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衣冠南渡”——五胡亂華導致的中原人口大遷徙

衣冠南渡

西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三國中最後一個對手——南方的吳國,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晉王朝。晉武帝在位十年,國家繁榮強盛,周邊胡族臣服于晉王朝,老百姓安居樂業。晉武帝死後,傳位於謫長子傻太子司馬衷。為控制朝政,以皇后賈南風為主的賈氏集團和以太后楊芷為主的楊氏集團之間相互爭鬥,大大消弱了晉王朝的統治,導致了晉王朝的迅速瓦解。賈南風利用晉王室的勢力,將太傅楊駿及皇太后楊芷等楊氏家族誅殺殆盡。
賈南風的做法又引起晉王室的不滿,反而被司馬王室所殺。為了能夠在內鬥過程中取勝,一些王公貴族把胡人勢力引入內亂,其中,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段氏鮮卑來對付成都王司馬穎,使得“八王之亂” ——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宗室諸王相繼叛亂,變得更加血腥殘忍。晉王室內亂逐漸演化成胡人推翻漢政權,
搶佔地盤引起的對漢人的大屠殺。

惠賈皇后

西元317年匈奴人劉聰殺害晉湣帝。琅琊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登基,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宣告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王導等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

團結江東豪強,輔佐司馬睿強化東晉政權,這是中原政權和文明首次南遷。

八王之亂

北方地區已經被五胡(匈奴、鮮卑、氐、羯、羌)相繼佔領。胡人在北方實行殘暴統治,尤其在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到了滅族的邊緣。

西晉朝時,全國總人口兩千多萬,北方發達地區約一千二百多萬。直到冉閔滅後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只剩下四百多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多萬。此時的胡人卻已經與北方漢人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被逼無奈,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遷,一些百姓也紛紛渡江,進入相對安定的長江流域,
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稱“衣冠南渡”。因為遠離故土,這些南遷的北方士族和民眾被稱為“僑人”。

五胡內徙分佈圖

東晉王朝為維護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經濟利益,鞏固政權,同時也為緩和南北士族矛盾,便採納王導的意見,在南方士族勢力較弱之地,安置僑人,設立了眾多的“僑州”、“僑郡”和“僑縣”,以安置北方南遷來的移民。這一時期共有六次南遷高☆禁☆潮,累計遷入人數超過百萬。東晉成了北方漢人唯一的避難所,

西晉末年的人口大遷徙,是社會動亂的結果。客觀上,它也有利於遷入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後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安置僑人,設立了眾多的“僑州”、“僑郡”和“僑縣”,以安置北方南遷來的移民。這一時期共有六次南遷高☆禁☆潮,累計遷入人數超過百萬。東晉成了北方漢人唯一的避難所,

西晉末年的人口大遷徙,是社會動亂的結果。客觀上,它也有利於遷入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後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