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大課堂”宣講十九大精神的“城步樣本”

幸福歡歌苗鄉來

——“五大課堂”宣講十九大精神的“城步樣本”

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尹建國 周玉意 陸益平 通訊員 馬晶 饒興軍

(宣講小分隊田間地頭向村民宣講十九大報告)

宣傳學習十九大,苗鄉兒女熱情高。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城步苗族自治縣以“五大課堂”為載體,開設“黨校課堂”聽報告、“露天課堂”看電影、“空中課堂”學文化、“戲劇課堂”觀演出、“實踐課堂”練技能。通過百姓喜聞樂見接地氣的“五大課堂”開展,打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組合拳”,

形成了“城步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縣以“五大課堂”為載體,全面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宣講的做法日前被湖南省委辦公廳《要情彙報》推介。對於這一工作做法,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給予充分肯定,並於12月8日做出批示:“對城步做法可以在全市推廣”。

12月20日,為深入探索城步經驗,把城步創新載體宣講十九大的做法進行推介,記者隨邵陽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省市主流媒體採訪團先後來到儒林鎮楊家將村、清溪村、塔溪村和丹口鎮桃林村,

對這一做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採訪。每到一個地方,讓各媒體記者感受到了該縣廣大幹部群眾學習理論的深度、實踐的力度、情感的溫度,處處呈現當地幹群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精心安排部署 精神落地生根

(穿著苗服的大爺大媽們用山歌描繪幸福生活)

城步,系全國五個苗族自治縣之一,在這塊神奇而富饒的土地上,有著奇異的山水和獨特的民族文化。這裡,綠水潺潺,古樹參天;這裡,山歌繚繞,舞姿翩翩。青石板、風雨橋、吊腳樓、苗家女……儼然一幅古風盎然的山水畫。

近年來,城步苗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優勢,

大力加強旅遊景區設施建設,著力推進旅遊宣傳促銷,致力打造“生態城步、魅力苗鄉”旅遊品牌,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確立了“生態立縣、項目興縣、產業富縣、招商活縣”的發展戰略,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城步先後獲評“全省全面小康十快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中國最具影響力文化旅遊百強縣”及“中國區域休閒旅遊目的地城市”。

黨的十九召開以後,苗鄉人民都十分關心十九大,熱切渴望瞭解十九大精神。該縣怎麼學,怎麼幹,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組織全縣領導幹部專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10月30日,縣委書記羅建南主持召開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五次集中學習,就全縣如何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再精心安排部署,要求各黨委黨組要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的內涵和實質;採取電視、報紙、網路、宣傳標語等多種立體式宣傳形式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做到人民群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入心入腦。

為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縣基層落地生根,縣委書記羅建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博理先後深入多個機關鄉鎮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指導脫貧攻堅工作,解決脫貧攻堅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

為進一步擴大基層宣講覆蓋面,該縣精心組織多個宣講小分隊,進單位入鄉鎮紛紛創新宣講形式,分赴農村、社區、田間地頭開展宣講活動,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到基層。

冬日的鄉村,風寒日冷。在儒林鎮楊家將村80的老黨員楊支永家裡卻被濃濃的暖意包圍著。原來,基層宣講員給他送來一份特殊的禮物——黨的十九大報告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十九大精神宣傳材料。手捧報告讀本、認真聆聽宣講員解讀十九大精神後,這位有48年黨齡的老黨員激動地說:“黨的十九大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報告裡的很多內容十分接地氣。”

在城步,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連日來,廣大幹部群眾讀報告、談體會、話未來。大家表示,要增強“四個意識”,樹牢“四個自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乘勢而上、奮發作為,擁抱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輝煌。

南山腳下,吊腳樓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在美麗廣闊的苗鄉大地蔓延……

創新宣講載體 五大課堂覆蓋

(農技人員田邊地頭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

流動宣講進基層,傳播時代好聲音。

12月20日上午,冬日的城步,藍天白雲,綠意盎然,風景如畫。在田間地頭邊,儒林鎮楊家將村楊氏官廳前,該村50余名黨員群眾自發地來到這裡,手裡拿著筆記本,認真聆聽宣講小分隊宣傳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這就是“五大課堂”之一的“黨校課堂”。 村民們來到這裡,一排一排地坐下來,大家暢所欲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笑聲不斷,掌聲連連,氣氛熱烈融洽。

楊家將村充分利用城關鎮的地理優勢和人文優勢,積極挖掘傳統文化,講好楊家將故事,打造文化特色鄉村。採訪中,該村支書王運忠對記者說:“作為一名黨員和村支書,我更要帶領村民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在全村營造更好的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氛圍。我村將立足楊家將文化,利用三十六峰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白雲大道等交通線的拉動,開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系列旅遊產業與文化產品,將旅遊與商務相結合,打造休閒觀光旅遊和生態體驗村落。”

“你們聽過我們苗鄉的山歌嗎?我現帶你們去清溪村感受咱們“戲劇課堂”苗鄉山歌的魅力吧!”在楊家將村採訪完,陪同我們採訪的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炎興奮地對記者們說。

“走上台來就唱歌,苗家山寨喜事多,黨的各項政策好,唱起山歌好快樂。我哩住在清溪村,往日生活好貧困,精准扶貧受了益,唱支山歌謝黨恩……”一進清溪村,一首悅耳的原生態山歌隨風飄進了我們的耳朵。

站在村口環望,遠處可見被霧氣彌漫著的三十六峰,淺藍青藍重疊,像一幅浸染的水墨畫,風吹過,乳白色清涼的霧裡全是青草的味兒。隨著歌聲,我們走進這座有760多年歷史的古村。

在村部前的一棵古樹下,一群穿著苗服的大爺大媽們正歡快地對唱著山歌。今年65歲的村民楊步宇告訴記者,該村的村民都有唱山歌的習俗,他己唱了30多年了。現今黨的政策好,我們老百姓都脫了貧,我們便自編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節目,並用唱山歌的形式傳唱十九大精神,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謝。

“戲劇課堂”果然名不虛傳,悠揚的山歌隨口就來,幸福的歌聲山村飄蕩……

同來的一位鎮幹部還告訴我們,該村宣講十九大還呈現另一個特色“空中課堂”。 宣講小分隊通過抓內容、抓載體、抓引領、抓結合,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用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矩陣優勢,聚合多種形態,精心策劃選題,創新表達方式,積極打造網上正能量策源地,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廣覆蓋地推進網上十九大精神宣傳,在村裡做到了有速度、有熱度、有廣度、有深度、有實效。

當天下午,記者們一行來到塔溪村,在苗香梨種植基地,只見農業局的技術員在梨樹林裡手把手地給農戶們講解苗香梨的剪枝、培育等相關知識。

近年來,該村把發展苗香梨作為全村百姓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村裡成立了宏發苗香梨專業合作社種植高山苗香梨2340多畝,有400多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該村貧困戶饒家紅以前家裡十分貧困,加入合作社種了10余畝苗香梨,今年收入8萬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村支部書記肖輝旺說,我們村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實踐課堂”練技能為載體,教村民學技術練致富本領。通過發展苗香梨和葡萄產業,給貧困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全村脫貧摘帽形勢良好。

在丹口鎮桃林村,一場“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的文藝演出氣氛熱烈,當地文藝隊自編自導的小品、山歌、舞蹈等節目,既接地氣,又宣傳了十九大精神的內涵與主題,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也讓十九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小品《懶漢脫貧》,表演貼近生活,幽默風趣,台下村民們看得喜笑顏開。

“滴水之恩不能忘,脫貧全靠共產黨;吃水不忘挖井人,農民跟党奔小康。”當地村民羅超喜在觀看演出後高興地說。“山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把十九大精神融進山歌裡,黨的好聲音就可以唱到我們心裡去。”

文體節目時常演,歡歌笑語傳村寨。當晚在桃林戲臺坪裡,一場紅色電影又在夜幕降臨時放演……

譜寫發展新篇 幸福苗鄉更美

(村民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

講實說透,凝聚民心。在城步,生動宣講與貫徹落實同頻共振,黨的十九大精神正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站在歷史新高度,繪就時代新藍圖;新的思想新起點,我們踏上新征途。”記者從城步採訪瞭解到,該縣以“五大課堂”為載體,開設“黨校課堂”組織開展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進一線宣講活動180餘次,參加學習的黨員達8900余人次。

開設“露天課堂”通過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活動宣講十九大精神,共組織放映《建黨偉業》、《開國大典》等紅色電影30餘場,觀看群眾達5000多人。

開設“戲劇課堂”根據十九大精神,結合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專案建設、文化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組織編排喜聞樂見的快板、小品、民間小調、歌舞等多種文藝演出13場,讓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遍地開花、入腦入心。

開設“實踐課堂”開展“走進農家話一次家常,走進村組開一次群眾座談會,走進聯繫村召開一次黨支部座談會,走進聯繫鄉鎮參加一次鄉鎮黨委工作會”等活動25場,組織800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幫助群眾學致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深入鄉村採訪,城步在宣傳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方面的經驗做法和亮點給各媒體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縣以“講清楚、講明白,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為目標,及時、鮮活地開展十九大精神宣傳,讓當地群眾隨時隨地學起來、動起來,增強了宣傳實效。該縣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火熱場景和生動實踐,確保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該縣在廣泛宣傳上下功夫、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全縣黨員幹部學出了忠誠、學出了自信、學出了擔當、學出了精神,凝聚了共識,並把學習成果自覺轉化為推動全縣建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真招實策。

城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文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我們要把城步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宣傳好推介出去,為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強大的宣傳支撐。”

“村村寨寨歌滔滔,五大課堂顯成效。宣傳學習十九大,苗鄉兒女熱情高。”記者在這幾個村的所見所聞,深切地感受到當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風文明大幅提升,新農村建設迅速發展,十九大精神宣傳火熱。一個生態秀美、民族團結、生機勃勃的魅力城步,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城步正以十九大精神謀篇佈局,推動精准扶貧脫貧工作,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一步一個腳印,在奮鬥中譜寫城步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文藝演出深受群眾歡迎)

[責編:李雯雯]

[來源:新湖南用戶端]

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的內涵和實質;採取電視、報紙、網路、宣傳標語等多種立體式宣傳形式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做到人民群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入心入腦。

為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縣基層落地生根,縣委書記羅建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博理先後深入多個機關鄉鎮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指導脫貧攻堅工作,解決脫貧攻堅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

為進一步擴大基層宣講覆蓋面,該縣精心組織多個宣講小分隊,進單位入鄉鎮紛紛創新宣講形式,分赴農村、社區、田間地頭開展宣講活動,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到基層。

冬日的鄉村,風寒日冷。在儒林鎮楊家將村80的老黨員楊支永家裡卻被濃濃的暖意包圍著。原來,基層宣講員給他送來一份特殊的禮物——黨的十九大報告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十九大精神宣傳材料。手捧報告讀本、認真聆聽宣講員解讀十九大精神後,這位有48年黨齡的老黨員激動地說:“黨的十九大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報告裡的很多內容十分接地氣。”

在城步,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連日來,廣大幹部群眾讀報告、談體會、話未來。大家表示,要增強“四個意識”,樹牢“四個自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乘勢而上、奮發作為,擁抱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輝煌。

南山腳下,吊腳樓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在美麗廣闊的苗鄉大地蔓延……

創新宣講載體 五大課堂覆蓋

(農技人員田邊地頭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

流動宣講進基層,傳播時代好聲音。

12月20日上午,冬日的城步,藍天白雲,綠意盎然,風景如畫。在田間地頭邊,儒林鎮楊家將村楊氏官廳前,該村50余名黨員群眾自發地來到這裡,手裡拿著筆記本,認真聆聽宣講小分隊宣傳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這就是“五大課堂”之一的“黨校課堂”。 村民們來到這裡,一排一排地坐下來,大家暢所欲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笑聲不斷,掌聲連連,氣氛熱烈融洽。

楊家將村充分利用城關鎮的地理優勢和人文優勢,積極挖掘傳統文化,講好楊家將故事,打造文化特色鄉村。採訪中,該村支書王運忠對記者說:“作為一名黨員和村支書,我更要帶領村民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在全村營造更好的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氛圍。我村將立足楊家將文化,利用三十六峰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白雲大道等交通線的拉動,開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系列旅遊產業與文化產品,將旅遊與商務相結合,打造休閒觀光旅遊和生態體驗村落。”

“你們聽過我們苗鄉的山歌嗎?我現帶你們去清溪村感受咱們“戲劇課堂”苗鄉山歌的魅力吧!”在楊家將村採訪完,陪同我們採訪的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炎興奮地對記者們說。

“走上台來就唱歌,苗家山寨喜事多,黨的各項政策好,唱起山歌好快樂。我哩住在清溪村,往日生活好貧困,精准扶貧受了益,唱支山歌謝黨恩……”一進清溪村,一首悅耳的原生態山歌隨風飄進了我們的耳朵。

站在村口環望,遠處可見被霧氣彌漫著的三十六峰,淺藍青藍重疊,像一幅浸染的水墨畫,風吹過,乳白色清涼的霧裡全是青草的味兒。隨著歌聲,我們走進這座有760多年歷史的古村。

在村部前的一棵古樹下,一群穿著苗服的大爺大媽們正歡快地對唱著山歌。今年65歲的村民楊步宇告訴記者,該村的村民都有唱山歌的習俗,他己唱了30多年了。現今黨的政策好,我們老百姓都脫了貧,我們便自編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節目,並用唱山歌的形式傳唱十九大精神,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謝。

“戲劇課堂”果然名不虛傳,悠揚的山歌隨口就來,幸福的歌聲山村飄蕩……

同來的一位鎮幹部還告訴我們,該村宣講十九大還呈現另一個特色“空中課堂”。 宣講小分隊通過抓內容、抓載體、抓引領、抓結合,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用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矩陣優勢,聚合多種形態,精心策劃選題,創新表達方式,積極打造網上正能量策源地,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廣覆蓋地推進網上十九大精神宣傳,在村裡做到了有速度、有熱度、有廣度、有深度、有實效。

當天下午,記者們一行來到塔溪村,在苗香梨種植基地,只見農業局的技術員在梨樹林裡手把手地給農戶們講解苗香梨的剪枝、培育等相關知識。

近年來,該村把發展苗香梨作為全村百姓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村裡成立了宏發苗香梨專業合作社種植高山苗香梨2340多畝,有400多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該村貧困戶饒家紅以前家裡十分貧困,加入合作社種了10余畝苗香梨,今年收入8萬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村支部書記肖輝旺說,我們村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實踐課堂”練技能為載體,教村民學技術練致富本領。通過發展苗香梨和葡萄產業,給貧困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全村脫貧摘帽形勢良好。

在丹口鎮桃林村,一場“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的文藝演出氣氛熱烈,當地文藝隊自編自導的小品、山歌、舞蹈等節目,既接地氣,又宣傳了十九大精神的內涵與主題,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也讓十九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小品《懶漢脫貧》,表演貼近生活,幽默風趣,台下村民們看得喜笑顏開。

“滴水之恩不能忘,脫貧全靠共產黨;吃水不忘挖井人,農民跟党奔小康。”當地村民羅超喜在觀看演出後高興地說。“山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把十九大精神融進山歌裡,黨的好聲音就可以唱到我們心裡去。”

文體節目時常演,歡歌笑語傳村寨。當晚在桃林戲臺坪裡,一場紅色電影又在夜幕降臨時放演……

譜寫發展新篇 幸福苗鄉更美

(村民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

講實說透,凝聚民心。在城步,生動宣講與貫徹落實同頻共振,黨的十九大精神正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站在歷史新高度,繪就時代新藍圖;新的思想新起點,我們踏上新征途。”記者從城步採訪瞭解到,該縣以“五大課堂”為載體,開設“黨校課堂”組織開展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進一線宣講活動180餘次,參加學習的黨員達8900余人次。

開設“露天課堂”通過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活動宣講十九大精神,共組織放映《建黨偉業》、《開國大典》等紅色電影30餘場,觀看群眾達5000多人。

開設“戲劇課堂”根據十九大精神,結合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專案建設、文化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組織編排喜聞樂見的快板、小品、民間小調、歌舞等多種文藝演出13場,讓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遍地開花、入腦入心。

開設“實踐課堂”開展“走進農家話一次家常,走進村組開一次群眾座談會,走進聯繫村召開一次黨支部座談會,走進聯繫鄉鎮參加一次鄉鎮黨委工作會”等活動25場,組織800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幫助群眾學致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深入鄉村採訪,城步在宣傳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方面的經驗做法和亮點給各媒體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縣以“講清楚、講明白,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為目標,及時、鮮活地開展十九大精神宣傳,讓當地群眾隨時隨地學起來、動起來,增強了宣傳實效。該縣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火熱場景和生動實踐,確保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該縣在廣泛宣傳上下功夫、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全縣黨員幹部學出了忠誠、學出了自信、學出了擔當、學出了精神,凝聚了共識,並把學習成果自覺轉化為推動全縣建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真招實策。

城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文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我們要把城步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宣傳好推介出去,為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強大的宣傳支撐。”

“村村寨寨歌滔滔,五大課堂顯成效。宣傳學習十九大,苗鄉兒女熱情高。”記者在這幾個村的所見所聞,深切地感受到當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風文明大幅提升,新農村建設迅速發展,十九大精神宣傳火熱。一個生態秀美、民族團結、生機勃勃的魅力城步,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城步正以十九大精神謀篇佈局,推動精准扶貧脫貧工作,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一步一個腳印,在奮鬥中譜寫城步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文藝演出深受群眾歡迎)

[責編:李雯雯]

[來源: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