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頭條|這位市委書記在人民日報刊文:如何培養“想作為、能作為、善作為”幹部

中共高安市委書記 袁和庚

要從信念入手,破解“不願幹”的問題;要從擔當入手,

解決“不敢幹”的問題;要從態度入手,解決“不善幹”的問題; 要從能力入手,解決“不會幹”的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31日 11 版)

近年來,高安市緊扣“真心願幹、公心敢幹、用心實幹、匠心巧幹”,大力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培養了一批“想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幹部。

真心願幹,就是要從信念入手,破解“不願幹”的問題。幹部幹部,幹字當頭,幹是本分,更是職責。一要銘記“我是誰”,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變“要我幹”為“我要幹”。二要明白“為了誰”,不能把個人利益淩駕於黨組織和人民群眾之上,把個人得失作為幹事創業的前提條件。

三要明確“依靠誰”,運用好群眾路線這個“傳家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公心敢幹,就是要從擔當入手,解決“不敢幹”的問題。我們要增強三方面意識:一要增強政治意識。黨內不允許有特殊黨員,不論職務高低,對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都應落實、指導、督查到位。二要增強擔當意識。不能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三要增強廉潔意識。很多時候“不敢為”都是因為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廉潔底氣不足,必定難有作為。

用心實幹,就是要從態度入手,解決“不善幹”的問題。用心實幹,關鍵要強化三種精神:一是強化“釘釘子”精神。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二是強化“涉險灘”精神。敢於到工作的第一線去,到困難最多、矛盾最複雜的地方去。三是強化“水滴石”精神。

只要甘心奉獻,眾志成城,定能“水滴石穿”。

匠心巧幹,就是要從能力入手,解決“不會幹”的問題。要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件事,必須樹立三個導向:一是問題導向。工作中勇於直面問題,方能有的放矢,精准發力。二是用人導向。要摒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觀念,建立容錯機制,完善考評體系,讓大家“敢打敢拼”。三是創新導向。要在全社會營造勇於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免去幹事創業幹部的“後顧之憂”。

來源 / 《 人民日報 》、江西組工通訊

記者 / 魏本貌整理 繪圖 / 張芳曼

監製:黃耀雄 審核、編輯: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