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台積電老蔡來了, 聯發科“雙蔡”還需面對這三座大山

7月1日「雙蔡體制」成形後,蔡明介與蔡力行兩人的挑戰將空前巨大, 尤其在提升獲利、5G晶片佈局及組織管理等方面,雙蔡新體制仍要面對極大考驗。

蔡力行要加入聯發科技,擔任共同執行長!」3月22日下午一點半,臺灣第一大、全球前三大IC設計公司聯發科,在股市交易盤後公佈這則重大人事任命案。 消息一出,引起市場一片譁然。

「聽起來很震驚,但仔細一想,蔡明介這著棋很高招!」多位曾在聯發科任職主管、半導體業界人士及分析師,

他們共同的反應是,有「小張忠謀」之稱的蔡力行,會成為刺激原經營團隊的拉力,也是助攻聯發科的推力。

據瞭解,去年十二月,蔡力行無預警從中華電信董座下臺時,蔡明介看到消息後,很快地就決定與他聯絡,由於先前兩人早已熟識,蔡明介又一直認為Rick(蔡力行英文名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遇上中華電信董座交接的大好時機,又不時傳來中國重金挖角臺灣主管的消息,

蔡明介「替臺灣留住一位精英,也幫聯發科增加一位共同執行長,算是功德圓滿。 」一位熟悉IC產業的大老說。

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左)和前CEO蔡力行(右)

事實上,蔡力行過去的資歷已不用多說,擔任過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執行長的經歷,已讓他成為臺灣少數具備國際級CEO的歷練,

而且他的專長就在半導體,而聯發科又是臺灣少數躍上國際舞臺的半導體公司,這種結合,堪稱絕配。 雙蔡的結合,似乎成了命中註定的姻緣。

提升聯發科廣度與高度,雙蔡聯手出擊被看好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表示,蔡明介邀請蔡力行加入,與聯發科現有團隊,努力構築一個三角架構,將聯發科集團「變廣又拉高」。

所謂的「變廣」,顧大為解釋,目前聯發科已有1.5萬名員工,

營收居全球IC設計業第三大,轉投資公司相當多,如何協調旗下的智財元件(IP),讓集團企業透過分工產生綜效,是很重要的任務,因此新設立集團辦公室,請總經理謝清江來負責,讓集團能橫向擴大發展。

至於要做到「拉高」,就是邀請有豐富歷練的蔡力行,

讓聯發科的經營高度能夠明顯提升。 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說,2009年金融海嘯時,台積電產能利用率掉至30%,那時外在環境惡劣,逼得他必須做出裁員的決定,後來他從台積電執行長被換下來,已經為他的決策失誤承擔應有的責任。 「但這10年下來,經過時間的沉澱,加上中華電信的歷練,如今來到聯發科,我覺得他會更成熟圓融,更能面對聯發科的挑戰,相信他對聯發科的中長期佈局與發展,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

在臺灣眾多企業CEO中,蔡明介願意邀請外部人士進來與他一起擔任共同執行長,這在臺灣也是首創,顯示蔡明介對人才的重視與禮遇,以及對管理分權的氣度。 事實上,臺灣大部分企業都是做到不行了,才去找CEO,但通常已呈現敗象,為時已晚。

不過,從七月一日起蔡力行正式加入,「雙蔡體制」成形後,兩人的責任與挑戰也是空前的大,尤其是在提升獲利、5G晶片佈局、強化組織管理能力,還有新體制建立後雙蔡與團隊的磨合等,都是兩人未來要共同面對的考驗。

考驗一:提升毛利率並嚴控支出

首先,聯發科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從2014年的48.7%掉至2016年35.6%,毛利率兩年內下滑超過13個百分點,確實相當驚人,即使這段時間聯發科營收還是大幅成長,但也無法擋住獲利快速下滑的命運,這也是為何聯發科股價從兩年前最高480元,一路掉到如今的200元上下,成了電子重量級權值股中表現最糟的一檔股票。

毛利率大跌,最關鍵因素是產品成熟後競爭加劇,除非有新世代晶片出現,例如過去3G、4G晶片剛出來時,毛利率通常比較好,如今4G晶片已經成熟,聯發科直到今年才推出高階的曦力X30晶片,毛利率尚未見到提升,而5G晶片又要到一九或二○年才會起飛,因此導致毛利率衰退這麼多。

毛利率不佳,也顯示原總經理謝清江團隊在產品組合及訂價策略上,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聯發科去年投入高階晶片曦力(Helio)的開發,預計要到今年第二季才能進入出貨階段;此外,過去的價格策略也比較以殺價取量的方式爭取高市占率,這些策略在蔡力行加入後,很可能都會重新檢討。

以台積電過去的經驗為例,維持高毛利率一直是最高指導原則,對於客戶的需求、競爭者的技術與產能,都會做仔細的調查,這些很可能是蔡明介希望蔡力行帶來的經驗,也順勢降低謝清江的主導角色,讓聯發科的權力結構重新進行三角調整。

考驗二:5G晶片在中國的主導權

除了提升毛利率外,要增加最後的獲利,降低管銷成本也是一途,尤其過去蔡力行在台積電與中華電信都累積不少經驗,未來上任後,嚴格控管流程並縮減支出,將是他的重要任務之一。

此外,接下來聯發科5G晶片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 恐怕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過去幾年,蔡明介與周邊朋友談到最多的議題,就是未來5G發展趨勢到底為何? 聯發科又要如何掌握這些技術,尤其是在歐美韓等強國依然領先,而中國勢力又已崛起,更讓他戒慎恐懼、如坐針氈。

一家半導體大廠總經理表示,聯發科未來最好的出路,一是與中國結合在一起,不然就是並給英特爾。 但目前看來,這兩個選項似乎都不可能。

這位總經理說,與中國結合的原因,主要是未來中國在5G晶片具有一定的主導權,其中包括兩個主要技術領先者,一是華為集團(包含旗下的海思);二是大唐電信研究所。 若聯發科能夠與兩大集團整合,或者進行交互投資,必然對未來5G關鍵技術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至於聯發科並給英特爾的建議,早在英特爾收購英飛淩手機晶片部門時,就有外資分析師提出,由於英特爾長期以來在手機晶片表現不佳,並購聯發科應該是英特爾最佳選擇。

不過,在這兩個選項中,蔡明介早就排除將公司併入英特爾的想法,但對於尋求與大陸業者合作或投資並不排斥,無奈這個想法在去年已被臺灣政府堵住,因為臺灣官員不願意開放中資入股臺灣IC設計業,也讓聯發科的5G之路充滿變數。

不過,蔡明介也相信,不論未來與誰合作,聯發科都要有自主技術,如今已指派任職過高通副總裁的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從公司內挑選精銳的4、500人研發部隊,全心投入5G技術的自主開發,希望能夠取得重大突破。 蔡力行加入後,是否能給自主發展帶來更多加分,這是雙蔡的第一個重大考驗。

其次,則是組織管理與國際化的挑戰。 如今聯發科的執行副總與資深副總級的經營團隊,有半數以上是早期一起參與創業的團隊,其中從聯電時代至今的戰友最多,如何讓這些主管能夠加速升級,引進蔡力行這位元外人進入組織,也有刺激大家進步更快的作用。

從全球IC設計業的成長歷程來看,大部分公司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都會以各種並購案推動公司進一步成長,一方面彌補原有產品線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擴大經營版圖並引進人才,從高通、博通、輝達(nVidia),甚至中國的展訊,都是如此。

考驗三:強化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聯發科在並購上也是當仁不讓,幾乎臺灣重要IC設計優等生都已收納旗下,例如揚智、晨星、雷淩、集耀、曜鵬、美商矽成、常憶、奕力、立錡到絡達等。 甚至在跨國並購上,聯發科也努力嘗試,包括美商亞德諾(ADI)、中國傲世通、瑞典CoresonicAB等,但是相對來看,沒有那麼出色,由於跨國並購牽涉到各種管理的知識與細節,原有的經營團隊確實需要有更好的提升與能耐,才能應付跨文化的並購與管理。

不過,在此次人事案宣佈後,對於雙蔡來說,也都各有重大考驗要克服。 對蔡明介來說,目前的組織架構變成兩位元執行長和兩位營運長,另外還有一位集團總經理謝清江,這種組織結構確實很複雜,在國際間也不常見,如何把事情做簡單,並且要處理原有經營團隊可能的反彈,都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

至於對蔡力行來說,如何與蔡明介和其他聯發科創業夥伴合作,並取得蔡明介的信任,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務。過去蔡力行有與張忠謀共事多年的經驗,曾經身負重任,但又跌了一跤,被換下來,如何取得鋒芒畢露的創業家大老闆的全力支援,蔡力行也需要再接受一次考驗。

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

在臺灣眾多企業CEO中,蔡明介願意邀請外部人士進來與他一起擔任共同執行長,這在臺灣也是首創,顯示蔡明介對人才的重視與禮遇,以及對管理分權的氣度。 事實上,臺灣大部分企業都是做到不行了,才去找CEO,但通常已呈現敗象,為時已晚。

不過,從七月一日起蔡力行正式加入,「雙蔡體制」成形後,兩人的責任與挑戰也是空前的大,尤其是在提升獲利、5G晶片佈局、強化組織管理能力,還有新體制建立後雙蔡與團隊的磨合等,都是兩人未來要共同面對的考驗。

考驗一:提升毛利率並嚴控支出

首先,聯發科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從2014年的48.7%掉至2016年35.6%,毛利率兩年內下滑超過13個百分點,確實相當驚人,即使這段時間聯發科營收還是大幅成長,但也無法擋住獲利快速下滑的命運,這也是為何聯發科股價從兩年前最高480元,一路掉到如今的200元上下,成了電子重量級權值股中表現最糟的一檔股票。

毛利率大跌,最關鍵因素是產品成熟後競爭加劇,除非有新世代晶片出現,例如過去3G、4G晶片剛出來時,毛利率通常比較好,如今4G晶片已經成熟,聯發科直到今年才推出高階的曦力X30晶片,毛利率尚未見到提升,而5G晶片又要到一九或二○年才會起飛,因此導致毛利率衰退這麼多。

毛利率不佳,也顯示原總經理謝清江團隊在產品組合及訂價策略上,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聯發科去年投入高階晶片曦力(Helio)的開發,預計要到今年第二季才能進入出貨階段;此外,過去的價格策略也比較以殺價取量的方式爭取高市占率,這些策略在蔡力行加入後,很可能都會重新檢討。

以台積電過去的經驗為例,維持高毛利率一直是最高指導原則,對於客戶的需求、競爭者的技術與產能,都會做仔細的調查,這些很可能是蔡明介希望蔡力行帶來的經驗,也順勢降低謝清江的主導角色,讓聯發科的權力結構重新進行三角調整。

考驗二:5G晶片在中國的主導權

除了提升毛利率外,要增加最後的獲利,降低管銷成本也是一途,尤其過去蔡力行在台積電與中華電信都累積不少經驗,未來上任後,嚴格控管流程並縮減支出,將是他的重要任務之一。

此外,接下來聯發科5G晶片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 恐怕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過去幾年,蔡明介與周邊朋友談到最多的議題,就是未來5G發展趨勢到底為何? 聯發科又要如何掌握這些技術,尤其是在歐美韓等強國依然領先,而中國勢力又已崛起,更讓他戒慎恐懼、如坐針氈。

一家半導體大廠總經理表示,聯發科未來最好的出路,一是與中國結合在一起,不然就是並給英特爾。 但目前看來,這兩個選項似乎都不可能。

這位總經理說,與中國結合的原因,主要是未來中國在5G晶片具有一定的主導權,其中包括兩個主要技術領先者,一是華為集團(包含旗下的海思);二是大唐電信研究所。 若聯發科能夠與兩大集團整合,或者進行交互投資,必然對未來5G關鍵技術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至於聯發科並給英特爾的建議,早在英特爾收購英飛淩手機晶片部門時,就有外資分析師提出,由於英特爾長期以來在手機晶片表現不佳,並購聯發科應該是英特爾最佳選擇。

不過,在這兩個選項中,蔡明介早就排除將公司併入英特爾的想法,但對於尋求與大陸業者合作或投資並不排斥,無奈這個想法在去年已被臺灣政府堵住,因為臺灣官員不願意開放中資入股臺灣IC設計業,也讓聯發科的5G之路充滿變數。

不過,蔡明介也相信,不論未來與誰合作,聯發科都要有自主技術,如今已指派任職過高通副總裁的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從公司內挑選精銳的4、500人研發部隊,全心投入5G技術的自主開發,希望能夠取得重大突破。 蔡力行加入後,是否能給自主發展帶來更多加分,這是雙蔡的第一個重大考驗。

其次,則是組織管理與國際化的挑戰。 如今聯發科的執行副總與資深副總級的經營團隊,有半數以上是早期一起參與創業的團隊,其中從聯電時代至今的戰友最多,如何讓這些主管能夠加速升級,引進蔡力行這位元外人進入組織,也有刺激大家進步更快的作用。

從全球IC設計業的成長歷程來看,大部分公司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都會以各種並購案推動公司進一步成長,一方面彌補原有產品線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擴大經營版圖並引進人才,從高通、博通、輝達(nVidia),甚至中國的展訊,都是如此。

考驗三:強化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聯發科在並購上也是當仁不讓,幾乎臺灣重要IC設計優等生都已收納旗下,例如揚智、晨星、雷淩、集耀、曜鵬、美商矽成、常憶、奕力、立錡到絡達等。 甚至在跨國並購上,聯發科也努力嘗試,包括美商亞德諾(ADI)、中國傲世通、瑞典CoresonicAB等,但是相對來看,沒有那麼出色,由於跨國並購牽涉到各種管理的知識與細節,原有的經營團隊確實需要有更好的提升與能耐,才能應付跨文化的並購與管理。

不過,在此次人事案宣佈後,對於雙蔡來說,也都各有重大考驗要克服。 對蔡明介來說,目前的組織架構變成兩位元執行長和兩位營運長,另外還有一位集團總經理謝清江,這種組織結構確實很複雜,在國際間也不常見,如何把事情做簡單,並且要處理原有經營團隊可能的反彈,都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

至於對蔡力行來說,如何與蔡明介和其他聯發科創業夥伴合作,並取得蔡明介的信任,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務。過去蔡力行有與張忠謀共事多年的經驗,曾經身負重任,但又跌了一跤,被換下來,如何取得鋒芒畢露的創業家大老闆的全力支援,蔡力行也需要再接受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