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崇禎殉國在煤山,馮玉祥把炮架在煤山,驅逐溥儀出皇宮,是天意

大明崇禎十七年,風雨飄搖的明王朝已經走向窮途末路,這位大明最後一位大一統和君主華夷的皇帝,面對”國運既衰,昊天不眷”的局面,也是獨木難支,時勢難逆,雖然'整軍經武,

夙夜匪解“,也依舊是內患未彌,外患不平。當闖賊大軍攻入京師,身為一個皇帝,一個國家元首,面對這種局勢,在煤山自縊殉國是他最好的歸宿。

而在崇禎殉國後,清兵借著為崇禎報君父之仇的名義,佔領了北京,流寇本性難改李自成棄城逃跑,爾後許多甯為桂家役,

不為建奴民的,有著明朝遺民忠義精神的義士,面對神州陸沉,僭盜中夏的滿清,自發投入了那場抗清戰爭當中,但最終天命歸了滿清,讓滿清得到了天下。

然而時過境遷,一國的國運終有衰敗的日子,不管被滿清一代引以為神鳥的”烏鴉“如何的掙扎,也改變不了這一悲慘的命運。被東西列強痛打,和從立國之初內部不間斷起義的滿清,終於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

一切都灰飛煙滅。

然而,溥儀得到了優待,可以擁有故宮的寶物,暫時居住在皇宮內,有著皇帝頭銜,和領取每年百萬計的銀元,但是這些前清宗室,遺老和溥儀,屢次復辟(勾結蒙古馬賊和張勳),破壞共和法統。

最終溥儀等人咎由自取,馮玉祥派鹿鍾麟等人在當年崇禎皇帝殉國的景山(煤山)上架了兩門大炮,

要求溥儀離開皇宮,這個末日天子,真是命運弄人啊!

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描述那天的情形:”那天上午,大約是九點多鐘,我正在儲秀宮和婉客吃著水果聊天,內務府大臣們突然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

為首的紹英手裡拿著一件公文,氣喘吁吁地說:“皇上,皇上,……馮玉祥派了軍隊來了!還有李鴻藻的後人李石曾,說民國要廢止優待條件,拿來這個叫,叫簽字,我一下子跳了起來,剛咬了一口的蘋果滾到地上去了“。

溥儀的蘋果在地上滾了,他的大清國也終於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