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權威|城北5座“大柱子”將變身!地標級美容方案出爐!夜景模式更驚豔→

在這座城市的北部,拱康路東西兩側,五座煙灰色的“大柱子”在一片城市繁華之中,甚是顯眼!它就是杭州華電半山發電有限公司(前身為半山電廠)的五座冷卻塔。

今年9月21日,半山電廠五座大型冷卻塔尋找形象美容師,面向全市徵集美化方案。近三個月來,經過層層篩選,作品《運河明珠》脫穎而出,將成為冷卻塔的“變身”方案基礎。不久的將來,它或將變成這樣↓

近三個月來,指揮部收到了100多個方案作品。經過前期仔細篩選和甄別,

拱宸橋指揮部挑選了一些有詳細方案介紹、可操作性較強的作品,再經由半山電廠和拱宸橋指揮部的專家評審和網路投票,最終產生優勝者。

在優選方案中,由於沒有直接可以使用的方案,因此一等獎空缺;呂微露設計的《運河明珠》和田野設計的《雲》獲得二等獎;王湘霖設計的《紋》、柴京春設計的《活力之水》和陳石輝設計的《工業齒輪與傳統水文化》獲得三等獎。

最終,呂微露設計的《運河明珠》脫穎而出,

將成為冷卻塔的“變身”方案基礎。

《運河明珠》讓冷卻塔變身

在設計圖稿中,5座冷卻塔北朝運河呈一字排開,似守護運河的一串明珠。

南向繁華的拱墅區天際線,守望著拱墅區的新顏,歷史與現實結合成一幅徐徐長卷。

五座冷卻塔上的圖案

設計由此展開——將5座代表工業文明的冷卻塔比喻成杭州城市的發展縮影。以水文化提取西湖、錢塘江和運河之水元素串聯整體空間,將最具有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景觀加以圖形化的原創設計,再現杭州山水人文的望境,也給繁華的都市帶來一抹秀麗。

剪影化的藝術表達與塔身藍色的漸變相結合,使冷卻塔既具有地標的震撼,又能與環境相融合與消解。畫面傳統中融合現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復興,與冷卻塔的功能性轉變不謀而合。

北面夜景用柔和的“背打光”燈光處理方式,

彰顯出冷卻塔的溫和與穩重,與大運河的磅礴和生生不息相契合,南面則採用七彩變換的LED燈光秀映射拱墅今日之繁華。人繞走一圈,移步換景,仿佛歷經千年,穿越古今。

耐候鋼材質夜間燈光意向圖

冷卻塔上的圖案怎麼“畫”上去呢?整體藝術造型採用耐候鋼材質,使冷卻塔回歸工業化的時代特色,鋼板精雕切割,點式焊接於冷卻塔表面。藝術加工手段便捷,材質環保且造價相對低廉。

《運河明珠》的主創呂微露是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碩士生導師,城鄉規劃與環境設計研究所副所長。此次設計團隊主創人員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師、中心工程技術人員及外聘專家構成。

據瞭解,《運河明珠》只是一個初步的設計構想,具體的改造方案,還要結合5座冷卻塔的外部結構、紋理特徵等,同時考慮上下部空間的銜接和周邊環境的融合。接下來,拱宸橋指揮部將和主創團隊進一步溝通,對方案進行深化設計。

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5座更現代、更生活、更美觀、更符合城市氣質的冷卻塔,甚至能成為杭州未來的新地標。

耐候鋼材質夜間燈光意向圖

冷卻塔上的圖案怎麼“畫”上去呢?整體藝術造型採用耐候鋼材質,使冷卻塔回歸工業化的時代特色,鋼板精雕切割,點式焊接於冷卻塔表面。藝術加工手段便捷,材質環保且造價相對低廉。

《運河明珠》的主創呂微露是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碩士生導師,城鄉規劃與環境設計研究所副所長。此次設計團隊主創人員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師、中心工程技術人員及外聘專家構成。

據瞭解,《運河明珠》只是一個初步的設計構想,具體的改造方案,還要結合5座冷卻塔的外部結構、紋理特徵等,同時考慮上下部空間的銜接和周邊環境的融合。接下來,拱宸橋指揮部將和主創團隊進一步溝通,對方案進行深化設計。

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5座更現代、更生活、更美觀、更符合城市氣質的冷卻塔,甚至能成為杭州未來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