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基於媒體融合的產業供應鏈再造

搭乘“互聯網+”快車,我國媒體融合從形式上的“合”轉入全方位的“融”。一方面,在技術因素驅動下,行業生態得到改善,媒體從依賴管道轉為全平臺傳播;另一方面,在陣地意識驅動下,

用戶思維得到貫徹,媒體從銷售作品向使用者運營轉變。可以說,媒體融合逐漸邁向了“深度融合”階段,從淺灘走向深水。

“媒體融合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再造的過程,除了中央說到的內容、管道、平臺、經營、管理需要一體化的新格局,更需要在互聯網思維下重新建構一個融合媒體產業的生態系統。”

除了去除“分灶吃飯”,“中央廚房”機制還孵化出十餘個“融媒體工作室”,來自報社15個部門的近60名採編人員參與其中,

創作出大批迅速走紅的全媒體作品。

圖1—1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組織架構圖

圖1—2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運行流程圖

網狀:融“雲”于融合,致力多方聯動

當下供應鏈研究已經不僅僅著眼於企業內部,而是深化到外部“網狀”結構。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於採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把不同環節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注重環節之間的合作,

以達到全域最優。

在供應鏈網狀整合方面,“中央廚房”機制通過雲計算、大資料資源等將“核心企業”上游到下游的各個環節真正緊密聯繫起來,實現在雲端交流互通。這種機制不僅能讓內部各個機構之間的內容生產協作全部打通,同時也可以跨媒體合作,甚至實現媒體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中央廚房”非常重視資料資產,這是媒體實現大資料運營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大資料技術,

可以直接將內容、流量和使用者三者精准匹配——為供應鏈上游找到合適的內容,讓供應鏈下游更加滿意,同時提升下游用戶的粘度。最後,在現有的資料基礎之上,通過資料資產的沉澱和對資料價值的挖掘,創造和發現新的贏利模式,挖掘資料帶來的商業價值。

通過“中央廚房”機制,供應鏈上游與下游在雲端會面,並形成聯動。供應鏈上游與“核心企業”更懂得如何分眾服務、定制推送,

避免資訊冗餘;反過來,通過大資料完成轉發次數、使用者分析等回饋,供應鏈下游可以幫助進行預測、提醒。

舉個例子,“中央廚房”搭建技術系統,旨在讓所有的新聞線索、選題策劃、傳播效果、運營效果都有資料支撐。有了全網抓取的即時資料,全國各地發生的熱點事件就能即時地圖式呈現;新聞線索不再只是記者報題,也可以通過網路抓取、分析;通過傳播效果評估、新媒體運營、新媒體追蹤和用戶畫像,

每篇稿件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評估與回饋;通過資料分析,媒體可以深度瞭解使用者閱讀習慣和行為特徵。

此外,“中央廚房”所有技術產品的所有功能都實現移動化。上述功能既可以在“中央廚房”大廳使用,也可以在電腦、Pad、手機上使用,只要有網路就可以遠端辦公,通過“人機見面”完成部分工作。

基於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軟體平臺的內容分發、輿情監測、用戶行為分析、視覺化製作等一系列技術工具,前後方採編人員時刻線上連接,各終端管道一體策劃,逐步形成新媒體優先發佈、報紙深度挖掘、全媒體覆蓋的工作模式。“中央廚房”還可以根據評論資訊,對使用者進行情感分析,得出用戶對新聞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從而實現精准推送和行銷。

資料化、移動化、智慧化,歸根究底是為了讓技術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廉價,“中央廚房”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中國媒體融合雲:將十幾家跟媒體技術相關、在各自領域領先的公司的能力全部做成技術工具,彙集在融合雲上開放給全行業使用。

3

媒體融合供應鏈如何打通痛點

3.1融媒體工作室調整傳統媒體機制結構“去中間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去“中間化”已進入我們的視野。而去中間化,顧名思義就是要去掉中間的東西。通俗一點說,就是去掉仲介,簡化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創造優質產品。

同樣,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中常出現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簡單複製,低效等問題,如何發揮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以及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一直是融合中面對的問題。

以“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為例,在充分利用好人民日報傳統優勢的同時,著力發掘特色優勢,避免內容的同質化。融媒體工作室不僅基於人民日報版面原有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生產出不限於文字的電視節目、音視頻近60名編輯記者參與其中。工作室發揮了人民日報在政策深度解讀上的優勢,自10月18日以來,共推出文字、音視頻、圖解、H5等各類融媒體作品103件,綜合點擊率超過千萬,轉載媒體過百家刷爆朋友圈,以G20峰會分國家卡通形象為基礎的互動小遊戲,將參與者與杭州這座城市拉進,極強的交互特性也帶來了高參與度和傳播力。

圖3-2 H5產品 《G20小精靈G20》

2017年伊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小融”與網友互動,發出新年的第一句問候。(圖3-3)這是媒體融合發展改革在人工領域的新嘗試,後續將進一步在後臺技術、前景互動等方面持續優化升級。

優化供應鏈最關鍵的是減少中間環節,以直播產品“人民日報直播廳”為例,“中央廚房”通過技術手段,減少環節,降低直播門檻。只需一段代碼,就可以讓所有的媒體用戶端連接上視頻直播工具、具備直播能力,後臺系統支援5路信號接入,可以使用導播台控制設置時間延遲,從而對內容進行導向把關,避免播出風險。和其他商業直播網站相比,這種機制是獨有的。如打造了兩套H5製作工具,一套基礎級供普通編輯記者當範本使用;另一套專業級供設計師使用。哪家單位需要做專業H5、VR或視頻,直接在融合雲上發包,技術體系全面開放,意味著全國的媒體團隊都可以使用技術工具“接包”,做完交付產品即可。

同時,技術團隊還在開發層面向報社用戶及其他新聞機構的輿情監測、傳播效果評估、內容生產、使用者行為分析及推薦、移動採編APP、選題策劃系統等一系列工具,這些工具全面實現移動化、便捷化,全面提升新聞生產力和傳播力。

圖3-3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首款人工機器人小融

4

媒體融合供應鏈面臨的人才難題亟待破解

隨著“中央廚房”步入常態化運行,供應鏈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開始凸現,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開始尋找更優秀的供應鏈專業人士,而不是只知道採訪寫作或市場行銷,或需求規劃等分門別類的專科知識人才。

“跨界”人才成為決定“中央廚房”發展後勁的關鍵。從供應鏈角度要求,媒體從業人員不僅需要新聞採訪的良好溝通能力,還要和市場行銷、財務或其他部門等建立順暢的溝通交流管道;知道如何使用資料分析和建模工具;理解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擅長諸如協作和談判等各項軟技能;具有國際業務發展能力等等,這需要媒體供應鏈的實踐者把握所有知識――從策、采、編、發,到文稿、視頻、H5等成品,到最終交付各種傳播管道的整個鏈條,專注於文字或視頻等單一內容生產的人才空間越來越小,基於全產業鏈的複合型人才需求增速迅猛,這是對從業者最大的挑戰,而如何用一套機制,把媒體行業中的複合型人才聚攏到一起,則是媒體供應鏈管理者面臨的難題。

作者:關玉霞 宋曼 楊知然

版權說明:本文刊載於《南方電視學刊》2017年第一期。

前後方採編人員時刻線上連接,各終端管道一體策劃,逐步形成新媒體優先發佈、報紙深度挖掘、全媒體覆蓋的工作模式。“中央廚房”還可以根據評論資訊,對使用者進行情感分析,得出用戶對新聞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從而實現精准推送和行銷。

資料化、移動化、智慧化,歸根究底是為了讓技術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廉價,“中央廚房”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中國媒體融合雲:將十幾家跟媒體技術相關、在各自領域領先的公司的能力全部做成技術工具,彙集在融合雲上開放給全行業使用。

3

媒體融合供應鏈如何打通痛點

3.1融媒體工作室調整傳統媒體機制結構“去中間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去“中間化”已進入我們的視野。而去中間化,顧名思義就是要去掉中間的東西。通俗一點說,就是去掉仲介,簡化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創造優質產品。

同樣,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中常出現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簡單複製,低效等問題,如何發揮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以及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一直是融合中面對的問題。

以“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為例,在充分利用好人民日報傳統優勢的同時,著力發掘特色優勢,避免內容的同質化。融媒體工作室不僅基於人民日報版面原有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生產出不限於文字的電視節目、音視頻近60名編輯記者參與其中。工作室發揮了人民日報在政策深度解讀上的優勢,自10月18日以來,共推出文字、音視頻、圖解、H5等各類融媒體作品103件,綜合點擊率超過千萬,轉載媒體過百家刷爆朋友圈,以G20峰會分國家卡通形象為基礎的互動小遊戲,將參與者與杭州這座城市拉進,極強的交互特性也帶來了高參與度和傳播力。

圖3-2 H5產品 《G20小精靈G20》

2017年伊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小融”與網友互動,發出新年的第一句問候。(圖3-3)這是媒體融合發展改革在人工領域的新嘗試,後續將進一步在後臺技術、前景互動等方面持續優化升級。

優化供應鏈最關鍵的是減少中間環節,以直播產品“人民日報直播廳”為例,“中央廚房”通過技術手段,減少環節,降低直播門檻。只需一段代碼,就可以讓所有的媒體用戶端連接上視頻直播工具、具備直播能力,後臺系統支援5路信號接入,可以使用導播台控制設置時間延遲,從而對內容進行導向把關,避免播出風險。和其他商業直播網站相比,這種機制是獨有的。如打造了兩套H5製作工具,一套基礎級供普通編輯記者當範本使用;另一套專業級供設計師使用。哪家單位需要做專業H5、VR或視頻,直接在融合雲上發包,技術體系全面開放,意味著全國的媒體團隊都可以使用技術工具“接包”,做完交付產品即可。

同時,技術團隊還在開發層面向報社用戶及其他新聞機構的輿情監測、傳播效果評估、內容生產、使用者行為分析及推薦、移動採編APP、選題策劃系統等一系列工具,這些工具全面實現移動化、便捷化,全面提升新聞生產力和傳播力。

圖3-3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首款人工機器人小融

4

媒體融合供應鏈面臨的人才難題亟待破解

隨著“中央廚房”步入常態化運行,供應鏈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開始凸現,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開始尋找更優秀的供應鏈專業人士,而不是只知道採訪寫作或市場行銷,或需求規劃等分門別類的專科知識人才。

“跨界”人才成為決定“中央廚房”發展後勁的關鍵。從供應鏈角度要求,媒體從業人員不僅需要新聞採訪的良好溝通能力,還要和市場行銷、財務或其他部門等建立順暢的溝通交流管道;知道如何使用資料分析和建模工具;理解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擅長諸如協作和談判等各項軟技能;具有國際業務發展能力等等,這需要媒體供應鏈的實踐者把握所有知識――從策、采、編、發,到文稿、視頻、H5等成品,到最終交付各種傳播管道的整個鏈條,專注於文字或視頻等單一內容生產的人才空間越來越小,基於全產業鏈的複合型人才需求增速迅猛,這是對從業者最大的挑戰,而如何用一套機制,把媒體行業中的複合型人才聚攏到一起,則是媒體供應鏈管理者面臨的難題。

作者:關玉霞 宋曼 楊知然

版權說明:本文刊載於《南方電視學刊》201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