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雖然你沒有打孩子,但是這5個“冷暴力”個個都傷人至深

1、自己玩手機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低頭族”,上班玩手機,下班玩手機,睡覺躺在床上玩手機,孩子拉著家長的手讓和他們一起玩,家長卻是沒有任何反應,或者應估一下讓他們自己去玩,

自己繼續玩手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放在家庭教育裡也是一樣的,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陪伴,有了機會孩子都希望父母和他們親近一些,但是父母這樣冷漠的態度會讓他們很傷心,久而久之都不會再找你玩,甚至你說什麼他也學會不聽或者反抗了,缺少關注的孩子也會尋求各種破壞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其實這不能只怪孩子不懂事,這也是父母長期“冷暴力”的結果。

2、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相比

這種就是太普遍不過了,我們也是這樣被父母比較大的。“你看看小明學習多好”,“小紅考試100分,你才考這麼點”,“你作業都不做還想玩,看看隔壁小剛”。

這些被家長成為又著急有愛恨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這樣處處和別人相比的方法並不可取,而且大部分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活生生的人,是無法複製的,無法再各方面都做到最好,父母應該經常鼓勵,發現長處,而不是一味批評,為了父母的面子就不顧孩子的感受和特殊情況。

3、不相信孩子的話

經常遇到家長罵孩子“你說的話沒有一句是真的”,其實這樣“放棄療法”是最為打擊孩子的,一個孩子即使很多方面做的不好,他也總有可以誇獎的地方。不能因為做錯過事情就給他戴上處處犯錯的帽子,更不能不相信孩子說的話,沒有依據的猜測和批評是站不住腳的,也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了信心,時間長了很可能形成自暴自棄、自卑的性格。

4、嚇唬孩子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家長一直嚇唬,“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再不聽話就打屁股”等等,在家長看來這些隨便嚇唬孩子,讓他們很聽話的話,其實孩子是會當真的,之所以會聽話是因為他們是認真的,家長其實這樣的冷暴力並不省心,

而是會讓孩子產生畏懼、自卑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簡單粗暴的方法並不適合家庭教育,這是家長的懶惰,不假思索的話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內心。

5、不尊重孩子

現在的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成長,生怕其受到了傷害或者其他事情瞞著自己,於是就出現了偷看日記、偷聽電話等行為,父母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日常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阿張建議可以用坦誠交流的方式, 而不是單方面去偷聽偷看。這些行為終究會被孩子察覺,一旦暴露孩子就會又氣又惱,沒有安全感和隱私感,對父母的所作所為也是反感,這對於親自關係的維護是非常不利的。

於是就出現了偷看日記、偷聽電話等行為,父母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日常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阿張建議可以用坦誠交流的方式, 而不是單方面去偷聽偷看。這些行為終究會被孩子察覺,一旦暴露孩子就會又氣又惱,沒有安全感和隱私感,對父母的所作所為也是反感,這對於親自關係的維護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