裡畢業的學生都能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同時心中也將留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和民族情結。今天的“民族團結扮靚大美桂林”系列報導,我們就走進回民小學去看一看。

進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介紹廣西區內12個民族的文化牆,校園內綠樹成蔭,

學校長廊上裝點著教師采風拍攝的民族風情照片。壁報、櫥窗無不透出濃郁的民族文化芬芳。記者採訪當天,學校的很多班級都在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班會。由於當時正臨近廣西的傳統節日“三月三”,所以這個月的班會主題就是“放歌三月三”。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孩子們發揚民族團結精神,“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班會已經成了學生的必備課程,而學生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班會,

大家會根據班會主題,用小品、舞蹈、歌曲等藝術形式,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讓大家在趣味活動中更加的瞭解自己的民族。像我們採訪的這個班就有壯、侗、苗、瑤、回等8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的學生人數也占到了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

桂林市回民小學三年級二班班主任 白雅莉:“我們班因為擁有很多個少數民族的孩子,和漢族孩子們都交流得比較融洽,

每次到這樣的主題班會,孩子們就特別的激動,特別的興奮,他們因為在這個班會上就可以各自交流分享他們各個民族的一些特色、文化、習俗,給他們根植‘一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這樣一個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他們就知道從小團結 大家積極向上,互幫互助。”

而就在採訪的過程中,一陣優美悅耳的音樂聲吸引了我們記者的注意。

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姑娘們在演奏壯族樂器天琴,

天琴是壯族支系獨有的樂器,外形獨特,音色圓潤,常常用於獨奏或為歌舞伴奏。這群孩子學習天琴最長的有兩年多,最短的也有一年了,現在大家已經能合作彈奏出好幾隻曲子了。

桂林市回民小學學生 郭思敏:“學校組織了這個天琴的表演,我就來試了一試,就有興趣了,就在這裡練天琴。”

桂林市回民小學學生 付文敏:“它是我們廣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沒有人傳承的話,就把這一門樂器給可惜了,它這個聲音又那麼好。”

除了將民族元素納入教學大綱,學校也要求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上,要多多關愛少數民族學生。

這對可愛的小朋友都是維吾爾族,現在正在上一年級,聽說剛來學校的時候他倆完全不會說漢語,跟老師之間的溝通也非常的困難,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現在不僅能輕鬆的跟老師同學交流,還學會了背詩。

桂林市回民小學一年級一班 班主任 劉曉萍:“經常有時候因為語言的障礙,有時候那些小孩,維族的小孩也覺得委屈,我們的漢族的孩子也覺得委屈,那麼老師呢就在中間起個調節的作用,就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以後,就讓大家互相的包容,慢慢的要多跟他們做朋友,多交流,老師也說,反復的說,上課的時候,老師會主動的給他們提問題,仔細的解釋給他們聽,慢慢的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這兩個維族的孩子 現在在學習上和生活上,溝通是沒有問題了。”

一個兒童,關係著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牽涉著一個民族。桂林市回民小學以“各民族兒童健康、和諧發展”為要務,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辦民族特色的學校”為目標,建設民族知識宣傳長廊、開設少數民族知識課、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民族教育隊日或班會活動,把少數民族文化中的文學、服飾、歌舞、體育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新方法、新思路,使民族文化教育在校園裡結出累累碩果。

桂林市回民小學校長 白杜:“我們學校呢是把民族的體育、音樂、美術等這些,融入我的課堂,開發了這樣一些校本課程,通過體育活動、音樂欣賞,一些美術的製作,讓孩子去領悟到各民族的文化氛圍,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真正瞭解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民族精神,讓回民小學的每個畢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後深深的打上民族的烙印。”

(蔣沛玲 李丹)

還學會了背詩。

桂林市回民小學一年級一班 班主任 劉曉萍:“經常有時候因為語言的障礙,有時候那些小孩,維族的小孩也覺得委屈,我們的漢族的孩子也覺得委屈,那麼老師呢就在中間起個調節的作用,就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以後,就讓大家互相的包容,慢慢的要多跟他們做朋友,多交流,老師也說,反復的說,上課的時候,老師會主動的給他們提問題,仔細的解釋給他們聽,慢慢的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這兩個維族的孩子 現在在學習上和生活上,溝通是沒有問題了。”

一個兒童,關係著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牽涉著一個民族。桂林市回民小學以“各民族兒童健康、和諧發展”為要務,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辦民族特色的學校”為目標,建設民族知識宣傳長廊、開設少數民族知識課、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民族教育隊日或班會活動,把少數民族文化中的文學、服飾、歌舞、體育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新方法、新思路,使民族文化教育在校園裡結出累累碩果。

桂林市回民小學校長 白杜:“我們學校呢是把民族的體育、音樂、美術等這些,融入我的課堂,開發了這樣一些校本課程,通過體育活動、音樂欣賞,一些美術的製作,讓孩子去領悟到各民族的文化氛圍,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真正瞭解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民族精神,讓回民小學的每個畢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後深深的打上民族的烙印。”

(蔣沛玲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