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講故事要數字 提高對體育產業的整體認知很重要

易體網12月22日消息,懶熊體育第二屆“潮前走”——中國體育產業嘉年華今日在京舉行,大會吸引到各行業頂級大咖彙聚一堂,共話中國體育產業。

CCTV5節目主任張斌作為活動主持人致開場詞,並表達了自己的體育產業觀。張斌表示,今天大家彙聚在一起,是來解答共同關心的問題,體育產業的未來在哪兒?如何走向未來?

張斌表示,關於中國體育發展三年來,大家比我有更深刻的感受,各位是創業者,是價值的創造者,一定發現了中國體育的參與在澎湃,

中國體育的消費在增長,只要有這兩點存在,我們所從事的行業,一定是未來充滿希望的行業。

韓牧:體育產業過了講故事的階段

懶熊體育創始人兼CEO韓牧,首先發表了面對“慌了”的體育產業,下一步該如何選擇的主題演講,韓牧講道:“2017年體育產業變了,

變成這樣一個詞:慌了。很多人對體育產業的雄心壯志以及熱愛,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慌了之後就開始產生了很多的不確定性,開始懷疑做的事是不是正確,甚至該不該立即從這個產業撤退。”

2017年新三板掛牌的體育公司只有16家,而在2016年是41家,2015年是24家。同樣的體育創業投融資在2017年遭到夭折,總的融資額是90億元,但在2016年是199億元。

今年大家在談論的更多是“給我一個數字,

而不是一個故事”。過去大家通過講故事或PPT,都可以表露自己的雄心壯志,但是2017年沒有人再相信了,大家都很現實。

而面對整個行業“慌了”的情境下,韓牧表示,如果大家在界內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妨出界看看。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遠,暫時把體育的標籤抽掉。

舉例NBA如果扔掉體育標籤,可能會是一家娛樂內容的生產商。Nike如果扔掉體育標籤,可能會是一家行銷公司。

在這個邏輯之下,或許可以看到不同的東西。

陳杭:體育是個注重線下的慢行業

在緊接著的“風口過後,體育投資如何玩”主題論壇上,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總裁陳杭、 信中利資本董事長汪潮湧、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前海梧桐並購基金總裁謝聞栗在回顧過去兩年成功的基礎上拉開了2018年的投資風向。

眾所周知,體育產業在過去的2年大潮發展之中,資本起到核心的助力因素。如果說政策是導火索,那麼資本就是整個產業助推的催化劑。但是進入到2017年下半年,這個論調似乎有一些變化,伴隨整個一級市場的創投大環境的回落,體育投資的熱度似乎也在消減,有人說體育投資在降溫,有人說體育投資風口不再。

對此,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總裁陳杭表示,體育產業的發展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快,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了兩個階段。

階段一:互聯網+體育

當時有很多錢砸進來,因為互聯網和很多行業的結合都非常快,和體育行業的結合也一定很快。但是事實上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度以後,互聯網+體育模式好像並沒有那麼成功。

階段二:大量的投資人都經過了反思,大家又重新把目光從線上轉到了線下。

在這樣的轉變中,我們也看到了體育的四個特性:1.消費升級的行業。2、重線下的行業。因為體育是個運動,本質線上下。3、需要專業指導。4、反人性。

從以上四點不難看出,體育是個慢行業,它不會像遊戲、網遊這麼快的爆發,因為體育鍛煉是反人性的。也因此現在的投資者開始注重線下,注重投資體育培訓,注重投資場館,不會像第一階段的人一樣沉迷一個故事,變成線下思考的時候,也就慢慢能進入到穩定狀況了。

毛大慶:對體育產業的整體思維和構架認知非常重要

此外,雖不是體育圈內人,卻經常以體育形象出現的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也分享了自己對體育產業的理解。

“我想表達的體育產業不是體育,而是產業。不過目前看來,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產業,我們遠遠還沒有形成對體育產業的整體思維和整體構架。”

這有點像中國的電影產業,中國的電影產業當下好多人著眼的是票房,以至於為了票房去做假票房、假數字,其實真正發達的電影產業的著眼點根本不在票房,著眼點在衍生物,在後面龐大產業的體系當中。

當前大眾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是非常膚淺的,站在大眾體育的視角看,乒羽、游泳、跑步、鐵人三項、戶外、自行車、帆船、賽艇等項目,其實都可以大眾化。

雖然馬拉松的爆發也就兩三年的時間,但這個背景下大量的人參與後,好多東西還沒有衍生開來,比方說體育的裝備、體育的飲食、體育的康復、賽事的多樣性組織、體育傳媒等。

其實,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和市場,隨著消費升級,體育能不能把衍生品變成產業,決定著他能不能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最後,毛大慶還表示,體育產業的核心是文化,沒有有文化的體育產業是不可能走的長的。(易體網/ 張婷婷)

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總裁陳杭表示,體育產業的發展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快,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了兩個階段。

階段一:互聯網+體育

當時有很多錢砸進來,因為互聯網和很多行業的結合都非常快,和體育行業的結合也一定很快。但是事實上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度以後,互聯網+體育模式好像並沒有那麼成功。

階段二:大量的投資人都經過了反思,大家又重新把目光從線上轉到了線下。

在這樣的轉變中,我們也看到了體育的四個特性:1.消費升級的行業。2、重線下的行業。因為體育是個運動,本質線上下。3、需要專業指導。4、反人性。

從以上四點不難看出,體育是個慢行業,它不會像遊戲、網遊這麼快的爆發,因為體育鍛煉是反人性的。也因此現在的投資者開始注重線下,注重投資體育培訓,注重投資場館,不會像第一階段的人一樣沉迷一個故事,變成線下思考的時候,也就慢慢能進入到穩定狀況了。

毛大慶:對體育產業的整體思維和構架認知非常重要

此外,雖不是體育圈內人,卻經常以體育形象出現的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也分享了自己對體育產業的理解。

“我想表達的體育產業不是體育,而是產業。不過目前看來,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產業,我們遠遠還沒有形成對體育產業的整體思維和整體構架。”

這有點像中國的電影產業,中國的電影產業當下好多人著眼的是票房,以至於為了票房去做假票房、假數字,其實真正發達的電影產業的著眼點根本不在票房,著眼點在衍生物,在後面龐大產業的體系當中。

當前大眾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是非常膚淺的,站在大眾體育的視角看,乒羽、游泳、跑步、鐵人三項、戶外、自行車、帆船、賽艇等項目,其實都可以大眾化。

雖然馬拉松的爆發也就兩三年的時間,但這個背景下大量的人參與後,好多東西還沒有衍生開來,比方說體育的裝備、體育的飲食、體育的康復、賽事的多樣性組織、體育傳媒等。

其實,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和市場,隨著消費升級,體育能不能把衍生品變成產業,決定著他能不能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最後,毛大慶還表示,體育產業的核心是文化,沒有有文化的體育產業是不可能走的長的。(易體網/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