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部驚歎了一個時代的泰坦尼克號,居然已經20年了……

到今年的12月,《泰坦尼克號》上映已經滿20周年了。

這些年我們仍對Jack和Rose這對戀人的愛情故事感慨不已,

仍在細細咀嚼有關1912年那艘沉船上一切令人意想不到的細節,

但事實上,

這部電影從誕生、製作直到上映,

它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20世紀的驚嘆號】

《泰坦尼克號》,

由它所創造的蟬聯15周北美票房冠軍記錄至今仍然無人撼動,

而且也很有可能永遠不會被超越。

然而,

一直到它正式上映前,人們心中除了期待,

其實更多的是“質疑”...

當時的一些影評人在聽到電影時長竟然達到了3小時14分時,

他們直言,這部電影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一部成功的電影不應該是冗長的,泰坦尼克號的真實結局眾所周知,

可如此的長度絕對會讓觀眾失去耐心。”華盛頓郵報在1997年的一份報導中寫道...

感到糟心的還有當時的各大電影院,

要給時長驚人的這部電影排片,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減少其它電影的場次,

但又沒有人知道《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到底會怎樣,

上映前,一些影院的老闆幾乎都開始堅信:

1997年12月的收入可能要慘咯...

可事實是,

《泰坦尼克號》上映的首日,

它就拿下了票房冠軍。

但即便有了這樣的好勢頭,影片的出品方派拉蒙和福斯還是憂心忡忡,

因為它的製作預算在立項時約1億美元,到了正式完成總花費已經超過2億美元,

按照首周票房2800萬美元來計算,並且保持住票房第一的位置,

它在接下來的一周又一周裡還需要重複同樣的戰績才行!

這在當時近十年的影史上還沒有哪電影做到過,

所以它不能只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它還要成為一種“文化癡迷”的現象才能完成這一切...

最終的結果,你們已經知道了,

《泰坦尼克號》在下映時,成為了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後來被《阿凡達》打破),

20年後的今天,它的全球總票房約22億美元,

這,大獲全勝...

1998年1月,福斯公佈了一份調查報告,

他們估計美國約有7%的青少年看過泰坦尼克電影2次。

在那個年代,願意去電影院二刷一部電影的觀眾,不過2%。 而對於泰坦尼克號來說,二刷的觀眾比例,打到了20%...

而1998年2月的一項調查更是顯示:

有76%的《泰坦尼克號》影迷仍有重複觀看的計畫,

它在各大電影院上映第十一個週末賺的錢,比首周還要多,

這讓那些曾經還對排片猶豫不決的影院老闆們,開始停不下來的為它加場,場次甚至排到了淩晨3點。

這,是口碑上的史無前例...

20年前,就是這麼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讓無數人湧向電影院,

在這3小時14分鐘裡,人們的現實生活好像消失了,電影裡的情節就是一切,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我們創造的“泰坦尼克世界”,無論看多少次,

它都好像還和第一次看一樣真實而震撼...

到底是什麼讓它的存在,變得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成了一種情感寄託?

影片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又是怎麼讓那個已經石沉大海的傳奇,成為了現實?

【卡梅隆的夢想】

如果把《泰坦尼克號》比喻為一個工廠,那它只有一個產品:

卡梅隆的夢想...

————“只有他能做到”

從1985年Robert Ballard首次發現了沉船的殘骸開始,

卡梅隆的夢裡,就反復出現著泰坦尼克號。

而從1987年“國家地理”開始了相關專題報導後,

卡梅隆就已經開始準備這部電影的故事框架了:

“這裡的鏡頭應該切換倖存者特寫...還需要一段記憶閃回驅動情節發展...”

他在一本時間久遠的筆記中潦草寫道...

當他第一次帶著《泰坦尼克號》的拍攝計畫,見到福斯的主席Peter Chernin時,

他表示拍攝前自己需要200萬美元的預算,去深海實地考察殘骸,

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數字,但為了讓史實真實呈現,

他必須這麼做...

1995年,他把詳細的方案遞交給了Peter ,

因為有《終結者》系列的成功在前,福斯很願意和這位名導合作,

但當時在Peter看來,《泰坦尼克號》仍然是個高風險的項目:

“這不是他拍的第一部愛情片,愛情戲在《終結者》裡或多或少也能看到,

但這確實是他第一部以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電影...”

福斯願意實現卡梅隆的“愛情片夢想”,但問題是實現夢想需要多少錢?

最開始,卡梅隆表示自己需要1億2千5百萬美元的預算,

Peter有些猶豫,並告訴他,如果能在1997年夏天之前完成拍攝,

並保證投入保持在1億1千萬美元以內,就放手讓他幹。

卡梅隆同意了:

“他說這個預算夠了,並提出建議說會放棄屬於自己的薪水...”

可事實上,他們提出的這兩個數字,都只是各自的“猜測”,

因為要想拍攝這麼大工程的電影,福斯需要為卡梅隆建立全新的工作室,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沒有哪個電影公司這麼做過,

還有電影中要用到的很多電腦特效,也是全新的,

沒人知道要拍攝這部電影到底要花多少錢,

但福斯上下堅信,有生之年無論誰想拍這艘沉船,只有卡梅隆可能成功...

然而,

《泰坦尼克號》才剛開拍沒多久,就已經超出預算了...

在那個年代拍攝一部大型動作片,平均每天的花費大概在10萬-15萬美元,

可《泰坦尼克號》每天要花去22萬-30萬美元...

卡梅隆很努力的“節約”,關於拍攝地他幾乎找遍全球,

最終確定在墨西哥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裡勞動力成本較低,

但拍攝中,對於影片的品質,他又絕對不讓步,

所以在投入拍攝的7個月以後,他就已經花掉了預算的四分之三,

這個時候,福斯的高管急了:

“那時候錢已經快花完了,可電影才拍了一半,我們只能盡力說服他,希望能從他接下來的拍攝計畫中刪除一些大場景。”

卡梅隆當然是拒絕的,他的回應也相當的霸氣:

“如果你想剪掉我的電影,那你還是炒了我好了,如果你想炒我魷魚,那你只能殺了我才能做到。”

說完這話,他氣衝衝的離開了,福斯的高管只能妥協,

因為他們知道,卡梅隆走了,就沒人帶的動剩下的《泰坦尼克號》了...

————“你是不是傻?”

無論多大的代價都要拍出最完美的《泰坦尼克號》,

這個代價,不僅在卡梅隆“捨得花”,還在於他真的是精益求精到了一個境界,

那段日子裡,所有工作人員腦中的弦都繃的緊緊的,

但還是經常沒有辦法達到卡梅隆的要求:

“你是不是傻,這都做不好,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這句話,成了他當時在片場的一句口頭禪...

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有時候他甚至寧願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常常有人說自己受夠了,但是沒有人真的撒手不幹了,

我們能夠理解導演的心情,因為這個夢想對於他而言太重要了...”

一名《泰坦尼克號》的製作人員回憶道...

卡梅隆曾在拍攝日誌裡寫道:

“剛開始我想拍一部和泰坦尼克號有關的事,後來具體到了船上的一段愛情故事,

但最後我想呈現的是關於泰坦尼克號的一切情感真相,

不僅是傑克和露絲,我希望觀眾們看完能感受到到船上1316號乘客和891名船員的全部感受...”

我們現在知道,上映後的這部電影做到了他的一切期待,

但螢幕之外,為了達到這種效果,

卡梅隆對還原歷史是極盡苛刻,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經典的舞會場景,

道具組原本提供的一張地毯並不能讓他滿意,

他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時間自己動手進行了大改造...

撞冰山的場景,

當重達幾百噸的冰抵達片場時,為了呈現冰塊掉到甲板上的畫面,

卡梅隆掄起袖子拿起斧頭就開始自己砍冰...

每段場景的剪輯,

1997年的夏天,卡梅隆娶了與自己相戀多年的女友Linda Hamilton,

但沒有蜜月,他只休息了一天,

在婚後的第二天他就忙不迭的回到了自己的剪輯室,回到了泰坦尼克號...

可以說,最後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所有令人驚歎的細節,

如果沒有卡梅隆團隊的堅持,是都不可能實現的。

就像為了方便拍攝,他對船身進行了一些改造,大概用到了300噸鋼鐵,

是在約30名工人的努力下,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組裝...

為了給每一位演員都塑造出飽滿的形象,

包括臨時演員在內,劇組共準備了超過8000件衣服,價值約840萬美元...

即便是前面說過的,相對便宜的“人力成本”,

但在那個年代,一部電影的演職人員總數達到了好幾百,這也是相當大的開銷了,

而且這麼多人的片場光想想都覺得很難協調。

但是卡梅隆,他做到了:

“我們幾乎很少睡覺,我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留在這裡,但看到卡梅隆比我們都要更努力的工作,我們知道我們的信念是相同的,

我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在還原史上最令人悲痛的一場災難,只有做到最好,才對得起所有的遇難者...”

【唯一的他們】

除了卡梅隆團隊,《泰坦尼克號》能夠獲得成功,

還離不開兩位重要的演員: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

————“這是Rose在說話”

1996年9月15日,凱特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

“現在是開拍前的夜晚,我蜷縮著,感到很餓,我就要出發了,

我正在想著Rose,她太年輕了,我需要好好思考她的童年,她的青春,在她的生命中找到屬於我自己的路,今夜我不準備睡了...”

第二天早上,凱特又補充寫道:

“我昨晚沒有睡覺,現在我覺得我好像不是我自己了,很可能永遠不會是了,

現在是Rose在說話...”

凱特表示在拍攝的那段時間裡,她常常會感到很迷失,

好像自己到底是誰,她已經分不清了,

但其實從參加試鏡的那一天起,Rose就已經住進了她的身體裡...

那天結束表演後,卡梅隆讓她回去等消息,

但她還是迫不及待的再次撥打了導演的電話,她說:

“我不知道怎麼表達,但我就是你要的Rose...”

正式成為《泰坦尼克號》女一號的那一年,她20歲,

而到了她21歲生日的那天,她要拍攝的是Jack死亡的那一幕:

“我們躺在木筏上,兩個人都凍的瑟瑟發抖,

我和小李說,嘿,今天其實是我的生日!

他好像不想我太傷感,回了我一句,‘太好了,親愛的,你知道嗎?這不重要’”

那一年,小李子也不過22歲,

回憶起和小李飆戲的歲月,凱特認為那是又有趣又艱難的時刻...

觀眾看到的沉船隻是一瞬間的事,

可在拍攝期間,一夜又一夜,泰坦尼克號“沉沒”了一次又一次,

他們兩個人不得不一直泡在水裡,

很多人可能認為他們泡著的水應該是溫水吧,但並不是:

“每次拍攝水裡的戲旁邊都有一幫工作人員監測,

一旦發現我們有失去意識的徵兆就需要救援,

我們沒有要求加熱水,因為寒冷才會讓表演看起來更真實...”

在拍攝水中特寫的時候,凱特要待在一個很深的水箱裡,

儘管卡梅隆設置了很安全的保護措施,但她還是常常被嚇壞了: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要淹死了...”

但她要求自己必須讓自己真正成為Rose...

“我是不會認輸的!”

凱特的拍攝日誌裡經常會出現對自己的喊話...

有趣的是,還好有小李子的陪伴...

凱特表示其實兩個人在拍攝的時候很像“淘氣的孩子”,

比如說,拍攝趴在木筏上等待救生艇的時候,

小李會故意緩解緊張氣氛說:

“親愛的,我想尿尿啦!”

凱特就會笑笑說:

“好啊,我這段拍完了也要尿!”

而他們最喜歡偷著“方便”的地方,就是影片中那個最浪漫的甲板...

儘管因為這些幕後的“段子”,凱特老開玩笑說小李並不是啥影迷心中的“完美男神”,

但她也承認,無論是對小李子還是Jack,在拍攝中,她都傾注了全部的愛:

“當Rose遇到Jack時,她把所有的事情都搞砸了,但她也第一次與自己靈魂中最真實,最活生生的東西聯繫在了一起,

對我而言,這種感受對我的生活也很重要,愛上一個人,讓他體會我全部的情感,儘管冒著很大的風險。

當我第一次讀劇本的時候我真的淚流滿面,我感覺Rose給了我一切勇氣,如果可以,我想我甚至想要穿越回去,阻止那艘船沉掉...”

————“Jack沒有陰暗面”

凱特曾經在採訪中說過,小李子的演技天賦是上天賜予的:

“他是個如此優秀的演員,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

恩,他不知道...

因為,他曾經差一點就拒絕了Jack這個角色...

以拍廣告出道的小李子,在拍攝《泰坦尼克號》前就積攢了不少人氣,

那時的他已經憑藉《不一樣的天空》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因為《成長的煩惱》,也早已有很多小姑娘瘋狂的追求著他,

但在1993年的一次採訪中小李子就說過:

“我有一群狂熱的粉絲,說實話我不喜歡這樣,我不在乎成為啥大明星,任何人包裝一下都可以成為偶像,我只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演員。”

心中雖有抱負,但當《泰坦尼克號》的本子來到他眼前時,

他卻猶豫了...

“我從來沒扮演過這樣的角色,之前的作品裡我都是有些叛逆的形象,但是Jack,他太陽光了,太不屈不撓了”

但沒辦法,卡梅隆認定了小李子就是他心中扮演Jack的最佳人選,

他力邀小李子來試鏡:

“他來的時候剛開始還不願意和凱特對戲,後來正式開始表演也有點漫不經心,我幾乎以為要放棄這個演員了,但一瞬間,他進入狀態了,那種感覺就像一瞬光突然普照大地,整個世界都亮了起來...”

然而,即便是正式來到片場拍攝以後,小李子心中的疑惑還是沒有解開:

“我問副導演,我們難道不能為這個角色添加一些陰暗的東西嗎,他看起來太完美了!”

小李子顯然還一時無法適應這麼自由、奔放的形象,

畢竟他之前所演繹的角色,大多都還人生滿坎坷的...

後來,是卡梅隆的一句話才徹底讓小李子釋懷:

“Jack就是一個很正面的角色,他的內心沒有陰暗面,但你需要知道,演好這樣的形象比你之前的那些要更難...”

從那以後,小李子終於對自己的角色真正興奮起來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憑藉《泰坦尼克號》裡精彩的表演風靡全球,

那時甚至還刮起了一陣“LeoMania”的追星潮,

甚至可以說,他是影史上的第一位超級愛豆....

“這是一部打破文化界限的電影,而我是它的一部分,我記得我去巴西熱帶雨林的時候,連那深山老林的原住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這太神奇了...”

【人們在懷念什麼】

《泰坦尼克號》所帶來的,不僅是商業上的奇跡,也不只是一代有影響力影人的誕生,

它更加深刻的影響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可為什麼,一部電影會帶來這麼大的改變?

人們究竟又在懷念些什麼呢?

在那個年代,很多影評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們願意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重溫它?

美國曾經有一位影迷因為已經買票去電影院看了84次《泰坦尼克號》,

她對劇情倒背如流,

甚至在影院裡大背臺詞,搞得其他人沒法繼續看了而被趕了出去...

1998年,曾有一位12歲的義大利女孩,

她因為已經連續50次跑去電影院看《泰坦尼克號》,劇場都不好意思收她門票了。

這段悲壯的愛情故事讓老百姓為之瘋狂也就算了,它的爆火還深刻影響了很多行業,

首先,任何打上了“泰坦尼克號”烙印的東西都穩賺不賠,

當年的同款“海洋之心”項鍊很快就銷售一空,

席琳·迪翁的獻唱的電影主題曲《我心永恆》也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單曲之一,

並且,與它有關的製作花絮、傳記都能登上《紐約時報》 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泰坦尼克號》所講述的故事似乎比任何作品都要有魅力,

因為Jack和Rose他們有能力去愛,特別是Jack,

他就是女性們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他救了無數像Rose這樣的女孩兩次:

一次是將她們從社會和自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一次是讓她們永遠帶著愛好好活下去...

Rose的原型也曾在看了《泰坦尼克號》後表示:

“其實看完電影后,我相信每個人心中的那些糾結、困惑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

電影裡呈現的激情、恐懼、麻木和希望都是人們常見的情緒,

影片結束,你也好像一名倖存者一樣感到重獲新生,

你會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要用愛面對一切,

因為有這樣的體會,所以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回到泰坦尼克號上...”

對於這部電影,

我們懷念的是其實不只是Rose和Jack,我們懷念船上的每一個人,

也許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生活和泰坦尼克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我們能夠徹底擺脫性別、階級和種族等等壓迫之前,

可能我們所處的“船”不得不沉沒,

但愛,會給我們所有人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比首周還要多,

這讓那些曾經還對排片猶豫不決的影院老闆們,開始停不下來的為它加場,場次甚至排到了淩晨3點。

這,是口碑上的史無前例...

20年前,就是這麼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讓無數人湧向電影院,

在這3小時14分鐘裡,人們的現實生活好像消失了,電影裡的情節就是一切,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我們創造的“泰坦尼克世界”,無論看多少次,

它都好像還和第一次看一樣真實而震撼...

到底是什麼讓它的存在,變得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成了一種情感寄託?

影片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又是怎麼讓那個已經石沉大海的傳奇,成為了現實?

【卡梅隆的夢想】

如果把《泰坦尼克號》比喻為一個工廠,那它只有一個產品:

卡梅隆的夢想...

————“只有他能做到”

從1985年Robert Ballard首次發現了沉船的殘骸開始,

卡梅隆的夢裡,就反復出現著泰坦尼克號。

而從1987年“國家地理”開始了相關專題報導後,

卡梅隆就已經開始準備這部電影的故事框架了:

“這裡的鏡頭應該切換倖存者特寫...還需要一段記憶閃回驅動情節發展...”

他在一本時間久遠的筆記中潦草寫道...

當他第一次帶著《泰坦尼克號》的拍攝計畫,見到福斯的主席Peter Chernin時,

他表示拍攝前自己需要200萬美元的預算,去深海實地考察殘骸,

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數字,但為了讓史實真實呈現,

他必須這麼做...

1995年,他把詳細的方案遞交給了Peter ,

因為有《終結者》系列的成功在前,福斯很願意和這位名導合作,

但當時在Peter看來,《泰坦尼克號》仍然是個高風險的項目:

“這不是他拍的第一部愛情片,愛情戲在《終結者》裡或多或少也能看到,

但這確實是他第一部以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電影...”

福斯願意實現卡梅隆的“愛情片夢想”,但問題是實現夢想需要多少錢?

最開始,卡梅隆表示自己需要1億2千5百萬美元的預算,

Peter有些猶豫,並告訴他,如果能在1997年夏天之前完成拍攝,

並保證投入保持在1億1千萬美元以內,就放手讓他幹。

卡梅隆同意了:

“他說這個預算夠了,並提出建議說會放棄屬於自己的薪水...”

可事實上,他們提出的這兩個數字,都只是各自的“猜測”,

因為要想拍攝這麼大工程的電影,福斯需要為卡梅隆建立全新的工作室,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沒有哪個電影公司這麼做過,

還有電影中要用到的很多電腦特效,也是全新的,

沒人知道要拍攝這部電影到底要花多少錢,

但福斯上下堅信,有生之年無論誰想拍這艘沉船,只有卡梅隆可能成功...

然而,

《泰坦尼克號》才剛開拍沒多久,就已經超出預算了...

在那個年代拍攝一部大型動作片,平均每天的花費大概在10萬-15萬美元,

可《泰坦尼克號》每天要花去22萬-30萬美元...

卡梅隆很努力的“節約”,關於拍攝地他幾乎找遍全球,

最終確定在墨西哥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裡勞動力成本較低,

但拍攝中,對於影片的品質,他又絕對不讓步,

所以在投入拍攝的7個月以後,他就已經花掉了預算的四分之三,

這個時候,福斯的高管急了:

“那時候錢已經快花完了,可電影才拍了一半,我們只能盡力說服他,希望能從他接下來的拍攝計畫中刪除一些大場景。”

卡梅隆當然是拒絕的,他的回應也相當的霸氣:

“如果你想剪掉我的電影,那你還是炒了我好了,如果你想炒我魷魚,那你只能殺了我才能做到。”

說完這話,他氣衝衝的離開了,福斯的高管只能妥協,

因為他們知道,卡梅隆走了,就沒人帶的動剩下的《泰坦尼克號》了...

————“你是不是傻?”

無論多大的代價都要拍出最完美的《泰坦尼克號》,

這個代價,不僅在卡梅隆“捨得花”,還在於他真的是精益求精到了一個境界,

那段日子裡,所有工作人員腦中的弦都繃的緊緊的,

但還是經常沒有辦法達到卡梅隆的要求:

“你是不是傻,這都做不好,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這句話,成了他當時在片場的一句口頭禪...

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有時候他甚至寧願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常常有人說自己受夠了,但是沒有人真的撒手不幹了,

我們能夠理解導演的心情,因為這個夢想對於他而言太重要了...”

一名《泰坦尼克號》的製作人員回憶道...

卡梅隆曾在拍攝日誌裡寫道:

“剛開始我想拍一部和泰坦尼克號有關的事,後來具體到了船上的一段愛情故事,

但最後我想呈現的是關於泰坦尼克號的一切情感真相,

不僅是傑克和露絲,我希望觀眾們看完能感受到到船上1316號乘客和891名船員的全部感受...”

我們現在知道,上映後的這部電影做到了他的一切期待,

但螢幕之外,為了達到這種效果,

卡梅隆對還原歷史是極盡苛刻,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經典的舞會場景,

道具組原本提供的一張地毯並不能讓他滿意,

他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時間自己動手進行了大改造...

撞冰山的場景,

當重達幾百噸的冰抵達片場時,為了呈現冰塊掉到甲板上的畫面,

卡梅隆掄起袖子拿起斧頭就開始自己砍冰...

每段場景的剪輯,

1997年的夏天,卡梅隆娶了與自己相戀多年的女友Linda Hamilton,

但沒有蜜月,他只休息了一天,

在婚後的第二天他就忙不迭的回到了自己的剪輯室,回到了泰坦尼克號...

可以說,最後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所有令人驚歎的細節,

如果沒有卡梅隆團隊的堅持,是都不可能實現的。

就像為了方便拍攝,他對船身進行了一些改造,大概用到了300噸鋼鐵,

是在約30名工人的努力下,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組裝...

為了給每一位演員都塑造出飽滿的形象,

包括臨時演員在內,劇組共準備了超過8000件衣服,價值約840萬美元...

即便是前面說過的,相對便宜的“人力成本”,

但在那個年代,一部電影的演職人員總數達到了好幾百,這也是相當大的開銷了,

而且這麼多人的片場光想想都覺得很難協調。

但是卡梅隆,他做到了:

“我們幾乎很少睡覺,我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留在這裡,但看到卡梅隆比我們都要更努力的工作,我們知道我們的信念是相同的,

我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在還原史上最令人悲痛的一場災難,只有做到最好,才對得起所有的遇難者...”

【唯一的他們】

除了卡梅隆團隊,《泰坦尼克號》能夠獲得成功,

還離不開兩位重要的演員: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

————“這是Rose在說話”

1996年9月15日,凱特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

“現在是開拍前的夜晚,我蜷縮著,感到很餓,我就要出發了,

我正在想著Rose,她太年輕了,我需要好好思考她的童年,她的青春,在她的生命中找到屬於我自己的路,今夜我不準備睡了...”

第二天早上,凱特又補充寫道:

“我昨晚沒有睡覺,現在我覺得我好像不是我自己了,很可能永遠不會是了,

現在是Rose在說話...”

凱特表示在拍攝的那段時間裡,她常常會感到很迷失,

好像自己到底是誰,她已經分不清了,

但其實從參加試鏡的那一天起,Rose就已經住進了她的身體裡...

那天結束表演後,卡梅隆讓她回去等消息,

但她還是迫不及待的再次撥打了導演的電話,她說:

“我不知道怎麼表達,但我就是你要的Rose...”

正式成為《泰坦尼克號》女一號的那一年,她20歲,

而到了她21歲生日的那天,她要拍攝的是Jack死亡的那一幕:

“我們躺在木筏上,兩個人都凍的瑟瑟發抖,

我和小李說,嘿,今天其實是我的生日!

他好像不想我太傷感,回了我一句,‘太好了,親愛的,你知道嗎?這不重要’”

那一年,小李子也不過22歲,

回憶起和小李飆戲的歲月,凱特認為那是又有趣又艱難的時刻...

觀眾看到的沉船隻是一瞬間的事,

可在拍攝期間,一夜又一夜,泰坦尼克號“沉沒”了一次又一次,

他們兩個人不得不一直泡在水裡,

很多人可能認為他們泡著的水應該是溫水吧,但並不是:

“每次拍攝水裡的戲旁邊都有一幫工作人員監測,

一旦發現我們有失去意識的徵兆就需要救援,

我們沒有要求加熱水,因為寒冷才會讓表演看起來更真實...”

在拍攝水中特寫的時候,凱特要待在一個很深的水箱裡,

儘管卡梅隆設置了很安全的保護措施,但她還是常常被嚇壞了: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要淹死了...”

但她要求自己必須讓自己真正成為Rose...

“我是不會認輸的!”

凱特的拍攝日誌裡經常會出現對自己的喊話...

有趣的是,還好有小李子的陪伴...

凱特表示其實兩個人在拍攝的時候很像“淘氣的孩子”,

比如說,拍攝趴在木筏上等待救生艇的時候,

小李會故意緩解緊張氣氛說:

“親愛的,我想尿尿啦!”

凱特就會笑笑說:

“好啊,我這段拍完了也要尿!”

而他們最喜歡偷著“方便”的地方,就是影片中那個最浪漫的甲板...

儘管因為這些幕後的“段子”,凱特老開玩笑說小李並不是啥影迷心中的“完美男神”,

但她也承認,無論是對小李子還是Jack,在拍攝中,她都傾注了全部的愛:

“當Rose遇到Jack時,她把所有的事情都搞砸了,但她也第一次與自己靈魂中最真實,最活生生的東西聯繫在了一起,

對我而言,這種感受對我的生活也很重要,愛上一個人,讓他體會我全部的情感,儘管冒著很大的風險。

當我第一次讀劇本的時候我真的淚流滿面,我感覺Rose給了我一切勇氣,如果可以,我想我甚至想要穿越回去,阻止那艘船沉掉...”

————“Jack沒有陰暗面”

凱特曾經在採訪中說過,小李子的演技天賦是上天賜予的:

“他是個如此優秀的演員,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

恩,他不知道...

因為,他曾經差一點就拒絕了Jack這個角色...

以拍廣告出道的小李子,在拍攝《泰坦尼克號》前就積攢了不少人氣,

那時的他已經憑藉《不一樣的天空》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因為《成長的煩惱》,也早已有很多小姑娘瘋狂的追求著他,

但在1993年的一次採訪中小李子就說過:

“我有一群狂熱的粉絲,說實話我不喜歡這樣,我不在乎成為啥大明星,任何人包裝一下都可以成為偶像,我只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演員。”

心中雖有抱負,但當《泰坦尼克號》的本子來到他眼前時,

他卻猶豫了...

“我從來沒扮演過這樣的角色,之前的作品裡我都是有些叛逆的形象,但是Jack,他太陽光了,太不屈不撓了”

但沒辦法,卡梅隆認定了小李子就是他心中扮演Jack的最佳人選,

他力邀小李子來試鏡:

“他來的時候剛開始還不願意和凱特對戲,後來正式開始表演也有點漫不經心,我幾乎以為要放棄這個演員了,但一瞬間,他進入狀態了,那種感覺就像一瞬光突然普照大地,整個世界都亮了起來...”

然而,即便是正式來到片場拍攝以後,小李子心中的疑惑還是沒有解開:

“我問副導演,我們難道不能為這個角色添加一些陰暗的東西嗎,他看起來太完美了!”

小李子顯然還一時無法適應這麼自由、奔放的形象,

畢竟他之前所演繹的角色,大多都還人生滿坎坷的...

後來,是卡梅隆的一句話才徹底讓小李子釋懷:

“Jack就是一個很正面的角色,他的內心沒有陰暗面,但你需要知道,演好這樣的形象比你之前的那些要更難...”

從那以後,小李子終於對自己的角色真正興奮起來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憑藉《泰坦尼克號》裡精彩的表演風靡全球,

那時甚至還刮起了一陣“LeoMania”的追星潮,

甚至可以說,他是影史上的第一位超級愛豆....

“這是一部打破文化界限的電影,而我是它的一部分,我記得我去巴西熱帶雨林的時候,連那深山老林的原住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這太神奇了...”

【人們在懷念什麼】

《泰坦尼克號》所帶來的,不僅是商業上的奇跡,也不只是一代有影響力影人的誕生,

它更加深刻的影響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可為什麼,一部電影會帶來這麼大的改變?

人們究竟又在懷念些什麼呢?

在那個年代,很多影評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們願意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重溫它?

美國曾經有一位影迷因為已經買票去電影院看了84次《泰坦尼克號》,

她對劇情倒背如流,

甚至在影院裡大背臺詞,搞得其他人沒法繼續看了而被趕了出去...

1998年,曾有一位12歲的義大利女孩,

她因為已經連續50次跑去電影院看《泰坦尼克號》,劇場都不好意思收她門票了。

這段悲壯的愛情故事讓老百姓為之瘋狂也就算了,它的爆火還深刻影響了很多行業,

首先,任何打上了“泰坦尼克號”烙印的東西都穩賺不賠,

當年的同款“海洋之心”項鍊很快就銷售一空,

席琳·迪翁的獻唱的電影主題曲《我心永恆》也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單曲之一,

並且,與它有關的製作花絮、傳記都能登上《紐約時報》 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泰坦尼克號》所講述的故事似乎比任何作品都要有魅力,

因為Jack和Rose他們有能力去愛,特別是Jack,

他就是女性們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他救了無數像Rose這樣的女孩兩次:

一次是將她們從社會和自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一次是讓她們永遠帶著愛好好活下去...

Rose的原型也曾在看了《泰坦尼克號》後表示:

“其實看完電影后,我相信每個人心中的那些糾結、困惑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

電影裡呈現的激情、恐懼、麻木和希望都是人們常見的情緒,

影片結束,你也好像一名倖存者一樣感到重獲新生,

你會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要用愛面對一切,

因為有這樣的體會,所以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回到泰坦尼克號上...”

對於這部電影,

我們懷念的是其實不只是Rose和Jack,我們懷念船上的每一個人,

也許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生活和泰坦尼克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我們能夠徹底擺脫性別、階級和種族等等壓迫之前,

可能我們所處的“船”不得不沉沒,

但愛,會給我們所有人重新站起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