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nfocomm2017:液晶“不安好”

全球顯示行業規模最大的技術,當屬液晶顯示。但是,在Infocomm2017,液晶廠商有些笑不起來。

非利基產品遭逢上游漲價

2016年大屏顯示行業上游波動很大:小間距LED的燈珠、液晶大屏和液晶拼接螢幕的上游面板都出現了大幅價格上揚。

不過,同是漲價,影響卻不一樣:因為,小間距LED行業保持著近3成的淨利,漲價對企業利潤影響不大;而液晶行業長期是“低利潤”市場,10%,甚至更低的毛利,讓任何的上游風吹草動都影響巨大。

在長達十餘年的液晶工程大屏歷史中,

液晶也不是沒想過提高利潤,亦非一開始就是低價格產品。但是,液晶製造業是一個高度規模化的行業,這決定了供給端總是在過剩與不足之間波動。而供給過剩週期,必然帶來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同時,液晶顯示的終端製造,技術難度過低,導致產品留給終端企業的附加值不高、差異性不足,所以,競爭方式也變的低級和粗放。

造成液晶大屏對上游價格趨勢敏感的原因還包括“在大屏市場,

液晶高端化一直困難重重”。“除了少數醫療顯示、特種工業顯示外,幾乎液晶顯示的主要市場都是‘廉價’的”,一位行業廠商這般表示,他說“安防雖然是工程大屏行業最大板塊,卻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品質需求不高,液晶獨霸這個領域並沒有帶來多高的效益產出”。類似安防的市場,還包括液晶單屏產品的教育應用,那也是一個“只見辛苦不見發達”的領域。

對此,液晶產業開出的藥方是“液晶也要在拼接上做極小縫隙的產品”。但是這一努力現在的成績只有1.8毫米,DLP拼接則達到0.2毫米,小間距LED和正投影工程更是號稱“無縫隙”。這種競爭格局導致,所謂高端液晶拼接產品“有價無市”。

“2016年的上游漲價對液晶大屏打擊力度是很大的”,業內廠商總結稱,一方面液晶大屏和拼接屏的擴張受到了阻力;另一方面,教育單屏的大型化也失去了關鍵驅動力。

所以,行業企業都準備在2017年繼續過緊日子。

未來遭遇挑戰,液晶已經進入“休眠”期

除了現實的殘酷外,打擊大屏市場液晶技術陣營信心的還有“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顯示行業向OLED轉型已經邁出大步伐。“蘋果手機換成OLED屏,讓所有消費者都認為OLED比液晶更好”,一家銷售商如此回饋。他覺得,OLED與液晶的比較,已經不是技術優劣的問題,而是市場已經選擇了OLED,

認為OLED就是好。廠商只能去迎合這個市場趨勢。

所以,雖然大尺寸OLED、OLED拼接產品到底何時能普及還是未知數,再等五年、八年也說不定。但是,廠商們心理天平卻已經不在液晶上。

另一方面,2016年小間距LED開始依託P1.8-p2.0的產品進入安防市場。而安防應用是液晶拼接最主要的市場方向。同時,在商用廣告市場,小間距LED屏也在強調自己的“尺寸形態訂制化”、“高亮、高色彩和對比度表現”兩重優勢。在教育應用市場,鐳射投影的成熟、高亮化和電子白板大型化,也打擊了大尺寸液晶價格居高不下的軟肋。

可以說,2016年液晶在自身漲價背景下,所有主要市場方向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這使得液晶工程顯示廠商有點“陣腳”不穩的感覺。很多企業不是選擇力保液晶,而是選擇進入新產品線、新技術線,迎合需求多元化。後者實際導致,市場支持液晶的力量在減少,或者休眠。

現實競品技術競爭、長期趨勢演進的替代性、漲價:沒有哪一個顯示技術門類在過去這段時期比液晶過得更“悲催”。這種情緒也將表現在infocomm展會之上,尤其是表現在液晶產品佔據展位元面積的縮小上。

在教育應用市場,鐳射投影的成熟、高亮化和電子白板大型化,也打擊了大尺寸液晶價格居高不下的軟肋。

可以說,2016年液晶在自身漲價背景下,所有主要市場方向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這使得液晶工程顯示廠商有點“陣腳”不穩的感覺。很多企業不是選擇力保液晶,而是選擇進入新產品線、新技術線,迎合需求多元化。後者實際導致,市場支持液晶的力量在減少,或者休眠。

現實競品技術競爭、長期趨勢演進的替代性、漲價:沒有哪一個顯示技術門類在過去這段時期比液晶過得更“悲催”。這種情緒也將表現在infocomm展會之上,尤其是表現在液晶產品佔據展位元面積的縮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