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子設備發達的汽車時代,汽車後視鏡你真的瞭解嗎?

汽車後視鏡位於汽車頭部的左右兩側,已及汽車內部的前方。汽車後視鏡反映汽車後方、側方和下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它起著“第二隻眼睛”的作用,

擴大了駕駛者的視野範圍。

作用

汽車後視鏡 屬於重要安全件,它的鏡面、外形和操縱都頗講究。後視鏡的品質及安裝都有相應的行業標準,不能隨意。

分類

後視鏡以安裝位置劃分,分有外後視鏡、下後視鏡和內後視鏡。以用途劃分,外後視鏡反映汽車後側方,

下後視鏡反映汽車前下方,內後視鏡反映汽車後方及車內情況。用途不一樣,鏡面結構也會有所不同。一般後視鏡鏡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面鏡,顧名思義鏡面是平的,用術語表述就是“表面曲率半徑R無窮大”,這與一般家庭用鏡一樣,可得到與目視大小相同的映射,這種平面鏡常用做內後視鏡。另一種是凸面鏡,鏡面呈球面狀,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徑,它的映射比目視小,
但視野範圍大,好像相機“廣角鏡”的作用,這種凸面鏡常用做外後視鏡和下後視鏡。轎車及其它輕型乘用車一般裝配外後視鏡和內後視鏡,大型商用汽車(大客車和大貨車)一般裝配外後視鏡、下後視鏡和內後視鏡。

按安裝位置分類

1、內後視鏡:內後視鏡是為不用太大地變換駕駛中向前的視線即可確認後方情景的鏡子。

2、外後視鏡:乘用車一般將外後視鏡裝在車門上。日本國內用車也有裝在翼子板上的。

3、下視鏡:下視鏡,可以使司機在駕駛座上正前方的鏡子內看到汽車車身下的前後輪以外的地方,

可以使司機在倒車和啟動前進時看到它前後輪及車身旁是否有人或障礙物,以免傷人、物和損壞車輛,給司機以方便和安全。

按後視鏡的鏡面形狀分類

可分為平面鏡、球面鏡和雙曲率鏡面三大系列。另外還有一種棱形鏡,棱形鏡的鏡表面平坦,

但其橫截面為棱形,通常用作防眩目型的內後視鏡。

按制鏡時塗用的反射膜材料分類

可分為鋁鏡、鉻鏡、銀鏡、蘭鏡(塗層)等4種。

按後視鏡的調節方式分類

可以分為車外調節和車內調節2種。

1、車外調節式這種方式是在停車狀態下,通過用手直接調節鏡框或鏡面的位置的方式來完成視角的調節,該方式費時費力,很難方便地一次性完成,駕駛員需在座位上用手伸出車窗外調節,在行車、雨天等情況下調節很不方便。一般的大型汽車、載貨汽車和低檔客車都採用車外調節方式,以降低成本。

2、車內調節式這種方式可為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調節後視鏡,觀察後視野提供較為方便的條件。中、高檔轎車大都採用車內調節方式。該方式又分為手動調節式(鋼絲索傳動調節或手柄調節)和電動調節式2種。

由於後視鏡的位置直接關係到駕駛員能否觀察到車後的情況,而駕駛員調整它的位置又比較困難,尤其是前排乘客車門一側的後視鏡。因此,現代汽車的後視鏡基本都為電動的,由電氣控制系統來操縱。

調整方法

調整中央後視鏡

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這表示,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從中央後視鏡裡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鏡面中央即可。

中央後視鏡調整要領:水準擺中間、耳際放左邊。遠方的水平線橫置於中央後視鏡的中線位置,然後再移動左右,把自己右耳的影像剛好放在在鏡面的左緣。

調整左側後視鏡

處理上、下位置時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佔據鏡面範圍的1/4。

左側後視鏡調整要領:把水平線置於後視鏡的中線位置,然後再把車身的邊緣調到佔據鏡面影像的1/4。

調整右側後視鏡

因為駕駛座位於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右側情況的掌握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右側後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應留得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至於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鏡面面積即可。

右側後視鏡調整要領:把水平線置於後視鏡的2/3位置,然後再把車身的邊緣調到佔據鏡面影像的1/4。

注意事項

如何儘量消除視線死角

很多人以為,要消除視線死角,都儘量把左、右後視鏡往外調或往下調。另外,有研究顯示,或許是為了能隨時維持整齊的儀容,或許是愛美心切,也有很多駕駛員把中央後視鏡調整到把自己都能照進去,而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正常的駕駛人在僅轉動眼球而不回頭的情況下,約可以看到前方200度左、右的範圍,換句話說,還有約160度是看不見的。要靠三片小小的鏡子就能涵蓋這剩下的160度,實在太“強鏡所難”了;事實上左、右後視鏡再加中央後視鏡,只能再提供額外約60度左右的可視範圍,那麼剩下的這100度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多回頭看看!

開車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方面要集中精力觀察前方動態,另一方面要用餘光通過汽車後視鏡觀察車輛左、右側及後面的情況,綜合收集各方面的資訊,才能保障行車安全。對於前方情況,觀察比較方便;而左、右側及後方情況,則必須借助汽車後視鏡。

一、車輛左、右側 及車內各安裝一面汽車後視鏡,其位置角度應與車型相適應。

二、汽車起步前,駕駛員必須通過汽車後視鏡觀察側後方有無來車跟進和後方其他交通情況,方能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和處理,如果盲目起步,有可能引起擦掛事件。

三、在多車道路段行車,車輛經常變更車道,更應隨時通過汽車後視鏡準確觀察側後方交通情況,後方有車臨近,就不可變更車道。若側後方有車輛正在超越自己時,就暫時不要超越前車。

使用方法

(1)停車、起步、超車、轉彎、調頭等行駛路線將要發生變化時,都先給出相應的行車信號同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後視鏡,及時瞭解兩側和後方的交通情況,防止出現突然情況時措手不及。

(2)行車前要調整好後視鏡的位置和角度。行車中,由於車輛的行駛震動,易引起後視鏡的位置和角度變化,對此應注意觀察並及時調整。

(3)在通過集市、交叉路口等行車人較多的地方,要緩慢行進,注意觀察後視鏡。

(4)在通過兩邊有非機動車或行人的窄路、窄橋時,要減速慢行,適當注意後視鏡;要和非機動車或行人保持必要的橫向間距。

(5)多注意和前車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還要通過後視鏡觀察、判斷後面車輛的跟車距離,在處理情況時做到心中有數,以免發生追尾事故。

(6)在預見性制動前,要觀察車後視鏡,注意後面車輛的位置和相對行駛速度,再決定採取的制動措施,以防止制動時追尾。

(7)在通過交叉路口時,交通衝突較多,要降低車速,注意觀察兩側行人和車輛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通過。

在行車、雨天等情況下調節很不方便。一般的大型汽車、載貨汽車和低檔客車都採用車外調節方式,以降低成本。

2、車內調節式這種方式可為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調節後視鏡,觀察後視野提供較為方便的條件。中、高檔轎車大都採用車內調節方式。該方式又分為手動調節式(鋼絲索傳動調節或手柄調節)和電動調節式2種。

由於後視鏡的位置直接關係到駕駛員能否觀察到車後的情況,而駕駛員調整它的位置又比較困難,尤其是前排乘客車門一側的後視鏡。因此,現代汽車的後視鏡基本都為電動的,由電氣控制系統來操縱。

調整方法

調整中央後視鏡

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這表示,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從中央後視鏡裡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鏡面中央即可。

中央後視鏡調整要領:水準擺中間、耳際放左邊。遠方的水平線橫置於中央後視鏡的中線位置,然後再移動左右,把自己右耳的影像剛好放在在鏡面的左緣。

調整左側後視鏡

處理上、下位置時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佔據鏡面範圍的1/4。

左側後視鏡調整要領:把水平線置於後視鏡的中線位置,然後再把車身的邊緣調到佔據鏡面影像的1/4。

調整右側後視鏡

因為駕駛座位於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右側情況的掌握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右側後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應留得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至於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鏡面面積即可。

右側後視鏡調整要領:把水平線置於後視鏡的2/3位置,然後再把車身的邊緣調到佔據鏡面影像的1/4。

注意事項

如何儘量消除視線死角

很多人以為,要消除視線死角,都儘量把左、右後視鏡往外調或往下調。另外,有研究顯示,或許是為了能隨時維持整齊的儀容,或許是愛美心切,也有很多駕駛員把中央後視鏡調整到把自己都能照進去,而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正常的駕駛人在僅轉動眼球而不回頭的情況下,約可以看到前方200度左、右的範圍,換句話說,還有約160度是看不見的。要靠三片小小的鏡子就能涵蓋這剩下的160度,實在太“強鏡所難”了;事實上左、右後視鏡再加中央後視鏡,只能再提供額外約60度左右的可視範圍,那麼剩下的這100度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多回頭看看!

開車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方面要集中精力觀察前方動態,另一方面要用餘光通過汽車後視鏡觀察車輛左、右側及後面的情況,綜合收集各方面的資訊,才能保障行車安全。對於前方情況,觀察比較方便;而左、右側及後方情況,則必須借助汽車後視鏡。

一、車輛左、右側 及車內各安裝一面汽車後視鏡,其位置角度應與車型相適應。

二、汽車起步前,駕駛員必須通過汽車後視鏡觀察側後方有無來車跟進和後方其他交通情況,方能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和處理,如果盲目起步,有可能引起擦掛事件。

三、在多車道路段行車,車輛經常變更車道,更應隨時通過汽車後視鏡準確觀察側後方交通情況,後方有車臨近,就不可變更車道。若側後方有車輛正在超越自己時,就暫時不要超越前車。

使用方法

(1)停車、起步、超車、轉彎、調頭等行駛路線將要發生變化時,都先給出相應的行車信號同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後視鏡,及時瞭解兩側和後方的交通情況,防止出現突然情況時措手不及。

(2)行車前要調整好後視鏡的位置和角度。行車中,由於車輛的行駛震動,易引起後視鏡的位置和角度變化,對此應注意觀察並及時調整。

(3)在通過集市、交叉路口等行車人較多的地方,要緩慢行進,注意觀察後視鏡。

(4)在通過兩邊有非機動車或行人的窄路、窄橋時,要減速慢行,適當注意後視鏡;要和非機動車或行人保持必要的橫向間距。

(5)多注意和前車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還要通過後視鏡觀察、判斷後面車輛的跟車距離,在處理情況時做到心中有數,以免發生追尾事故。

(6)在預見性制動前,要觀察車後視鏡,注意後面車輛的位置和相對行駛速度,再決定採取的制動措施,以防止制動時追尾。

(7)在通過交叉路口時,交通衝突較多,要降低車速,注意觀察兩側行人和車輛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