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安守護·安全支招」遭遇“海淘”造假,這六招幫你維權

近日曝光的一段揭露物流集體造假的視頻,讓喜歡“海淘”的網友著實吃了一驚。

只要35元,就能讓貨物貼上跨境貨品的物流標籤,就算是小廠家生產出來的商品,也能夠靠跨國物流資訊變身為舶來品。

曝光的視頻顯示,一些快遞公司的代收點公然提供“異地上線”“異國上線”服務,幫國內廠商虛構香港、美國等地的發貨資訊,

把境內貨運單號改發為境外貨運單號,再用境外物流網點的代碼登錄物流的掃描設備,掩蓋真實發貨地點;甚至憑空造出海外貨物物流查詢網站,支持消費者隨時查看其實並不存在的“即時海外運輸更新資訊”。

對此,多家快遞企業回應稱視頻拍攝場所非快遞營業網點,視頻中所提及的海外網站系黃牛自建。

快遞涉嫌欺詐行為嚴重或涉刑事犯罪

資料圖片

“快遞公司如果是‘海淘’制假售假產業鏈的直接參與者,那麼其行為就涉嫌欺詐。”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何紅鋒表示,如果快遞公司參與制假售假產業鏈諸多環節中的任何一環,都可以被認定為共謀,屬於共同侵權。但如果有人假冒快遞公司名義欺騙消費者,會造成快遞公司累積信用的破產,這種情況下,快遞公司則是受害方。

在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陳耀東看來,

快遞公司是否擔責,首先應對快遞公司的行為進行定性。“如果快遞在明知企業要求郵寄的貨品是假冒偽劣產品後,還主動參與其中,提供虛假物流資訊,那麼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欺詐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快遞在‘海淘’制假售假產業鏈中參與程度較深,性質較惡劣,就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對於此前快遞公司回應涉事地點非公司快遞營業網點的說法,

何紅鋒提出,“如果快遞公司參與其中,就不能以‘加盟商行為’‘我們不知情’等理由來推卸責任。”他表示,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就快遞環節來講,都是以該快遞公司的名義在運行,即使加盟商是獨立運作,快遞公司依然負有管理責任。如果涉案快遞經查是假冒快遞公司的名義進行攬貨發貨運貨,那麼其不僅要承擔詐騙責任,還應對私刻公章假冒快遞公司的行為負責。

消費者可找快遞和電商平臺索賠

資料圖片

“消費者通常會到快遞公司的官網進行查詢,協力廠商網站的資訊為什麼會與快遞公司官網的資訊一致?快遞攬件員是否清楚真實的發貨地點卻故意造假,快遞公司真的一點都不知情嗎?”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如果官網呈現虛假物流資訊,那麼快遞公司應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可以要求快遞公司賠償。

從根源打擊造假規範市場行為

資料圖片

“快遞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發展迅速,但我國在相關方面的立法並不完善,監督力度也有所欠缺。”陳耀東說,無論是國家郵政局,還是各快遞公司在招募加盟商時,都應對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查,設立准入門檻,並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究其深層次原因,陳耀東認為,造假成本低利潤高是導致造假髮生且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主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行政處罰手段。陳耀東建議,吊銷營業執照的做法可以對企業起到有力的震懾。

“在買到海淘假貨時,消費者應積極向市場監管部門、政府有關部門投訴舉報。”邱寶昌表示,在實踐中,企業虛構事實、隱瞞事實、欺騙、詐騙消費者的情況很多,所以需要鼓勵消費者積極維權。

據悉,12月9日,商務部等部門明確,從明年1月1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使用範圍擴大至合肥、成都等5個城市,並要求電商企業和平臺認真履行相關責任,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小貼士

當確定自己的貨物是“海淘假貨”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維權——

1.保留有效證據。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保留網購時的交易記錄、交易資訊、與賣家聊天記錄截圖等,以備投訴時使用。

3.向交易平臺投訴。如果退貨或者賠款要求與商家未達成一致,可向平臺進行投訴,通過平臺進行維權。

4.通過12315投訴。如果電商平臺所作出的決定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可以向行政部門或消協進行投訴。

5.向警方報案。如果欺騙情節比較嚴重,涉及金額較多時,商家即構成網購詐騙,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請求公安機關介入。

6.提起訴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商家、快遞、電商平臺,只要是參與“海淘”制假售假產業鏈的,均可被起訴並請求賠償。

那麼快遞公司應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可以要求快遞公司賠償。

從根源打擊造假規範市場行為

資料圖片

“快遞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發展迅速,但我國在相關方面的立法並不完善,監督力度也有所欠缺。”陳耀東說,無論是國家郵政局,還是各快遞公司在招募加盟商時,都應對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查,設立准入門檻,並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究其深層次原因,陳耀東認為,造假成本低利潤高是導致造假髮生且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主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行政處罰手段。陳耀東建議,吊銷營業執照的做法可以對企業起到有力的震懾。

“在買到海淘假貨時,消費者應積極向市場監管部門、政府有關部門投訴舉報。”邱寶昌表示,在實踐中,企業虛構事實、隱瞞事實、欺騙、詐騙消費者的情況很多,所以需要鼓勵消費者積極維權。

據悉,12月9日,商務部等部門明確,從明年1月1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使用範圍擴大至合肥、成都等5個城市,並要求電商企業和平臺認真履行相關責任,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小貼士

當確定自己的貨物是“海淘假貨”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維權——

1.保留有效證據。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保留網購時的交易記錄、交易資訊、與賣家聊天記錄截圖等,以備投訴時使用。

3.向交易平臺投訴。如果退貨或者賠款要求與商家未達成一致,可向平臺進行投訴,通過平臺進行維權。

4.通過12315投訴。如果電商平臺所作出的決定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可以向行政部門或消協進行投訴。

5.向警方報案。如果欺騙情節比較嚴重,涉及金額較多時,商家即構成網購詐騙,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請求公安機關介入。

6.提起訴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商家、快遞、電商平臺,只要是參與“海淘”制假售假產業鏈的,均可被起訴並請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