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明星球員」離開NBA的各種方式

轉載至虎撲 侵刪

用「邊緣球員」概括這個群體並不是為了揶揄他們,而是為了對這個群體表達禮節性的尊重。

當然,比較通俗的叫法是「板凳球員」。但「邊緣球員」的外延其實比「邊緣球員」的外延要大太多,

這其中包括了從短合同中擠到板凳上的上位者,包括從首發名單上擠到板凳上的失意者,包括擠不上球隊大名單的邊緣人,包括因為交易失勢的輪換球員,因為年齡被踢下舞臺的過氣球星。等等等等。

關於邊緣球員,NBA 聯盟最喜歡講述的,

是小人物身上發生的奇跡。一個拿 10 天短合同的球員,被臨時抓來頂輪換陣容的空缺,接著在一連串爆炸性的演出後,他會拿到一份穩定的合同,就這樣被聯盟接納。故事的主人公可以叫林書豪,也可以叫哈桑·懷特塞德。

也可以叫桑迪亞塔·蓋恩斯,

2009-10 賽季,他幸運地得到了猶他爵士的 10 天短合同,也獲得了球隊的輪換機會。然而蓋恩斯的前 4 場比賽毫無建樹,這也意味著第五場和騎士隊的比賽,有可能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次 NBA 比賽——因為接下來的一天,就是 10 天短合同的最後一天。

那是一支擁有巔峰勒布朗·詹姆斯的騎士隊,他在最後的 6 分鐘拿到 16 分。但是蓋恩斯在比賽還剩 1.1 秒的時候命中了反敗為勝的三分球,

將比分定格在 97-96。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白搭了。」詹姆斯說。

如同一球成名的故事,蓋恩斯這場比賽只出場 9 分鐘,而這個進球讓他在 NBA 多打了兩個賽季。後來蓋恩斯去了 CBA,又用同樣的方式絕殺了同樣在 CBA 的特雷西·麥格雷迪。

蓋恩斯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成功學範本,然而這已經是絕大多數在聯盟邊緣混跡的球員最好的歸宿了。對大部分人的明星夢,命運能給出的標準答案,也只是做個群眾演員罷了。

蓋恩斯在福建打球的時候,麥迪在青島。就像很多過氣了的頂級球星一樣,他們不知不覺地從巨星成為球隊核心,從球隊核心成為輪換的一員,然後進行幾次交易,慢慢不再被球迷關心,慢慢走出人們的視線,去 NBA 之外的聯盟打球。

我們最後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會是在他退役的消息中。然後我們會想起來,如果不是這則消息,我們差點已經忘記他了。

在 2006 年之前,人們很難想像艾弗森會在某一天離開費城,但這成為了事實。他是費城的圖騰,他的頸上紋了一個「忠」字,但他被交易了。

「也是時候了。」交易的那天,他這樣說。

後來艾弗森去了丹佛掘金,從球隊的頂樑柱變成了核心之一,四年之後又作為交易籌碼扔給了底特律活塞做一個普通首發,而掘金那一年在比盧普斯的帶領下進入了西部決賽。然後是孟菲斯灰熊,直到 76 人管理層表演了一出落葉歸根的戲碼,將他帶回費城的時候,已經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年了。

德威恩·韋德也在循著這條軌跡慢慢地走向時代的邊緣,而距離他那段最輝煌的年代,也才過了幾年而已。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人們所理解的退役,是一場宏大的加冕,在自己畢生所效力的球隊,全場起立,致辭,禮贊,謝幕。事實是,只有少數人能夠享有科比式的退役,甚至蒂姆·鄧肯那樣不聲不響地離開聯盟,也幾乎是完美結局了。而大部分球星的退役是不夠體面的,他們四處奔波,成為球隊的配角甚至旁觀者,然後消失,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當邁克爾·卡特-威廉姆斯在他的第一個賽季,打出場均 16.7 分 6.2 個籃板 6.3 次助攻和 1.9 次搶斷的時候,他也許被人們賦予重建費城 76 人,成為聯盟下一個特權球員的期望。今年他 26 歲了,場均資料是場均 4.4 分 2.5 個籃板和 2.5 次助攻。

這樣的期待我們曾經寄託在很多人身上,葛列格·奧登,安東尼·本內特,埃文·特納,布蘭頓·詹寧斯,如果時間足夠,我還可以在名單上加上更多人的名字。

如果只能加上一個人的話,OJ·梅奧會是很有力的競爭者。少年明星,身體和技術早熟,高中接名片接到手軟,有自己的媒體和經紀團隊,NBA賽季的第一年場均 18.5 分,不出意外將成為聯盟的金字招牌——然而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梅奧的身高只有 1.96 米,身體天賦也並不突出,事實上,灰熊從來沒有想過拿梅奧作為建隊核心,一直想要以他為主體尋求交易。也許他出名太早了,命運施加給他太多他無法承受的東西。從起初收受黑金,再到違反聯盟的毒☆禁☆品禁令被禁賽兩年。梅奧如此突然地離開人們的視線,而人們也輕易地忘記了他——包括那些曾經和他很親密的朋友。

「消息公開的兩三個月,除了我的家人,我沒有收到一個電話。那些平時給我打電話的人沒有再給我打過電話,那些平時都和我說話聊天的人再也沒有找過我,他們都消失了。我應該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不過,我也終於可以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了。」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已經很幸運了,畢竟他們拿到了一大筆錢——這麼說也許有些市儈。但畢竟他們拿到了一大筆錢。

每年有 60 個球員在選秀中被選中,但只有 20 個左右的球員留下來。他們拿著新秀的基本工資。4 年之後,這 20 多人裡也只有一半能夠繼續留在這個聯盟,他們中的大部分,不管是小綠屋樂透還是狀元榜眼探花,將會成為這個聯盟普普通通的參與者。

NBA 的球員會以各種方式離開聯盟,很多人帶著膝蓋腳踝腰或者手指的傷痛離開聯盟,也有一些是精神上的傷痛。德里克·羅斯曾經是天之驕子,但如今他在考慮是否繼續他的職業生涯。

更加具有傳奇色彩的是拉裡·桑德斯,他曾經是雄鹿最大的驚喜,但後來因為「想去探尋生命的真正意義」離開了 NBA(也許我們應該感到慶倖)。但也有一些人,經歷了很嚴重但並不會危急職業生涯的傷勢,可回來之後自己的位置已經被他人搶走了,比如說大衛·李以及搶走大衛·李位置的德雷蒙德·格林。

2002 年,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進入 NBA,前 10 場比賽,他坐在球隊的板凳席。忽然球隊的首發中鋒受傷了,姚明代替進入球隊首發,然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板凳席。後來姚明成為了休斯頓這座城市的頂樑柱,每一個中國人的國民偶像,直到他退役的那一天。

但是,你還記得那個被姚明頂替的中鋒的名字嗎?他叫凱文·卡托,1997 年的 15 號新秀。後來他作為添頭被打包交易給了奧蘭多魔術,並在 2006-07 賽季結束後離開了聯盟。

他們以種種不同的方式來到這座城市,又以種種不同的方式消失。

他們是徘徊在城市的週邊等待機會到來的打工者。他們因幸運地獲得了一個機會而留了下來,又因不幸地失去了它而離開。

他們是曾經閃耀過的但遭遇中年危機的人們,他們曾經是推動這座城市奔跑的人,又被跑得越來越快的城市甩在身後。

他們是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他們為這座城市奉獻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熱情,在人生被燃燒成一團紙灰後再度被放逐。

他們是位置穩固的有產者,但前行道路上總會出現一點意外,這些意外足以讓他們跌出舒適區,落入邊緣,或者比邊緣更遠的地方。

沒有人能夠倖免。

這座城市會賦予你希望或是幻覺,提供種種成功範式:在發展聯盟苦苦支撐然後拿到 NBA 頂薪的哈桑·懷特塞德;以斯台普斯的山呼海嘯結束職業生涯的科比·布萊恩特;相信過程從新秀一路打拼的喬爾·恩比德或者卡爾-安東尼·唐斯;耐心等待機會獲得階層躍遷奪得總冠軍的德拉蒙德·格林。

這些希望讓你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但事實上,這些大書特書的例子可能就是全部的成功案例了——而這些希望/幻覺的更重要作用是,他吸引了足夠多來到這座城市追逐夢想的人們,義無反顧地支撐起這座城市,讓它穩固地向前行進。

城市會寬容地接納你,雖然你永遠不會成為它的一部分。

又不免提到林書豪——當然,不是那些已經被講到爛俗的勵志段子。林書豪被金州勇士招募,參加了勇士隊的季前賽。

當時,他在 Facebook 上發佈了一條狀態:「我找到工作了!」

也許對於普通人,他們的想法也許很簡單。支撐他們的,不是什麼榮耀,冠軍,建設偉大聯盟的宏偉事業。他們只是需要一份工作,然後認真地做好,如果他丟掉了這份工作,再去找下一份。

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籃球打得最好的 300 到 400 個人,也同時要接受關注者們嚴苛的考察,被冠以「毒瘤」「蠕動」「飲水機守護者」這樣的悲慘詞彙。可他們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工作,一個棲身之所。他們願意為此付出所有努力,成為被這座城市所需要的人。

——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離開。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後來艾弗森去了丹佛掘金,從球隊的頂樑柱變成了核心之一,四年之後又作為交易籌碼扔給了底特律活塞做一個普通首發,而掘金那一年在比盧普斯的帶領下進入了西部決賽。然後是孟菲斯灰熊,直到 76 人管理層表演了一出落葉歸根的戲碼,將他帶回費城的時候,已經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年了。

德威恩·韋德也在循著這條軌跡慢慢地走向時代的邊緣,而距離他那段最輝煌的年代,也才過了幾年而已。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人們所理解的退役,是一場宏大的加冕,在自己畢生所效力的球隊,全場起立,致辭,禮贊,謝幕。事實是,只有少數人能夠享有科比式的退役,甚至蒂姆·鄧肯那樣不聲不響地離開聯盟,也幾乎是完美結局了。而大部分球星的退役是不夠體面的,他們四處奔波,成為球隊的配角甚至旁觀者,然後消失,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當邁克爾·卡特-威廉姆斯在他的第一個賽季,打出場均 16.7 分 6.2 個籃板 6.3 次助攻和 1.9 次搶斷的時候,他也許被人們賦予重建費城 76 人,成為聯盟下一個特權球員的期望。今年他 26 歲了,場均資料是場均 4.4 分 2.5 個籃板和 2.5 次助攻。

這樣的期待我們曾經寄託在很多人身上,葛列格·奧登,安東尼·本內特,埃文·特納,布蘭頓·詹寧斯,如果時間足夠,我還可以在名單上加上更多人的名字。

如果只能加上一個人的話,OJ·梅奧會是很有力的競爭者。少年明星,身體和技術早熟,高中接名片接到手軟,有自己的媒體和經紀團隊,NBA賽季的第一年場均 18.5 分,不出意外將成為聯盟的金字招牌——然而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梅奧的身高只有 1.96 米,身體天賦也並不突出,事實上,灰熊從來沒有想過拿梅奧作為建隊核心,一直想要以他為主體尋求交易。也許他出名太早了,命運施加給他太多他無法承受的東西。從起初收受黑金,再到違反聯盟的毒☆禁☆品禁令被禁賽兩年。梅奧如此突然地離開人們的視線,而人們也輕易地忘記了他——包括那些曾經和他很親密的朋友。

「消息公開的兩三個月,除了我的家人,我沒有收到一個電話。那些平時給我打電話的人沒有再給我打過電話,那些平時都和我說話聊天的人再也沒有找過我,他們都消失了。我應該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不過,我也終於可以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了。」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已經很幸運了,畢竟他們拿到了一大筆錢——這麼說也許有些市儈。但畢竟他們拿到了一大筆錢。

每年有 60 個球員在選秀中被選中,但只有 20 個左右的球員留下來。他們拿著新秀的基本工資。4 年之後,這 20 多人裡也只有一半能夠繼續留在這個聯盟,他們中的大部分,不管是小綠屋樂透還是狀元榜眼探花,將會成為這個聯盟普普通通的參與者。

NBA 的球員會以各種方式離開聯盟,很多人帶著膝蓋腳踝腰或者手指的傷痛離開聯盟,也有一些是精神上的傷痛。德里克·羅斯曾經是天之驕子,但如今他在考慮是否繼續他的職業生涯。

更加具有傳奇色彩的是拉裡·桑德斯,他曾經是雄鹿最大的驚喜,但後來因為「想去探尋生命的真正意義」離開了 NBA(也許我們應該感到慶倖)。但也有一些人,經歷了很嚴重但並不會危急職業生涯的傷勢,可回來之後自己的位置已經被他人搶走了,比如說大衛·李以及搶走大衛·李位置的德雷蒙德·格林。

2002 年,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進入 NBA,前 10 場比賽,他坐在球隊的板凳席。忽然球隊的首發中鋒受傷了,姚明代替進入球隊首發,然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板凳席。後來姚明成為了休斯頓這座城市的頂樑柱,每一個中國人的國民偶像,直到他退役的那一天。

但是,你還記得那個被姚明頂替的中鋒的名字嗎?他叫凱文·卡托,1997 年的 15 號新秀。後來他作為添頭被打包交易給了奧蘭多魔術,並在 2006-07 賽季結束後離開了聯盟。

他們以種種不同的方式來到這座城市,又以種種不同的方式消失。

他們是徘徊在城市的週邊等待機會到來的打工者。他們因幸運地獲得了一個機會而留了下來,又因不幸地失去了它而離開。

他們是曾經閃耀過的但遭遇中年危機的人們,他們曾經是推動這座城市奔跑的人,又被跑得越來越快的城市甩在身後。

他們是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他們為這座城市奉獻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熱情,在人生被燃燒成一團紙灰後再度被放逐。

他們是位置穩固的有產者,但前行道路上總會出現一點意外,這些意外足以讓他們跌出舒適區,落入邊緣,或者比邊緣更遠的地方。

沒有人能夠倖免。

這座城市會賦予你希望或是幻覺,提供種種成功範式:在發展聯盟苦苦支撐然後拿到 NBA 頂薪的哈桑·懷特塞德;以斯台普斯的山呼海嘯結束職業生涯的科比·布萊恩特;相信過程從新秀一路打拼的喬爾·恩比德或者卡爾-安東尼·唐斯;耐心等待機會獲得階層躍遷奪得總冠軍的德拉蒙德·格林。

這些希望讓你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員——但事實上,這些大書特書的例子可能就是全部的成功案例了——而這些希望/幻覺的更重要作用是,他吸引了足夠多來到這座城市追逐夢想的人們,義無反顧地支撐起這座城市,讓它穩固地向前行進。

城市會寬容地接納你,雖然你永遠不會成為它的一部分。

又不免提到林書豪——當然,不是那些已經被講到爛俗的勵志段子。林書豪被金州勇士招募,參加了勇士隊的季前賽。

當時,他在 Facebook 上發佈了一條狀態:「我找到工作了!」

也許對於普通人,他們的想法也許很簡單。支撐他們的,不是什麼榮耀,冠軍,建設偉大聯盟的宏偉事業。他們只是需要一份工作,然後認真地做好,如果他丟掉了這份工作,再去找下一份。

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籃球打得最好的 300 到 400 個人,也同時要接受關注者們嚴苛的考察,被冠以「毒瘤」「蠕動」「飲水機守護者」這樣的悲慘詞彙。可他們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工作,一個棲身之所。他們願意為此付出所有努力,成為被這座城市所需要的人。

——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離開。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