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悅讀」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處與寂寞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獨處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

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

這時候,

我們獨自面對自己,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閒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只是旅遊,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獨處與交往

或許可以說,獨處是時間性的,交往是空間性的。在舞曲和歡笑聲中,我思索人生,在深思和獨處中,我享受人生。

人們常常誤認為,那些熱心於社會交際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爾說得好,他們只是在揮霍,不是在奉獻,而揮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麼,揮霍與慷慨的區別在哪裡?我想是這樣的,揮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東西拿出來,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東西拿出來。

社交場上的熱心人毫不在乎地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揮霍掉,相反,一個珍惜生命的人寧願在孤獨中從事創造,然後把最好的果實奉獻給世界。

學會與自己交朋友

有的人只習慣於與別人共處,和別人說話,自己對自己無話可說,一旦獨處就難受得要命。然而,人總要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

我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事物加以審視和消化。

其中一個“自我”把我派遣到世間活動,同時又始終將我置於視野之內,即使我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歸途,我就不會全軍覆沒。“他”是我的守護神,為我守護著一個永遠的家園,使我不致無家可歸。

學會與自己做朋友,因為“他”是你的人生路上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即使我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歸途,我就不會全軍覆沒。“他”是我的守護神,為我守護著一個永遠的家園,使我不致無家可歸。

學會與自己做朋友,因為“他”是你的人生路上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