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雪靈:跟自己的人生比賽

白雪靈 1987年9月生於河北省邯鄲市,青少年高爾夫球教練。

出生在河北邯鄲的農村女孩白雪靈,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和高爾夫球結緣,更沒有想過,自己會因此成為國內最早的一批校園高爾夫球普及者和助力者。

“高爾夫球場上沒有裁判,是你跟你自己比賽”,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規則以及“自律、獨立、自信、謙讓”的運動精神,

讓白雪靈深深熱愛這項運動。在14年的時間裡,從最底層的球童做起,白雪靈一步步從高爾夫球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成為了一名青少年高爾夫球教練。“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但我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希望。”白雪靈如是說。

因渴望“山清水秀”成為球童

“我是一個出生在農村的普通女孩,老家就在邯鄲下麵武安市的康二城鎮。

”白雪靈說,印象中的故鄉,總是伴隨著揮之不去的塵土,“那個時候,我們老家煤礦、(石)灰礦特別多,從小到大,路上過得最多的就是拉煤車。”遮天蔽日的灰霾,讓白雪靈異常渴望著有一天能夠和“山清水秀”相擁。

2003年底,為了減輕家中負擔,想自己打工賺錢的白雪靈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初入京城的白雪靈,很快被上班途中的一個“公園”所吸引,“我覺得那個‘公園’特別漂亮,裡邊有假山、綠草地,

還有湖泊”,後來白雪靈才知道,這裡原來是一座高爾夫球場,“我都震驚了,原來這就是高爾夫球場,當時就特別希望自己每天可以在這樣的地方上班。”沒多久,白雪靈得到了球場招聘工作人員的消息,如願成為了一名球場服務人員——球童。

“那會兒瞭解高爾夫球的人並不多,對球童的要求也沒有現在嚴格,主要的選拔標準只有兩點:一是要運動能力強;二是不能戴眼鏡。

”白雪靈說:“球童是高爾夫球行業最辛苦的一個職位,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客人拉著球包,盯球,選球杆等,還要介紹高爾夫球場的攻略,指導客人打球,服務好客人。一場球需要在四個半小時之內完成,而球童最少需要在這個時間段內步行八到十公里。趕上週末和節假日,一天平均要跟兩場球。”

球童屬於服務行業,作為球童的白雪靈也難免受委屈,“最難過的就是你辛辛苦苦地幫客人做球場攻略,

設身處地為他服務,他卻因為輸了球而沖你大發脾氣。”第一次被客人否定以後,白雪靈在宿舍裡哭了大半天。然而,並不輕言認輸的她,很快成長為球場裡點場率最高的金牌球童之一,“我是一個很軸的人,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撞南牆不回頭。”

樹夢想向職業球員努力

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不滿足于現狀的白雪靈發現球場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員工——駐場職業球員,“當時很羡慕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球,還能參加比賽賺獎金。”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白雪靈開始和同事們打聽,瞭解職業球員的訓練內容,一下班就去跟著看,自己偷著練,慢慢地又以球童的身份跟隨他們下場,只為可以近距離地觀摩學習。

為了掌握最為基礎的揮杆,白雪靈一練就是一年半。揮杆對運動者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要求很高,需要練習到用一支球杆,在一個時間段內,打出球的距離、方向、高度等都在同一個範圍之內,才算合格。因為超負荷的鍛煉,白雪靈的手臂和下背部整日酸痛不已。有一個週末,白雪靈上下午各跟了一場客人,下班以後依然堅持做完每日固定的揮杆練習,結果拉傷了背部肌肉。同為球童的小姐妹們很不理解,“完成本職工作就已經很累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在她們看來,球童的收入已經很高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瞎折騰——更何況,成為職業球員,根本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2007年的冬天,白雪靈獲得了球場員工杯的亞軍,這也是她人生中拿到的第一個高爾夫球獎盃,看到場外職業球員們對她讚賞的目光,捧著獎盃的白雪靈哭了,她說:“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

從教練到青少年高爾夫球老師

通過有“中國高爾夫球第一人”之稱的程軍的介紹,2009年白雪靈結識了自己的第一位高爾夫球老師,當時天安假日高爾夫俱樂部的明星球員王純。在王純的鼓勵和教導下,白雪靈的球技有了長足進步。也是在這期間,白雪靈意識到自己與職業球員之間最大的差距——自己沒有辦法放棄收入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爾夫球運動之中。王純再次給了處於迷茫之中的白雪靈以建議——成為一名高爾夫球教練。就這樣,意識到自己接觸高爾夫球太晚的白雪靈,買來了大量的高爾夫球書籍和雜誌,開始一門心思鑽研高爾夫球系統教學。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觀摩,2013年12月,白雪靈考取了中高協認證教練員資格,成為一名高爾夫球教練。然而,成為教練並不是意味著坦途,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個學員選擇白雪靈,拿著薄薄的一千元基本工資,白雪靈想要放棄。但王純說:“你做球童的時候,都可以從什麼都不會做到點場率最高,現在為什麼不可以?”因為這句話,白雪靈決心“再努力一下”。

堅持了3年教練工作後,白雪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為一名青少年高爾夫球教練”。2016年,因為立鼎陽光體育高爾夫進校園項目,白雪靈靠著自己的實力和熱情,成為了芳草地國際學校高爾夫部的一名教師,負責芳草地國際學校4個校區的高爾夫球啟蒙課以及高爾夫球校隊的教學工作。

“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但我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希望。我特別希望自己在做好基礎教學的同時,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這項運動,也希望我能夠培養出像奧運銅牌得主馮珊珊那樣的優秀球員,成為他們的啟蒙教練。”白雪靈憧憬著自己希冀的未來。

北京晨報記者 何安安

“當時很羡慕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球,還能參加比賽賺獎金。”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白雪靈開始和同事們打聽,瞭解職業球員的訓練內容,一下班就去跟著看,自己偷著練,慢慢地又以球童的身份跟隨他們下場,只為可以近距離地觀摩學習。

為了掌握最為基礎的揮杆,白雪靈一練就是一年半。揮杆對運動者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要求很高,需要練習到用一支球杆,在一個時間段內,打出球的距離、方向、高度等都在同一個範圍之內,才算合格。因為超負荷的鍛煉,白雪靈的手臂和下背部整日酸痛不已。有一個週末,白雪靈上下午各跟了一場客人,下班以後依然堅持做完每日固定的揮杆練習,結果拉傷了背部肌肉。同為球童的小姐妹們很不理解,“完成本職工作就已經很累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在她們看來,球童的收入已經很高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瞎折騰——更何況,成為職業球員,根本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2007年的冬天,白雪靈獲得了球場員工杯的亞軍,這也是她人生中拿到的第一個高爾夫球獎盃,看到場外職業球員們對她讚賞的目光,捧著獎盃的白雪靈哭了,她說:“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

從教練到青少年高爾夫球老師

通過有“中國高爾夫球第一人”之稱的程軍的介紹,2009年白雪靈結識了自己的第一位高爾夫球老師,當時天安假日高爾夫俱樂部的明星球員王純。在王純的鼓勵和教導下,白雪靈的球技有了長足進步。也是在這期間,白雪靈意識到自己與職業球員之間最大的差距——自己沒有辦法放棄收入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爾夫球運動之中。王純再次給了處於迷茫之中的白雪靈以建議——成為一名高爾夫球教練。就這樣,意識到自己接觸高爾夫球太晚的白雪靈,買來了大量的高爾夫球書籍和雜誌,開始一門心思鑽研高爾夫球系統教學。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觀摩,2013年12月,白雪靈考取了中高協認證教練員資格,成為一名高爾夫球教練。然而,成為教練並不是意味著坦途,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個學員選擇白雪靈,拿著薄薄的一千元基本工資,白雪靈想要放棄。但王純說:“你做球童的時候,都可以從什麼都不會做到點場率最高,現在為什麼不可以?”因為這句話,白雪靈決心“再努力一下”。

堅持了3年教練工作後,白雪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為一名青少年高爾夫球教練”。2016年,因為立鼎陽光體育高爾夫進校園項目,白雪靈靠著自己的實力和熱情,成為了芳草地國際學校高爾夫部的一名教師,負責芳草地國際學校4個校區的高爾夫球啟蒙課以及高爾夫球校隊的教學工作。

“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但我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希望。我特別希望自己在做好基礎教學的同時,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這項運動,也希望我能夠培養出像奧運銅牌得主馮珊珊那樣的優秀球員,成為他們的啟蒙教練。”白雪靈憧憬著自己希冀的未來。

北京晨報記者 何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