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袁世凱如何靠著一本書當上皇帝?!

他科舉不中,卻天生是打仗帶兵的料!

他為了維護清廷在朝鮮的利益不遺餘力,而且勇於擔當,堅毅果敢。在政變突發,眾人猶豫彷徨之際,慨然自任,斷然出兵,其見識謀略,在當時的大清朝無人能及!

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後,他內心深處傾向變法維新。

他對西法鑽研很深,甚至超過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

他上奏光緒帝的新政萬言書充滿了新鮮氣息和要求變法的急迫,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先進:採用西法,徹底更張,對清廷的用人、理財、經濟、軍事、外交實行全面改革。

他就是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凱!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進而當上大總統,然後宣佈復辟帝制,

當上皇帝!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 ,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

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但袁世凱的練兵才華卻無可爭議,而且十分擅長行銷自己!

這裡不談其他,只看他如何靠著一本書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甲午戰敗之後,大清朝的老大慈禧太后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罪過,只會把戰敗的理由歸結為將領指揮不給力,軍隊的戰鬥力太差!

慈禧雖然是在給自己推卸責任,但是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這老娘們雖然自私,但是看問題還是很准的!

湘軍淮軍已經是過往煙雲,明日黃花,重蹈了八旗兵和綠營的後塵,訓練荒廢、紀律鬆弛,吸鴉☆禁☆片,扣軍餉,擾民在行,打仗拉稀!

於是,慈禧決定編練新軍!

誰能掌握新軍,誰就能權傾天下,成為繼李鴻章和曾國藩之後的人!

很多人都盯上了這個位置。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頭腦靈活的袁世凱就時刻準備著,他早就拉攏了很多人在身邊,並且找外國專家出版了《練兵要則十三條》,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但並不是學術造假。

他在書中寫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結合了自己在朝鮮的戰鬥經驗,

當時的清朝打過勝仗的人幾乎沒有啊,天天吃敗仗,哪有什麼經驗,連教訓都沒有,用西方的理論聯繫中國的實際,確實貨真價實的好東西!

讓自己的親信四處傳播自己的書,誇獎自己是個練兵的行家,一傳十,十傳百,加上自己親信四處傳播,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凱“知兵”。過不了多久便已經名聲在外了!

看來那個時候就有托兒了!

朝廷上的大臣也沒啥說的,也不敢爭了,畢竟自己寫不出那樣的文章來,不能看著好就上啊,到時候沒啥成績,丟人不說,關鍵是丟命啊!紛紛誇獎袁世凱厲害,練新兵的人非他莫屬!

招人只要20-25歲的小夥子,抽煙片的一律不收!身子骨硬朗才是鍛煉的根本!

而且還找到了三個忠實部下。

一個是段祺瑞

二是王士珍

三是馮國璋

這三個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袁世凱十分清楚,這些年來清軍逢戰必輸的原因,除了武器裝備差、士兵綜合素質低,最主要的原因當數紀律鬆散和缺乏訓練,導致戰鬥力太差。要想打勝仗,成為強軍,只有加強訓練,嚴格紀律。沒有紀律,隊伍就不好帶了!

所以,袁世凱決定從整頓軍紀開始拉開練兵的大幕。但袁世凱並非簡單地從軍事角度去強調軍紀,因為他在前輩曾國藩、李鴻章的身上看見了這種做法的弊端:湘軍和淮軍都只能一時強硬而不能永遠強大。幸運的是,經過苦苦思索,袁世凱終於找到了導致清軍軍紀敗壞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落後。

為解決士兵的思想政治問題,袁世凱和徐世昌開動腦筋,編了一首內容可歸納為“一大綱領七項注意”的軍歌《勸兵歌》,向士兵灌輸當兵的目的是報效國家;軍人的天職是絕對服從命令;戰勝敵人的法寶是軍民一家親;不遵軍紀的下場是輕打重殺。

此歌的旋律後被紅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採用。

而且袁世凱沒事的時候就深入各營,接近下級軍官和士兵,叫他們的名字,搞得這些人又是高興又是吃驚。這還不算,他不僅能叫出對方的名字,還記得住對方的性格和優缺點,以便量才為用。

比如臉大脖子粗,就能當伙夫。臉小眼睛圓,一定能管錢。腿粗胳膊細,能爬百里地。

至於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吃苦訓練、一起吃大鍋飯,親自給士兵發工資以杜絕貪腐和保證士兵福利、熱切慰問困難士兵、送溫暖之類融入了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理念的活動,袁世凱更是沒有少搞。

這點錢你拿著來來來!

對於自己刻意要拉攏的人物,袁世凱更是用心。比如,他在家吃飯,看到有紅燒大蹄髈或者是乳酪,就會吩咐隨從端一份送到馮國璋家裡,交代說:袁大人用飯時,想起這個菜馮將軍也愛吃,所以送過來請將軍品嘗。

如此一番運作之下,袁世凱那微胖、略憨、面帶微笑的好好先生形象深入人心,他在這支軍隊裡也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

從此袁世凱擁有了一支忠臣且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這成為他日後走上地位的重要基礎!

朝廷上的大臣也沒啥說的,也不敢爭了,畢竟自己寫不出那樣的文章來,不能看著好就上啊,到時候沒啥成績,丟人不說,關鍵是丟命啊!紛紛誇獎袁世凱厲害,練新兵的人非他莫屬!

招人只要20-25歲的小夥子,抽煙片的一律不收!身子骨硬朗才是鍛煉的根本!

而且還找到了三個忠實部下。

一個是段祺瑞

二是王士珍

三是馮國璋

這三個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袁世凱十分清楚,這些年來清軍逢戰必輸的原因,除了武器裝備差、士兵綜合素質低,最主要的原因當數紀律鬆散和缺乏訓練,導致戰鬥力太差。要想打勝仗,成為強軍,只有加強訓練,嚴格紀律。沒有紀律,隊伍就不好帶了!

所以,袁世凱決定從整頓軍紀開始拉開練兵的大幕。但袁世凱並非簡單地從軍事角度去強調軍紀,因為他在前輩曾國藩、李鴻章的身上看見了這種做法的弊端:湘軍和淮軍都只能一時強硬而不能永遠強大。幸運的是,經過苦苦思索,袁世凱終於找到了導致清軍軍紀敗壞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落後。

為解決士兵的思想政治問題,袁世凱和徐世昌開動腦筋,編了一首內容可歸納為“一大綱領七項注意”的軍歌《勸兵歌》,向士兵灌輸當兵的目的是報效國家;軍人的天職是絕對服從命令;戰勝敵人的法寶是軍民一家親;不遵軍紀的下場是輕打重殺。

此歌的旋律後被紅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採用。

而且袁世凱沒事的時候就深入各營,接近下級軍官和士兵,叫他們的名字,搞得這些人又是高興又是吃驚。這還不算,他不僅能叫出對方的名字,還記得住對方的性格和優缺點,以便量才為用。

比如臉大脖子粗,就能當伙夫。臉小眼睛圓,一定能管錢。腿粗胳膊細,能爬百里地。

至於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吃苦訓練、一起吃大鍋飯,親自給士兵發工資以杜絕貪腐和保證士兵福利、熱切慰問困難士兵、送溫暖之類融入了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理念的活動,袁世凱更是沒有少搞。

這點錢你拿著來來來!

對於自己刻意要拉攏的人物,袁世凱更是用心。比如,他在家吃飯,看到有紅燒大蹄髈或者是乳酪,就會吩咐隨從端一份送到馮國璋家裡,交代說:袁大人用飯時,想起這個菜馮將軍也愛吃,所以送過來請將軍品嘗。

如此一番運作之下,袁世凱那微胖、略憨、面帶微笑的好好先生形象深入人心,他在這支軍隊裡也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

從此袁世凱擁有了一支忠臣且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這成為他日後走上地位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