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人說成功就是“設定一個目標,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要有目標,但不能糾結於目標

有人說成功就是“設定一個目標,

並且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達成這個目標”,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航海家哥倫布的目的是“從地球的另一邊抵達印度”,而不是發現新大陸,而且他到死都認為自己到達的是印度,雖然最後哥倫布名利雙收,但他算是成功者嗎?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找到並聯合大月氏來共同對付匈奴,而等他找到大月氏的時候,大月氏早就不想與匈奴為敵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基本目的並沒有達到,

但是卻開發出了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那張騫算是成功者嗎?

如果用“設定目標並達成目標”來考核哥倫布和張騫,他們恐怕都算是失敗者。創業的過程就像是哥倫布在大海裡漂、張騫在沙漠裡跋涉。“目標在哪裡?手段是什麼?”恐怕都是個未知數,甚至連自己都難以說服自己,只是覺得希望就在前方。即使這樣,創業者也要表現出一副熱血沸騰的樣子給員工看,

也是給自己看。

難怪有人說“成功是個副產品”。提倡“向××榜樣學習”,很容易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因為此時此刻,並非彼時彼刻,時過境遷,很多東西不能照搬照抄。有些文章介紹創業者,經常“只秀小偷吃肉,不秀小偷挨打”——講述那些成功者後來多麼厲害,或者有意渲染“小偷挨打”的經歷,讓別人感覺成功的不易。

但太多的創業案例都有意無意地隱瞞了創業者成功的關鍵條件,如果拿這些創業成功者經驗作為自己的創業指南、創業寶典,那樣只會南轅北轍,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牛頓的那句名言道出了成功創業的關鍵:“我之所以看得比別人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其實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

1.你要用自己的慧眼找到合適自己的巨人(尋找機會);

2.用一切方法爬到巨人的肩膀上(抓住機會);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非躺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享受機會的時候,要繼續努力)。

中國古話說:“人各有命,富貴在天。”你不得不承認“×二代們”有其先天的優勢,他們的巨人也許就是父母、長輩,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

身邊有著普通人沒有的“資源”。但是這個社會也很公平,尤其是在今天,在互聯網所主導的新興產業中,傳統行業經驗所發揮的作用有限,行政干預的影響也非常小,“富二代”和“官二代”所擁有的資源優勢並不像在其他行業那麼明顯,所以很多充滿夢想和行動力的“屌絲”們集中在互聯網行業創業也是很有道理的。

創業者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在實戰中摸爬滾打一點一滴地積累而成的。創業的基因也許有遺傳和家庭的影響,也有機緣巧合甚至被逼無奈等因素。我們覺得“技術大牛+有夢想的×二代(資源型)”的創業團隊,是很值得投資的團隊構成。

上一篇:富人憑什麼富,窮人到底缺什麼

下一篇:什麼樣激勵機制能打入團隊的內心?

創業的基因也許有遺傳和家庭的影響,也有機緣巧合甚至被逼無奈等因素。我們覺得“技術大牛+有夢想的×二代(資源型)”的創業團隊,是很值得投資的團隊構成。

上一篇:富人憑什麼富,窮人到底缺什麼

下一篇:什麼樣激勵機制能打入團隊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