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俄為何要退出國際空間站?西方向中國遞橄欖枝某國很尷尬

圖為國際空間站全景圖,1983年由美國時任總統雷根倡議打造,

1993年啟動項目,1998年開始投入使用,主要有六大航太機構主導研發,分別為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國際空間站有如一個規模可觀的太空基地,重量達423噸,長度為108米,寬為88米,在距離地球表面400公里的軌道上運行,可容納6名宇航員工作。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俄航太科學院院士安德列-約寧表示,俄將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退出該項目,準備和中國聯合研製新的太空基地。

俄羅斯航太院士約甯表示,目前中國的航太技術進步有目共睹,能夠獨立打造空間站就是最好的證據,中俄如何合作打造下一代太空站,完全能打造媲美甚至超過現有國際空間站的新太空基地。天宮二號總師朱樅鵬則表示,天宮二號的服役時間將比預計更高,

預計在2020年左右建成,歡迎外國航太機構參與合作。事實上,中國已經與美國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簽署協議,同意在未來開放“天宮”供西方宇航員進行太空科學實驗,屆時各國飛行員將乘中國或俄羅斯的載人飛船登陸空間站,當然,這一切將在中國的主導之下。

國際空間站當年為何接納俄羅斯而不是中國?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和之前的蘇聯在航太技術上毫不遜色甚至還要部分超過美國,尤其是前蘇聯和俄羅斯曾連續發射8座空間站,美國急需俄羅斯的技術積累,而中國則在該領域“一窮二白”,參與國際空間站基本上“只學習無貢獻”,因此美國藉口國際空間站可能涉及軍用技術,拒絕中國的參與請求,

這一禁止就是20多年,直到現在還禁止中國航太人員和美國交流。

中國目前在軌的“天宮二號”空間站本質上還是試驗性質,無論是規模還是壽命都無法與國際空間站相比,但這並不代表未來中國不會建造更大更先進的“天宮三號”,

可以肯定的是,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西方各國在短期內無力發射新的空間站,在此期間中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西方和俄羅斯醞釀打造國際空間站時,中國是唯一被排除在外的主要航太大國,20多年過去了,世界航太版圖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預計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報廢退役,隨後將墜毀在大多數航天器的“墓地”——南太平洋,由於美歐日等主要出資國對於未來航太發展的戰略出現分歧,導致新的國際空間站基本已經宣判死刑,這其中美國希望打造新國際空間站,但是無法負擔高昂費用,歐洲則態度曖昧,日本對此興趣不大,主要希望將資金用於發展軍用航天器,如間諜和通訊衛星等,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太空技術,又有著探索宇宙的雄心,但是資金是最大短板,從這點來看,在國際空間站即將“樹倒猢猻散”的情況下,俄羅斯表態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轉而與中國合作其實不難理解。

預計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報廢退役,隨後將墜毀在大多數航天器的“墓地”——南太平洋,由於美歐日等主要出資國對於未來航太發展的戰略出現分歧,導致新的國際空間站基本已經宣判死刑,這其中美國希望打造新國際空間站,但是無法負擔高昂費用,歐洲則態度曖昧,日本對此興趣不大,主要希望將資金用於發展軍用航天器,如間諜和通訊衛星等,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太空技術,又有著探索宇宙的雄心,但是資金是最大短板,從這點來看,在國際空間站即將“樹倒猢猻散”的情況下,俄羅斯表態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轉而與中國合作其實不難理解。