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中國軍隊的這些瞬間,有沒有擊中你的淚點?

點擊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再有9天,我們就將告別2017年。

在這個時刻,讓我們通過一個個光影瞬間,回望2017年,回望人民軍隊一年來走過的鏗鏘足跡,重溫那些振奮人心的時刻,觸摸那份擊中心靈的感動。

某個瞬間,令我們心潮澎湃。

某個瞬間,令我們熱淚盈眶。

某個瞬間,令我們刻骨銘心。

某個瞬間,令我們會心一笑……

這些瞬間,折射的就是中國軍人的時代風采,展現的就是人民軍隊的時代風貌。

這些瞬間,就是人民軍隊的歷史。

冰珠·兵心

位於北緯53°的大興安嶺西麓額爾古納河旁的奇乾鄉,一年裡有6個多月大雪封山,這裡冬季室外溫度低於-30℃,在外巡邏執勤的戰士不一會兒眼睫毛上就結出了冰珠。

飛越雪海來看你

1月20日,農曆小年,新疆阿勒泰地區呵氣成霜、滴水成冰。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搭乘某陸航旅的直升機飛向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紅山嘴邊防連,

為連隊送去暖心年貨,並接送下山過年的官兵。直升機艙門打開的一刹那,連隊中士張海鵬一下喜呆了:他萬萬沒想到,女朋友高婷搭乘直升機上山來看他。一對戀人相擁相依,互訴衷腸……

穿越三千公里國土的愛戀

姚冉是河南駐馬店的一名小學教師,鄧雲翔是駐守在祖國雄雞版圖最北端漠河某邊防連的副連長,兩人平時依靠書信和手機傳遞情意。2017年1月25日,姚冉輾轉3000多公里來到連隊,與鄧雲翔領取結婚證,情定界碑前,相約一生相守。

為你點贊

2017年春運期間,武警福建總隊直屬支隊戰士李程(右一)為回家過節的老人提供幫助,老人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

一百一十五名軍嫂撐起另一座營盤

滹沱河畔,石家莊市。一個軍營大院裡,看不到幾個穿軍裝的人,只見一座軍人躍馬揚鞭的雕像傲然矗立。

一年前,伴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號角,在這裡駐守了46年的原陸軍第27集團軍官兵移防到山西太原,成為全軍首個因改革而調整部署的軍級單位。從此,集團軍機關和直屬隊115個軍人家庭開始了“雙城”生活。當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突然壓在留守的軍嫂身上,她們由來已久的艱辛、酸楚,被瞬間放大;她們長期養成的堅強、勇敢,也更加凸顯。

告別甘巴拉

西部戰區空軍駐藏某雷達旅報務員王清江16年的軍旅生涯,有14年是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達站度過的。退伍前,他與在甘巴拉戍守了21年的戰友王勝全(左)相擁告別。

“爽約”的爸爸

2月14日,新學期開學,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六年級四班學生李燚鵬和媽媽在校門前與爸爸李志國視頻通話。李志國在駐西藏部隊工作多年,一家人一直分居兩地。李燚鵬最渴望的是能有爸爸送他上學,然而,多年來,李志國一直是個“爽約”的爸爸。

海拔4050米,尋找家的信號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阿然保泰邊防連駐守在海拔4050米的帕米爾高原深處,營房位於兩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間,每天能見到太陽的時間不足6個小時,連續一周陰天更是常事。連隊供電主要靠太陽能電池板,日照不足導致供電時斷時續。高山阻隔,氣候惡劣,手機信號對於他們來說常常是一種奢望,家的“聲音”變得格外珍貴。

去留總關情

2017年4月初,空軍原某高炮團轉隸移防,告別關中平原奔赴大漠戈壁。官兵們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征程。

離別

4月20日下午,分流命令下達,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官兵即將奔赴祖國四面八方。21日7時,第一批分流的戰友起程。離別那一刻,官兵們深情向戰機敬禮告別。

風雪之中不倒“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年均氣溫-6℃,8級以上大風天氣達120多天,似乎永遠都停留在冬季。4月29日,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百餘台重型卡車轟鳴上路,穿越風雪彌漫的青藏線,執行進藏運輸任務。4月30日,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海拔5231米的唐古喇山口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柏油路變成了冰雪路,重型卡車裝上防滑鏈仍然打滑。風雪中,執勤的汽車兵矗立成一座雕像。

最美的手

5月2日,大興安嶺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突發大火,武警森林部隊官兵緊急展開滅火救援。圖為一名執行救火任務的戰士滿是油污和血水的手。

帕米爾生死救援

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塔什庫爾幹鄉庫孜滾村展開救援,協助當地排查房屋、轉移群眾、搬運物資。

孟加拉:有個女孩叫“中國”

2010年11月12日,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服務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停靠孟加拉吉大港,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當地婦女傑娜特成功實施了剖腹產手術。傑娜特為了表達對中國海軍官兵的謝意,給女兒起名“中國”。2017年5月23日,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吉大港,已經7歲的女孩“中國”揮舞著五星紅旗,迎接中國海軍官兵。

洪水中不倒的“牆”

7月2日,受洪澇災害影響,廣西全州縣安和鎮300餘名群眾被困。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緊急前往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拉起繩索,組成一道150米長的“人牆”,確保群眾安全轉移。

告別,是軍人家庭的常態

東部戰區陸軍某部二級軍士長仰永峰入伍21年,經歷了3次編制調整、4次移防搬遷。2017年夏,仰永峰所在的營整建制移防。他揮別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踏上新的征程。

亞丁灣婚禮

當地時間2017年8月7日,正在執行遠航訪問任務的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與第26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會合。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指揮所指揮組參謀陳賢榜和護航編隊揚州艦副觀通長蔣林芝的婚禮在這裡舉行。陳賢榜和蔣林芝在2月14日領了結婚證,兩人還沒來得及舉辦婚禮就各自奔赴遠航訪問和護航的征程。在兩個編隊相遇時,編隊領導決定為他們辦一場大洋婚禮。婚禮結束後,他們再次揮別,帶著對彼此的思念,又走向了各自的戰位。

最美“逆行”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危急關頭,救災官兵奔向最危險的地域。這張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逆行背影,正是救災期間無數官兵的真實寫照。

給兒子的禮物

南疆軍區某通信團三營營長馬現金入伍21年,在高原奮戰15年。高原戍邊,無怨無悔,只是對家人心懷愧疚。這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是馬現金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

告別甘巴拉

西部戰區空軍駐藏某雷達旅報務員王清江16年的軍旅生涯,有14年是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達站度過的。退伍前,他與在甘巴拉戍守了21年的戰友王勝全(左)相擁告別。

“爽約”的爸爸

2月14日,新學期開學,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六年級四班學生李燚鵬和媽媽在校門前與爸爸李志國視頻通話。李志國在駐西藏部隊工作多年,一家人一直分居兩地。李燚鵬最渴望的是能有爸爸送他上學,然而,多年來,李志國一直是個“爽約”的爸爸。

海拔4050米,尋找家的信號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阿然保泰邊防連駐守在海拔4050米的帕米爾高原深處,營房位於兩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間,每天能見到太陽的時間不足6個小時,連續一周陰天更是常事。連隊供電主要靠太陽能電池板,日照不足導致供電時斷時續。高山阻隔,氣候惡劣,手機信號對於他們來說常常是一種奢望,家的“聲音”變得格外珍貴。

去留總關情

2017年4月初,空軍原某高炮團轉隸移防,告別關中平原奔赴大漠戈壁。官兵們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征程。

離別

4月20日下午,分流命令下達,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官兵即將奔赴祖國四面八方。21日7時,第一批分流的戰友起程。離別那一刻,官兵們深情向戰機敬禮告別。

風雪之中不倒“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年均氣溫-6℃,8級以上大風天氣達120多天,似乎永遠都停留在冬季。4月29日,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百餘台重型卡車轟鳴上路,穿越風雪彌漫的青藏線,執行進藏運輸任務。4月30日,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海拔5231米的唐古喇山口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柏油路變成了冰雪路,重型卡車裝上防滑鏈仍然打滑。風雪中,執勤的汽車兵矗立成一座雕像。

最美的手

5月2日,大興安嶺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突發大火,武警森林部隊官兵緊急展開滅火救援。圖為一名執行救火任務的戰士滿是油污和血水的手。

帕米爾生死救援

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塔什庫爾幹鄉庫孜滾村展開救援,協助當地排查房屋、轉移群眾、搬運物資。

孟加拉:有個女孩叫“中國”

2010年11月12日,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服務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停靠孟加拉吉大港,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當地婦女傑娜特成功實施了剖腹產手術。傑娜特為了表達對中國海軍官兵的謝意,給女兒起名“中國”。2017年5月23日,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吉大港,已經7歲的女孩“中國”揮舞著五星紅旗,迎接中國海軍官兵。

洪水中不倒的“牆”

7月2日,受洪澇災害影響,廣西全州縣安和鎮300餘名群眾被困。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緊急前往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拉起繩索,組成一道150米長的“人牆”,確保群眾安全轉移。

告別,是軍人家庭的常態

東部戰區陸軍某部二級軍士長仰永峰入伍21年,經歷了3次編制調整、4次移防搬遷。2017年夏,仰永峰所在的營整建制移防。他揮別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踏上新的征程。

亞丁灣婚禮

當地時間2017年8月7日,正在執行遠航訪問任務的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與第26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會合。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指揮所指揮組參謀陳賢榜和護航編隊揚州艦副觀通長蔣林芝的婚禮在這裡舉行。陳賢榜和蔣林芝在2月14日領了結婚證,兩人還沒來得及舉辦婚禮就各自奔赴遠航訪問和護航的征程。在兩個編隊相遇時,編隊領導決定為他們辦一場大洋婚禮。婚禮結束後,他們再次揮別,帶著對彼此的思念,又走向了各自的戰位。

最美“逆行”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危急關頭,救災官兵奔向最危險的地域。這張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逆行背影,正是救災期間無數官兵的真實寫照。

給兒子的禮物

南疆軍區某通信團三營營長馬現金入伍21年,在高原奮戰15年。高原戍邊,無怨無悔,只是對家人心懷愧疚。這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是馬現金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