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坪山打造“總部+基地”合作模式!

12月12日,深圳市坪山區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成功獲取深圳市坪山區內的G13113-8014地塊,將建設生物醫藥加速器二期,打造生物產業“創新科技城”,助力產業發展,助推東部崛起。據瞭解,

該項目位於坪山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土地性質為新型產業用地,總用地面積106,033.72平方米,計容總建築面積為48.88萬平方米,是大型的生物科技產業載體開發項目。與生物醫藥加速器一期隔河相望,將與加速器一期共同圍合成生物產業基地的“產業核心”。

12月13日,坪山區政府和天安駿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共同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空間載體——總建築面積18.8萬平方米的坪山創新廣場。

與此同時,天安駿業集團將與坪山區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攜手,為新興產業招商、創新空間規劃、智慧園區建設、現代物業管理等提供強力支撐,努力將坪山創新廣場打造成為深圳東部創新高地。

生物加速器二期位於坪山高新區,而創新廣場則位於坪山中心區。從這兩個項目的落地,可以清晰地看到,坪山通過坪山高新區和坪山中心區兩大創新產業集群的打造,

以“總部+基地”的模式,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提供坪山支撐。

按國際標準打造坪山高新區

坪山位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最東端,是走廊連接深汕特別合作區、輻射粵東經濟圈的樞紐,也是深圳參與粵東西北振興戰略,帶動粵東地區實施“總部+基地”合作模式的關鍵支點。“西有南山、東有坪山”,這是深圳市委賦予坪山區在科技創新上的明確定位。

坪山高新區的發展目標是聚焦新能源、生物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

到2020年

打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集聚超過35萬的高端就業人才、50萬居住人口,園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5件,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的國際領先水準。

到2030年

集聚超過50萬高端就業人才、70萬居住人口,園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0件,培育壯大軍民融合、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四個產業,

再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10000億元。

▲生物加速器二期效果圖

七大工程,全力打造坪山高新區創新環境

在人才集聚工程方面,坪山區將大力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

統籌培養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強化人才政策落實和創新。

在成果轉化工程方面,坪山區推動全球科技成果集聚,打造全球協同創新平臺,建立重大科技資來源資料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在企業培育工程方面,圍繞新能源、生物、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等優勢領域,加快推動發展前景好、科技水準高的企業項目落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援重點產業領域的服務平臺運營建設。加快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資料庫,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標準和管理制度,引導和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發展。

在產業集群工程方面,坪山將開展產業共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在平臺建設工程方面,坪山區將建設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工程實驗中心,打造一批國際孵化器、加速器,建設一批海外創新中心,搭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

在創新環境工程方面,強化智慧財產權服務,推進科技金融創新,設立國際檢驗檢測與認證服務基地建設國家級技術成果評價平臺。

在生活配套工程方面,構建內暢外聯交通圈,營造活力開放生活圈,培育綠水青山生態圈,塑造高品質創新環境。

坪山中心區: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部創新中心與商務中心

在坪山高新區的基礎上,坪山區將坪山中心區規劃定位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部創新中心與商務中心,是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深圳段人才和科研機構聚集的創新引擎,為區域提供高端服務的生產和生活服務中心,是集創業、生活、學習和休閒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業宜居城區。

▲坪山創新廣場效果圖

坪山中心區的發展目標是:

到2020年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億元,其中服務業達到280億元,就業人口20萬人,科技服務機構達到100家。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對深圳市打造核心創新平臺形成有力支撐。

到2030年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其中服務業達到1400億元,科技服務機構達到500家,土地二次開發基本完成,空間規劃得到實施,形成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科技服務、商貿會展為重點,其他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成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向南延伸和輻射周邊的重要創新節點和服務“3+2”經濟圈的生產性服務中心。

加大平臺建設

探索“科技+金融”對接機制

籌畫建設一批科技、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強化創新生態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充分借助深圳技術大學相關資源,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技術聯盟,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案,開展重大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

依託專業技術轉化機構,籌畫建設坪山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大各類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通過科技專案補貼進一步鼓勵區內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工程中心。

籌畫建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公共研發平臺,包括藥物靶標研發平臺、先導化合物篩選平臺、藥效研究中心、藥代研究中心、安評中心、製劑研發平臺、實驗動物中心、中試放大平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中心、中藥開發平臺、醫療器械開發平臺等。

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對接新機制,提升科技金融融合水準。

出臺《坪山區新型研發機構扶持辦法》,研究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專項資金,結合不同類型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定位和承擔職能,創新財政支援模式和機制,提高財政政策的適用性和資金使用效果。

推進“行政專管部門審批+專業金融機構審核+協力廠商審計機構監督”的科技專項資金申請、審批、發放全流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嘗試專業金融機構參與科技專項資金管理,增強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推動設立天使和創業引導基金、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各類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的有效融合。

支援重點產業領域的服務平臺運營建設。加快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資料庫,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標準和管理制度,引導和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發展。

在產業集群工程方面,坪山將開展產業共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在平臺建設工程方面,坪山區將建設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工程實驗中心,打造一批國際孵化器、加速器,建設一批海外創新中心,搭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

在創新環境工程方面,強化智慧財產權服務,推進科技金融創新,設立國際檢驗檢測與認證服務基地建設國家級技術成果評價平臺。

在生活配套工程方面,構建內暢外聯交通圈,營造活力開放生活圈,培育綠水青山生態圈,塑造高品質創新環境。

坪山中心區: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部創新中心與商務中心

在坪山高新區的基礎上,坪山區將坪山中心區規劃定位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部創新中心與商務中心,是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深圳段人才和科研機構聚集的創新引擎,為區域提供高端服務的生產和生活服務中心,是集創業、生活、學習和休閒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業宜居城區。

▲坪山創新廣場效果圖

坪山中心區的發展目標是:

到2020年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億元,其中服務業達到280億元,就業人口20萬人,科技服務機構達到100家。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對深圳市打造核心創新平臺形成有力支撐。

到2030年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其中服務業達到1400億元,科技服務機構達到500家,土地二次開發基本完成,空間規劃得到實施,形成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科技服務、商貿會展為重點,其他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成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向南延伸和輻射周邊的重要創新節點和服務“3+2”經濟圈的生產性服務中心。

加大平臺建設

探索“科技+金融”對接機制

籌畫建設一批科技、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強化創新生態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充分借助深圳技術大學相關資源,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技術聯盟,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案,開展重大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

依託專業技術轉化機構,籌畫建設坪山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大各類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通過科技專案補貼進一步鼓勵區內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工程中心。

籌畫建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公共研發平臺,包括藥物靶標研發平臺、先導化合物篩選平臺、藥效研究中心、藥代研究中心、安評中心、製劑研發平臺、實驗動物中心、中試放大平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中心、中藥開發平臺、醫療器械開發平臺等。

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對接新機制,提升科技金融融合水準。

出臺《坪山區新型研發機構扶持辦法》,研究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專項資金,結合不同類型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定位和承擔職能,創新財政支援模式和機制,提高財政政策的適用性和資金使用效果。

推進“行政專管部門審批+專業金融機構審核+協力廠商審計機構監督”的科技專項資金申請、審批、發放全流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嘗試專業金融機構參與科技專項資金管理,增強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推動設立天使和創業引導基金、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各類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