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外華文教師終身成就獎”得主說華文教育30年之變

縱使相隔萬水千山,縱使走出國門已有三十餘年,

但對杜曉飛來說因為從事華文教育教學工作,她始終與祖國緊緊相連。

12月19日,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上,來自比利時的歐華漢語語言學校教師杜曉飛收穫了她從教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獎項——“海外華文教師終身成就獎”。

杜曉飛開始擔任華文教師是在她1986年到達比利時的第一周後,這也是她第一次教授中文。“學生年齡不等,

當時教材的可選擇空間也很少。”

她坦言,教學方法更多是在摸索中進行。這種摸索一方面源自她自身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經歷,另一方面也是來自法語與中文之間存在的差異。“我也有被同學問懵的情況,比如像‘剛’和‘剛才’的差別,這樣的小問題”。

在實踐中,杜曉飛的教學能力不斷增強,比如她越來越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如何幫助學生髮准某一個音。她也發現,

中文教學的教材和方式在逐漸豐富,“以前是不知道選什麼教材,現在是不知道怎麼選教材;以前教材內容非常枯燥,現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生上課的興趣逐漸增加。”

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比利時學生學習中文的目的也有所變化。“一些學生仍然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還有一些大學生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甚至希望未來到中國工作生活,或者從事中國和比利時貿易交流等相關工作。

讓杜曉飛感到欣喜的是,越來越多比利時當地人開始支持華文教育教學工作。她舉例說:“我們華文學校所在的教學地點租用了當地一所學校的教室,該校校長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

這些“變化”,讓杜曉飛三十年來堅持從事華文教育工作,從未想過離開。同時,在與當地學生的接觸和交流過程中,她也越來越瞭解熟悉比利時的風土人情。

杜曉飛自己的孩子出生並成長在比利時,

她在家中堅持與他們用中文交流。“每年暑假,我會通過夏令營等形式讓他們來到中國,讓他們親身發現和感受中國的美。”(原標題:“海外華文教師終身成就獎”得主說華文教育30年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