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聖鹿之死》:這可能是今年最有爭議的一部電影

終於迫不及待地看了希臘導演蘭斯莫斯的新作《聖鹿之死》。

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坎城獲得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編劇,還有科林·法瑞爾、妮可·吉德曼等人的加盟,再加上前作《龍蝦》《狗牙》都是很好玩的電影,

可以說非常值得期待了吧。

不過說實話,最早注意到這部電影,其實是因為,它的海報太好看了。

無法形容這種詭異的極簡和未來感,真的太驚豔了。

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的評價非常兩極。包括它的豆瓣評分,其實也能體現出這種爭議性。

6.8分,打四星和三星的人占了大多數,這個成績低於他的兩部前作《龍蝦》和《狗牙》。

喜歡的人對它充滿了溢美之詞,將其與庫布裡克、波蘭斯基和哈內克等等歐洲反傳統電影大師相提並論,說影片從古希臘傳說中汲取精華,全片近乎於一個冰冷恐怖的夢。

將恐怖、驚悚、喜劇和家庭倫理融為一體,讓你從頭到尾都備受震顫。

但討厭它的人也是毒舌到讓你無法想像。

“這就是今年最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電影。請把它推薦給所有你討厭的人。”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會發現,以上的每個評價說的都沒有錯。這確實是一部優缺點很明顯的電影,而作為觀眾的你是否會喜歡這部電影,就完全是看自己的口味了。

但不管怎麼說,

這肯定是你今年最不能錯過的電影之一。

要證明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一下他的爛番茄整體表現。

從上到下分別為他的最近三部電影《聖鹿之死》《龍蝦》《狗牙》。雖然爛番茄新鮮度在依次遞減,但是評分基本相同,都是7.7分。

大家都認同了這部電影的品質,

就好像下面這條評論。

這是一部會讓你心驚膽戰、牙關咬緊的電影,它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向觀眾發起了挑戰。甚至於說,《聖鹿之死》絕對會是你今年最難忘的觀影體驗之一。

對於這樣一部有著太過強烈的作者風格的電影,我們當然不得不再把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拎出來聊一聊了。

蘭斯莫斯一直以來給我們的印象似乎就是,用極簡的風格,來拍極為誇張的黑色幽默故事。

他的影片總能營造出一種冰冷和詭異的氣氛,也很善於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尷尬和疏離,尤其是至親之人。

雖然是一位希臘導演,但總覺得他的電影裡有著北歐式的冷峻。大概希臘這幾年也經歷了許多的幻滅吧。

攝影往往是一大看點,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桌面。但在這樣小清新的畫面背後,講述的往往又都是非常黑暗、非常重口味的故事。

這是《狗牙》。

永遠陽光燦爛的後花園,藍天碧草,青春少艾。

但這部電影講述的卻是一個父母將孩子囚禁在高牆之內的故事。

這三個孩子從來沒有踏出家門,受到狗一樣的洗腦教育。這是一個關於極權的隱喻。

這是《龍蝦》。

溫暖的光暈,愜意的午後,真的都是非常浪漫的鏡頭了。

但這部電影同樣講述的也是一個反烏托邦的寓言。任何一位單身者,如果不能在45天之內脫單,就會變成一種動物,被流放進森林,甚至還會被狩獵。

這些設定和概念毫無疑問都非常吸引人,說實話,真的很有想像力,也都是很好的噱頭。但往往蘭斯莫斯的一大問題,就是他對這些概念的詮釋流於表面,卻無法再深入下去。

在《狗牙》當中,他用各種細節來展示了一個極權式家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其中不乏一些相當極端的暴力,甚至包括虐貓的場面。

但是從頭到尾,這個溫室極權的故事都只是停留在了展示層面。

而《龍蝦》更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前後斷層問題。

前一個小時拋出了一個很好的反烏托邦概念,後半段卻完全沒有好好執行,想要表現出“單身狗社會”的對立面,但卻顯得非此即彼和過於局限。

抱著這樣的預期去看《聖鹿之死》,你顯然會大吃一驚。

因為這一次,他拋棄了自己賴以成名的反烏托邦的複雜概念和設定,轉而講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甚至其中還有非常濃烈的宗教隱喻。

甚至於,其實我也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更貼切地說,是一部驚悚片。

是的,從科幻和反烏托邦,轉到宗教和神秘主義。

正因為這一次他不再將大把的功夫花在概念和奇觀上,你會發現,這部《聖鹿之死》,和他的前作都不同,是後半部分好於前半部分的。這是一部漸入佳境的電影。

很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雖然獲得了最佳編劇獎,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認同,編劇並不是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地方。與之相反,導演越來越強烈的個人風格才讓人印象最深刻。

這種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也正是通過對劇情的返璞歸真來實現的。在《聖鹿之死》當中,影像,以及這背後的情緒,都是非常具有滲透性的。

光影的透明感。

廣角鏡頭。

詭異的俯拍和窺探視角。

包括演員,所有人都呈現出的是非常詭異和狀態,刻意做出了冷冰冰的、無機質的演出。

雖然我們知道這部電影中大咖雲集,有科林·法瑞爾,有妮可·吉德曼,還有剛剛在《敦克爾克》男模團裡亮相過的92年小鮮肉巴里·基奧漢……

但他們在蘭斯莫斯的鏡頭中都宛如機器人一樣。

要你脫你就脫。

但是這種身體的裸☆禁☆露並沒什麼色☆禁☆情感,只讓人覺得像一團凍肉。

要你沒表情的你就沒表情。

在逼仄的大特寫之下,這種詭異的冰冷達到了極致。你敢相信下麵這群人是一家人嗎?

當然,這其中最驚喜的還是巴里·基奧漢。科林·法瑞爾在採訪中說這個小演員會是明日之星,他有一種醜陋而邪惡的力量,這個比喻可以說非常貼切了。

他的角色看似是弱者,卻令人如鯁在喉。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呢,是一個看似幸福的中產階級家庭,和一個男孩的復仇。

影片節奏可以說非常慢,但前一個小時你還是很有可能看得一頭霧水,因為基本上都在鋪墊那種冷冰冰的神秘和驚悚感。

到了後一個小時,漸漸弄清楚了人物之間暗流湧動的關係,才真正迎來了這個故事的高☆禁☆潮。而這一點和《龍蝦》則是完全相反,也正是這部電影的一大驚喜。

說實話,不太想劇透很多,因為這部電影的情節實在太簡單了,感覺隨便說兩句我就能說完了……

總之,如果可以耐著性子,看到結尾處一個俄羅斯輪盤賭式的經典橋段,相信你也很難不對這部電影刮目相看了。

畢竟,我們都是經歷了無數部恐怖片洗禮百毒不侵的現代人,但是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要拿手捂住眼睛。

那種極為身臨其境的,完全未知的恐慌,站在死亡邊緣的命懸一線,完全將我席捲。

每一名觀眾都好像化身為那只無辜的鹿,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你的頭。

明明是一場復仇,死去的卻是最無辜的那個人。

這是宿命嗎?那你又做錯了什麼呢?

不,這只是一場悲劇。

蘭斯莫斯一直以來給我們的印象似乎就是,用極簡的風格,來拍極為誇張的黑色幽默故事。

他的影片總能營造出一種冰冷和詭異的氣氛,也很善於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尷尬和疏離,尤其是至親之人。

雖然是一位希臘導演,但總覺得他的電影裡有著北歐式的冷峻。大概希臘這幾年也經歷了許多的幻滅吧。

攝影往往是一大看點,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桌面。但在這樣小清新的畫面背後,講述的往往又都是非常黑暗、非常重口味的故事。

這是《狗牙》。

永遠陽光燦爛的後花園,藍天碧草,青春少艾。

但這部電影講述的卻是一個父母將孩子囚禁在高牆之內的故事。

這三個孩子從來沒有踏出家門,受到狗一樣的洗腦教育。這是一個關於極權的隱喻。

這是《龍蝦》。

溫暖的光暈,愜意的午後,真的都是非常浪漫的鏡頭了。

但這部電影同樣講述的也是一個反烏托邦的寓言。任何一位單身者,如果不能在45天之內脫單,就會變成一種動物,被流放進森林,甚至還會被狩獵。

這些設定和概念毫無疑問都非常吸引人,說實話,真的很有想像力,也都是很好的噱頭。但往往蘭斯莫斯的一大問題,就是他對這些概念的詮釋流於表面,卻無法再深入下去。

在《狗牙》當中,他用各種細節來展示了一個極權式家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其中不乏一些相當極端的暴力,甚至包括虐貓的場面。

但是從頭到尾,這個溫室極權的故事都只是停留在了展示層面。

而《龍蝦》更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前後斷層問題。

前一個小時拋出了一個很好的反烏托邦概念,後半段卻完全沒有好好執行,想要表現出“單身狗社會”的對立面,但卻顯得非此即彼和過於局限。

抱著這樣的預期去看《聖鹿之死》,你顯然會大吃一驚。

因為這一次,他拋棄了自己賴以成名的反烏托邦的複雜概念和設定,轉而講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甚至其中還有非常濃烈的宗教隱喻。

甚至於,其實我也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更貼切地說,是一部驚悚片。

是的,從科幻和反烏托邦,轉到宗教和神秘主義。

正因為這一次他不再將大把的功夫花在概念和奇觀上,你會發現,這部《聖鹿之死》,和他的前作都不同,是後半部分好於前半部分的。這是一部漸入佳境的電影。

很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雖然獲得了最佳編劇獎,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認同,編劇並不是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地方。與之相反,導演越來越強烈的個人風格才讓人印象最深刻。

這種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也正是通過對劇情的返璞歸真來實現的。在《聖鹿之死》當中,影像,以及這背後的情緒,都是非常具有滲透性的。

光影的透明感。

廣角鏡頭。

詭異的俯拍和窺探視角。

包括演員,所有人都呈現出的是非常詭異和狀態,刻意做出了冷冰冰的、無機質的演出。

雖然我們知道這部電影中大咖雲集,有科林·法瑞爾,有妮可·吉德曼,還有剛剛在《敦克爾克》男模團裡亮相過的92年小鮮肉巴里·基奧漢……

但他們在蘭斯莫斯的鏡頭中都宛如機器人一樣。

要你脫你就脫。

但是這種身體的裸☆禁☆露並沒什麼色☆禁☆情感,只讓人覺得像一團凍肉。

要你沒表情的你就沒表情。

在逼仄的大特寫之下,這種詭異的冰冷達到了極致。你敢相信下麵這群人是一家人嗎?

當然,這其中最驚喜的還是巴里·基奧漢。科林·法瑞爾在採訪中說這個小演員會是明日之星,他有一種醜陋而邪惡的力量,這個比喻可以說非常貼切了。

他的角色看似是弱者,卻令人如鯁在喉。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呢,是一個看似幸福的中產階級家庭,和一個男孩的復仇。

影片節奏可以說非常慢,但前一個小時你還是很有可能看得一頭霧水,因為基本上都在鋪墊那種冷冰冰的神秘和驚悚感。

到了後一個小時,漸漸弄清楚了人物之間暗流湧動的關係,才真正迎來了這個故事的高☆禁☆潮。而這一點和《龍蝦》則是完全相反,也正是這部電影的一大驚喜。

說實話,不太想劇透很多,因為這部電影的情節實在太簡單了,感覺隨便說兩句我就能說完了……

總之,如果可以耐著性子,看到結尾處一個俄羅斯輪盤賭式的經典橋段,相信你也很難不對這部電影刮目相看了。

畢竟,我們都是經歷了無數部恐怖片洗禮百毒不侵的現代人,但是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要拿手捂住眼睛。

那種極為身臨其境的,完全未知的恐慌,站在死亡邊緣的命懸一線,完全將我席捲。

每一名觀眾都好像化身為那只無辜的鹿,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你的頭。

明明是一場復仇,死去的卻是最無辜的那個人。

這是宿命嗎?那你又做錯了什麼呢?

不,這只是一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