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普!種衣劑≠拌種劑,你犯了常識性問題了嗎

冬小麥播種已經開始。提前採取選種、曬種、種子包衣等種子處理措施,

是小麥播種以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那麼,怎麼拌種,又該選擇什麼產品拌種,存在的誤區又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種子處理劑分為3種:浸種劑、拌種劑、種衣劑。

種子處理劑概況

在實際應用上,老百姓往往分不清種衣劑和拌種劑,通常把它們都稱之為“拌種劑”,它們雖然都作為種子處理使用,但種衣劑≠拌種劑。

其實,拌種劑和浸種劑共同點是在播種前農民根據防治的需要用固體農藥或者用含有農藥的水溶液來處理種子,

它是一種屬於田間施藥的一種方式,而種衣劑是拌種劑的升級版。

拌種劑的組成:活性物質+溶劑+輔料(染料等)。

種衣劑的組成:活性物質+成膜劑+其它助劑(分散劑、滲透劑、流變添加劑、防凍劑、消泡劑等)+填料+輔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水劑、供氧劑等)+警戒色。

種衣劑是在拌種劑和浸種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最大優點是在植物種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強度的衣膜(或保護層)。

注:一般包衣種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內不需再施農藥,且用藥量僅為田間施藥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稱為最節約用藥的農藥新劑型。

活性物質是種衣劑的主配方,也是病蟲害防治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它包括殺菌劑、殺蟲劑、殺線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相應的保護劑,微量元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警戒色實際上是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這些種子是用藥劑處理過的,不能用來食用和作飼料。但是,我們農民長期以來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觀念,比如認為種衣劑顏色越深、刺激的味道越大,藥效越高,其實不然。

誤區大擊破

誤區一:上了“顏色”就是種子處理

並不是上了顏色的種子就是種子處理,很多不法商販抓住這一誤區,賣了不少僅是顏料染色的種子,

對種子並沒有防護作用,對種子的發芽也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

誤區二:種子處理就不用施肥用藥

有些商家過分行銷,讓廣大種植戶對種子處理產生了誤區。

種子處理可以有效的防病、防蟲,甚至可以達到壯苗的效果,發揮肥料的作用,是可以在作物整個生長期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任何種子處理產品都無法替代農藥和肥料。

特別是作物生長中後期,藥劑在環境中發生自然分解,

或者被作物吸收,逐漸失去效果,還是需要根據田間具體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防治病蟲害或者補充營養元素。

誤區三:為拌種而拌種

拌種雖好,但並不是萬能的。

拌種只對土傳或種傳病害、地下害蟲和部分地上害蟲有效,用微肥或調節劑拌種是對土壤施肥的一種補充,不能替代施肥。拌種劑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殺菌劑還是殺蟲劑,作用物件是有限的。

因此選擇拌種劑要有針對性,區域內什麼病蟲害嚴重,就要針對性的選擇產品。如全蝕病嚴重,建議選擇矽噻菌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和黑穗病類嚴重,就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防控麥蚜,選擇吡蟲啉或噻蟲嗪。另外,還要根據小麥品種來選擇合適的包衣,以達到彌補先天不足的目的,有效降低品種劣勢。

誤區四: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不合理的複配會對種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誤區五:產品越貴效果越好

貴的產品會有優勢,但是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不同品牌的同一劑型的產品,在品質上往往有明顯的差別,選擇的時候不必迷信高價格的、新上市的奇特產品,一方面要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產品,另一方面要選擇有過使用歷史且口碑好的產品。

誤區六:出芽率低就是包衣惹的禍

最近幾年多有因為種子處理導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爆出,糾紛不斷。而一旦問題暴露,多數人都將矛頭指向種子處理劑,這個是不科學的。

出現問題,更多的原因是由使用不當(用量過多),高溫、低溫、高濕、乾旱等極端條件造成的。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問題確實是種子處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規的企業產品,添加隱形成分,盲目用於非登記作物等,但只要選擇正規廠家和品牌的產品,這些問題一般不會出現,其安全性已經經過田間試驗/實驗示範,得到了登記部門的認可。

誤區七:大瓶的拌種劑藥量更足效果更好

很多農戶選擇拌種劑,同樣的價錢更趨向大瓶包裝,感覺大包裝藥量更足,效果會更好。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

農藥的效果取決於有效成分含量和劑量,對拌種劑而言,往往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會在劑量上彌補有效成分的不足。所以,選擇拌種劑更應該看具體的配方和含量。

誤區八:成膜效果好、膜越亮的種衣劑越好

成膜劑是化學物質,其親水基及疏水基的多少決定其外觀的亮度,成膜的目的是為了在機械播種時可以順利下籽,膜的色澤與種衣劑本身的效果無關。

相反,成膜物質會影響到種子的透水透氣功能,在低溫狀態不但不會促進種子提前發芽,反而會影響種子的正常發芽。

建議

提前處理效果好

提前拌種:會使藥劑更好地沾附在種子上更長時間,至少提前三天,否則易出現脫落現象。

選用專用機器拌種,確保拌種均勻

嚴格按照說明書拌種,控制藥、種、水比例,專用的機器可以使藥劑均勻分佈於種子。拌好以後,需要在陰涼處晾曬,待乾燥後播種。總之,種子處理對於職業種植戶來說並不複雜,掌握科學處理方案,就可以事半功倍。

因此選擇拌種劑要有針對性,區域內什麼病蟲害嚴重,就要針對性的選擇產品。如全蝕病嚴重,建議選擇矽噻菌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和黑穗病類嚴重,就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防控麥蚜,選擇吡蟲啉或噻蟲嗪。另外,還要根據小麥品種來選擇合適的包衣,以達到彌補先天不足的目的,有效降低品種劣勢。

誤區四: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不合理的複配會對種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誤區五:產品越貴效果越好

貴的產品會有優勢,但是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不同品牌的同一劑型的產品,在品質上往往有明顯的差別,選擇的時候不必迷信高價格的、新上市的奇特產品,一方面要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產品,另一方面要選擇有過使用歷史且口碑好的產品。

誤區六:出芽率低就是包衣惹的禍

最近幾年多有因為種子處理導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爆出,糾紛不斷。而一旦問題暴露,多數人都將矛頭指向種子處理劑,這個是不科學的。

出現問題,更多的原因是由使用不當(用量過多),高溫、低溫、高濕、乾旱等極端條件造成的。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問題確實是種子處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規的企業產品,添加隱形成分,盲目用於非登記作物等,但只要選擇正規廠家和品牌的產品,這些問題一般不會出現,其安全性已經經過田間試驗/實驗示範,得到了登記部門的認可。

誤區七:大瓶的拌種劑藥量更足效果更好

很多農戶選擇拌種劑,同樣的價錢更趨向大瓶包裝,感覺大包裝藥量更足,效果會更好。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

農藥的效果取決於有效成分含量和劑量,對拌種劑而言,往往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會在劑量上彌補有效成分的不足。所以,選擇拌種劑更應該看具體的配方和含量。

誤區八:成膜效果好、膜越亮的種衣劑越好

成膜劑是化學物質,其親水基及疏水基的多少決定其外觀的亮度,成膜的目的是為了在機械播種時可以順利下籽,膜的色澤與種衣劑本身的效果無關。

相反,成膜物質會影響到種子的透水透氣功能,在低溫狀態不但不會促進種子提前發芽,反而會影響種子的正常發芽。

建議

提前處理效果好

提前拌種:會使藥劑更好地沾附在種子上更長時間,至少提前三天,否則易出現脫落現象。

選用專用機器拌種,確保拌種均勻

嚴格按照說明書拌種,控制藥、種、水比例,專用的機器可以使藥劑均勻分佈於種子。拌好以後,需要在陰涼處晾曬,待乾燥後播種。總之,種子處理對於職業種植戶來說並不複雜,掌握科學處理方案,就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