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遂具有樣的作用以及功效,許多人都不認識,不妨大家可以解一下

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邊和路旁等,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外皮,曬乾、生用或醋制用,又稱為甘槁、陵槁、甘澤、苦澤、白澤、鬼醜、陵澤、腫手花根等,

生甘遂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煨甘遂瀉下作用較弱,毒性也較小,用醋炙後,可減緩其瀉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而甘遂行善走泄下行、善逐水濕作用猛烈、堪稱泄水聖藥。

甘遂苦甘,寒,有毒,具有瀉水飲、破積聚、通二便的功效,可用于治水腫脹滿、留飲、結胸、痢癇、噎膈、症瘕積聚、二便不通等症狀,

而且甘遂味苦能降瀉,根藥主下沉,歸肺、脾、腎諸經皆與水液氣化調節相關,甘遂味苦能降瀉,根藥主下沉,歸肺、脾、腎諸經皆與水液氣化調節相關,常用于水濕壅盛以致的水腫脹滿,二便不通,形證俱實者,以及可以降泄除熱,入脾肺諸經則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

甘遂味苦而甘,性寒有毒、苦可以降泄燥濕,寒可以清熱瀉火,有毒則可攻毒,而甘遂研末調敷外用,有消腫散結之功,可用於瘡毒痛胂諸證,以及還有緩急止痛之功,尤對痰濕阻滯經絡,導致肢體麻木重著麗痛者適宜,甘遂研末外敷可治毒蛇咬傷,另外甘遂還可以刺激腸管,促進腸蠕動,增加腸液,加速腸內容物的推進而產生瀉下作用,

甘遂中還有免疫抑制,以及引產、鎮痛等作用。

甘遂是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以及甘遂毒性為全株有毒,根毒性是較大,而且對於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以及服用過量會出現現腹痛、下瀉、嘔吐、脫水、嚴重時呼吸困難、迴圈衰竭而死亡等情況,

所以在使用之前記得瞭解一下甘遂的功效以及作用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